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四字诀

2013-10-21甘正气

前线 2013年10期
关键词:著作外国期刊

甘正气

如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出版火爆的年代,各种图书琳琅满目。于浩渺书海中,人们该怎样读书、读那些书,可能众说纷纭,但依我看来,有个四字诀值得关注,这便是:啃点厚书,览点老书,读些专书,阅些洋书。

啃点厚书。厚书即篇幅长且内容丰富的著作,或曰巨著、大部头书。厚书能提供薄书所没有的细节,将一个事情、一个道理、一个学说讲得清清楚楚,全面透彻。某方面的权威著作往往非常厚实,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吴乘权的《纲鉴易知录》、程树德的《论语集释》、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等,都是厚厚如城砖一样的几大册。当你想深入了解一个问题时,不妨啃啃此类厚书。

览点老书。所谓老书是那些未被时间自然淘汰的书,而非昙花一现的“畅销书”。著名作家二月河说过:“判断任何一部书的社会价值,只有两个量化标准,一,它是否拥有读者,二,它是否拥有时间。”一本书拥有读者较为容易,但拥有时间当殊为不易。在评价书上,时间是公正的法官。很多書迎合一时的口味、受制一域的风气、感染一事的热度,脱离此时此地此事,就不能给人启发、让人思考,没有普遍价值和恒久意蕴,这样的书不值多读。一本书,出版数年之后甚至成百上千年仍然在被重印、被再版,这样的老书,不用多说,绝对应该常常翻阅。

读些专书。专书针对某一专题而编著。专书由于切口小,可以将某一个话题说到详尽,实现“题无剩义”。鲁迅爱读专书,曾感慨当年“期刊多而专书少,使有心人发愁”。读期刊或百科全书般大而全的书,可开阔视野、渊博知识、减少知识盲点,让人看问题角度更多,而读专书则使人思维深刻、思想深邃,且熟知某一专业领域内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研究现状、前沿问题。想成为专家,必读专书。专家和非专家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对某一专业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而后者只能泛泛而谈。

阅些“洋书”。即看外国书。鲁迅说过:“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他的理由是“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这话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很有道理,可谓深中肯綮的剀切之论。现在情况已大不同,国人著作有了很大进步,值得一阅的书多如牛毛。但外国书还必得看,这能加深对外国的了解,汲取来自异邦的智慧和成果。如果不读外国书,便不知刘勰写出《文心雕龙》前八百年,亚里士多德就写出了《修辞学》;司马迁写出《史记》前三百年,希罗多德就写出了《历史》。看些外国书,不仅不会数典忘祖,反倒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之生命有限,知识却无限。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须有所选择。读书亦然,想在有限时间、无限书林里读到真正有益之书,就非得去看看那些厚书、老书、专书、洋书不可。

责任编辑:戚本逊

猜你喜欢

著作外国期刊
秒变戏精
期刊审稿进度表
试论儒家和道家著作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画家的数学著作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
期待您的加入
外国幽默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