APP下载

企业动态能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13-10-22湖南王铁骊牛永芳张继艳

现代企业 2013年5期
关键词:动态资源能力

□ 湖南 王铁骊 牛永芳 张继艳

持续竞争优势的构建一直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中心议题。20 世纪60 年代以来,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比较稳定、静态的环境,走向多变和动态的环境,不确定性大大提高。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已不能充分解释某些企业如何以及为什么能够在复杂多变的企业环境形势下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这就要求战略管理研究视角从稳态环境假设转向动态复杂环境假设。因此,如何在动荡的环境中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在这一背景下,Teece等学者首次提出了“动态能力”的概念,尝试从“动态”和“能力”整合的视角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其后续研究中,将动态能力定义为组织整合、建立、重组内外部竞争力,以应对环境快速变化的能力;并将动态能力分解为意识到并分辨出机会和威胁的能力、抓住机会的能力、通过提高合作和投保保持竞争力的能力。

一、动态能力的概念研究

自Teece等提出动态能力之后,国内外学者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动态能力理论进行了逐步深入的研究,涌现出许多不同的动态能力概念。Eisenhardt 和Martin提出动态能力是组织和战略的惯例,伴随着市场的兴起、碰撞、分裂、演进和消亡,企业通过这种惯例实现新的资源配置。Makadok提出动态能力是资源依赖理论的延伸,其焦点是通过作为企业发展基础的资源来开拓创新,将动态能力理解为企业改变和配置资源与能力基础,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资源贡献,来应对外部市场的变化(董保宝)。Helfat等指出动态能力是组织有目的地创造、延伸或调整其资源基础的能力,是管理或改变其它能力的能力,是一种高阶的能力(焦豪等)。国内外学者对动态能力的概念界定可概括为以下几种观点:能力观、惯例观、知识观、资源观。

二、动态能力结构维度和测量的研究

由于对动态能力概念的界定不同,学者们赋予了动态能力不同的内涵,从不同的维度对动态能力进行研究和量化。贺小刚等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初步界定了动态能力的六个维度,随后结合我国企业进行探测性检验,最终确定了动态能力的5个维度:市场潜力、组织柔性、战略隔绝、组织学习和组织变革。Teece将动态能力可以分解成这几种能力:意识到并分辨出机会和威胁的能力,抓住机会的能力,通过提高、合作和投保保持竞争力的能力,必要时重新配置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产。王炜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动态能力的二阶多维模型,将动态能力划分为市场响应能力、组织学习能力、协调能力和整合能力,并通过中国企业调查问卷的数据证明了该模型的信度和效度。

基于以上文献梳理可以看出,无论学者们如何界定动态能力的测量维度,都不会脱离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导向;一个是资源结构的调整。市场导向是实现动态能力的前提,资源结构调整是实现动态能力的关键举措。只有当组织识别了市场上的机会和威胁,做出市场导向的决策时,重新配置资源的倾向才能起到重大作用;市场定位精确地抓住了市场趋势,再辅之以重新配置资源的能力,市场定位就转化为动态能力。

三、动态能力获取和培养途径的研究

1.组织学习观。组织学习是组织为适应环境变化的刺激而产生的学习过程。组织通过学习获得相关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将它们转化和融合后,调整和改变组织的现有流程,从而推动动态能力的进化。Zollo和Winter认为动态能力来源于组织学习,推动动态能力发展的组织学习包括两个过程,一是相对被动的经验积累过程(干中学),相对自主的认知学习过程;二是反映于集体知识的明晰化和编码两个活动中。代虹亦指出组织学习是动态能力模型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创新和创造动态能力的根本。Lee等对比研究了在市场管理结构和层级管理结构中动态学习机制对动态能力应用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学习意图和嵌入式学习是动态能力应用的主要驱动因素。Reychav Iris等认为通过在线学习实现公司内部和公司之间的知识共享,可使企业获得重要的动态能力。

2.知识演进观。运作能力的本质是知识的集合,是静态的知识存量,动态能力作为改变运作能力的能力,就应该是知识集合的改变过程,而知识基础也应当具有动态的性质或者说反映知识(集合)演进的过程。Eisenhardt 等认同这一观点,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环境而对各种知识、能力不断更新的过程。董俊武等认为企业改变能力的过程就是企业追寻新知识的过程,改变能力的结果就是建立起一套新的知识结构。王国顺等提出,当隐藏在运作能力背后的知识集合不再适合企业的生存发展时,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知识演进过程来实现知识的更新,从而改变企业的运作能力,动态能力就蕴藏于这种知识演进的过程中,他们构建了以知识演进为基础的动态能力演进模型,围绕着知识变异、知识共享、知识复制、知识整合和知识运用5个阶段不断循环进行。

3.资源整合观。资源是能力的基础,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模仿的和不可替代的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动态能力就是不断地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在企业静态的核心能力中加入环境变化、时代需求、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等动态的需求因素。Wu研究了资源的多寡与动态能力的关系,并认为企业的资源越多,越能吸引外部合作者与之合作,企业便能够利用外部的资源来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绩效。董保宝等通过对高科技新创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资源整合过程中的资源获取、资源配置以及资源利用过程对动态能力的构建与拓展有重要作用;资源整合过程与动态能力的关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当外部环境变化时,企业应该不断地获取外部资源,整合内部资源来提升动态能力以回应外部的变化。

4.系统演化观。系统演化观把企业作为创新的微观系统,企业能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组织对变异的不断选择性积累和创新的过程,既包括对外生变异的适应性选择和创新,也包括对内部变异的主动选择和创新。创造环境是系统演化的逻辑起点,其目标是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动态平衡。郭立新在分析动态能力理论局限的基础上,构建了动态能力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经过分析得出,系统中的组织学习投入率、学习效率和价值匹配程度能促进动态能力系统的演化,而组织思维和行为惯性则会限制动态能力系统的发展。

四、动态能力效用的研究

动态能力理论的深入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将其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去,近年来已有很多学者对动态能力的功能和效用进行了研究。 动态能力功能和效用的研究核心问题是动态能力对组织绩效的作用。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动态能力会对组织绩效产生影响,但在动态能力如何影响企业绩效上还未达成一致。

有些学者认为动态能力会直接影响组织绩效。Macher 和Mowery通过对半导体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动态能力是半导体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来源,并对半导体企业的绩效提升具有明显作用。我国学者代虹和刘井健也分别经过实证研究表明,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动态能力与组织绩效间没有必然联系,或是只有间接的联系。Zott认为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没有直接联系,可能会通过修改公司的资源来影响业绩。Richard等以台湾高科技产业为例,研究结果显示,尽管组织学习文化对绩效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它的作用是通过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实现的。此外,此研究也证明了这一假设:路径分析既可以直接影响绩效,也可通过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影响绩效。石春生等以我国268家企业为调查样本进行实证研究,证实知识资本不仅会对组织绩效产生直接的正影响,还会通过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组织绩效。

五、关于企业动态能力研究的建议

1.动态能力的概念和内涵等基本问题的研究。自“动态能力”一词被提出至今,涌现出很多不同的动态能力的概念,极大地丰富了动态能力理论。但是,动态能力的概念和内涵尚存在分歧,说明动态能力理论研究的根基尚显薄弱,动态能力理论的研究缺乏一个根本的对话平台。此外,由于学术界对动态能力内涵界定各不相同,使得企业也无所适从,制约了动态能力理论的实用性。这就要求今后的研究应回归到动态能力的概念和本质内涵等基本问题上来,夯实动态能力理论的基础。

2.动态能力的量化和测量。再好的理论只有具有实用性才是有价值的。动态能力具有不可操作性和难以量化性,动态能力测量维度的界定和动态能力测量指标的界定都有待于确定。如何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动态能力进行量化, 使相关的概念和机制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并最终实现对理论假设的检验, 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项主要工作。

3.动态能力的适用性研究。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明动态能力能够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正向影响,但是他们的研究成果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企业呢?动态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企业需要付出相当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这些都需要成本。那么企业用这些成本构建出来的动态能力能为企业带来多少利益呢? 如果利益大于成本,当然要选择去构建动态能力;但是,如果利益等于或小于成本,企业还要去构建动态能力吗?所以,明确动态能力的适用性是非常有必要,以免有些企业盲目构建动态能力而得不偿失。[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1YJC63 0210);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1YBA202);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2B374)]

猜你喜欢

动态资源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