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江西地方特色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创新

2013-10-21蒋聪昳

卷宗 2013年9期
关键词:传承与创新生存保护

蒋聪昳

摘 要: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潮流的兴起,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迅速展开,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级政府文化部门积极参与相关的国际事务、健全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组织各类宣传表演活动,还能不断尝试以多样的形式,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走好创新之路。

关键词:保护;生存;江西民间舞蹈;传承与创新

在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当中,地方民间舞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对薄弱,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都引起了相对的重视,并提出,首先要做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传承人和与此相关的民俗活动,其中包括舞蹈的动作、音乐、服装、道具、队形,甚至整个民俗活动的发展过程,从而使得地方民间舞蹈能够代代相传。

1 江西地方特色民间舞蹈《车仂灯》现状

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越来越重视,各个地方都对各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了不同的程度上的保护,对此,我们可以以江西地方特色民间舞蹈《车仂灯》为例:

《车仂灯》拥有很长久的历史,它起源于元末明初,近千年历史。当时是以一种作龙灯陪衬的形式,跟在龙灯后面,听从龙灯的鼓点节奏指挥。到了明末清初,才有自己独特的锣鼓点子,乾隆年间《车仂灯》才基本和龙灯分离,形成完整的《车仂灯》灯彩艺术,逢年过节单独游街表演。清末民初,以周冬和为代表的一批老艺人将《车仂灯》搬上舞台,配有音乐,音乐以抚州采茶戏为基调,容李渡民间小调为一体,自创一套《车仂灯》乐谱。

《车仂灯》主要有三种表演形式:(1)配合龙灯。春节至元宵期间灯彩上街游行,走村窜户,烘衬节日气氛。(2)配乐游街表演。逢年过节,走村窜户,上街展演,边走边演,边走边唱,也可不按台词随意发挥、触景生情。(3)舞台表演。先编写好剧本,经过精心编排,按规定格式说唱表演。它的独到之处在于道具上以古式独轮车为原形,车身经过精心制作,配上假腿,中间站一女士,后面男士推,女士随男士动作和谐配合,栩栩如生,维妙维俏。

《车仂灯》历史源远流长,代代相传,从运输工具——推老婆观灯——推纸扎人观灯——推假脚人(车中间站真人)——推车观灯边说边唱——车仂灯上舞台说唱表演,历经近千年历史。

《车仂灯》和其他灯彩不一样,比如:龙灯、狮子灯、蚌壳灯等是由锣鼓点子控制行动,而《车仂灯》不仅有自己的锣鼓节奏,还有自己一套音乐乐谱,不仅可以作为灯彩游街,也可以在舞台上表演,一付车架,扎上假脚,装饰车身,车内站着人,用彩布遮住人脚,后面用男人推着,男女一对相互配合共同表演,站在车内的人,真像是坐在土车上表演,味道独特,感染力强,确实达到了以假乱真的舞台效果。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特别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这也是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表现。社会繁荣了必然就会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保护好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才能发展。

现在的《车仂灯》主要由剧目、音乐、锣鼓点子、舞台艺术、独特的道具等部分组成。

《车仂灯》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兼容灯彩艺术、采茶戏、地方民俗元素的多元文化结晶,它的本质是俗文化、乡土性、通俗性、地域性、多元性是它的特征,保护的关键是传承主体的保护,抓住这几个文化特性,就会有健康的走过持续发展之路。

近千年来,《车仂灯》一直是李渡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灯彩说唱表演艺术,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现代艺术品种的不断丰富,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变换,古老的《车仂灯》说唱又陷入了严峻的困境。存在着严重的传承后继无力的现状:

(1)《车仂灯》和其他的古老的龙灯、狮子灯、蚌壳灯一样,几乎名存实亡,原来逢年过节,特别是春节,群众喜欢自发组织龙灯,《车仂灯》上街或走村窜户,由于春节电视节目丰富,很少人组织《车仂灯》表演了。

(2)《车仂灯》传承队伍严重老化,会表演的不足10余人,懂锣鼓和音乐的更是寥寥无几,剩下的2—3人年龄在60岁左右,新秀几乎没有。

(3)《车仂灯》的锣鼓点子,音乐都有很浓厚的地方特色,缺乏整理和挖掘,有濒临失 传的危险。(4)《车仂灯》除了政府以说唱形式搬上舞台外,民间几乎没有人再组 织,陷入了被群众遗忘的尴尬境地。

2 《车仂灯》的艺术价值

实施对“车仂灯”的保护,对传承与创新民族舞蹈艺术,丰富民间灯彩表演,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音乐价值。

历史价值:《车仂灯》生在民间,长在民间,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富有独特的民间地方色彩。从《车仂灯》的广泛参与,应该肯定地说,先有独轮车,后才有车仂灯。它不仅经历了漫长的近千年历史,而且把艺术的独角伸向社会,伸向家庭。李渡的老者说到《车仂灯》无不津津乐道。他们不仅看过前人的《车仂灯》表演,有的还亲自推过《车仂灯》游街、拜年、闹元宵,对这门群众广泛参与的灯彩活动真是情有独钟。初略统计:仅新中国成立后,演奏人员超万人,观众上千万人次。从《车仂灯》的历史发展演绎看,简单的和着龙头游街到有自创的锣鼓点子到搬上舞台表演,成为独竖一帜的地方民间艺术。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最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

艺术价值:翻阅了不少资料,看过不少电视,视听过龙灯等十二生肖的游街表演,但从来没有以土车作为道具的车仂灯,这是李渡独有的民间艺术剧种。《车仂灯》它是灯彩,胜似灯彩,它可以和龙灯等十二生肖一起游街表演,也可独立自成一派单独表演,可以一部车表演,也可多部车表演,可在行进中表演,也可在舞台上表演,形式活泼,内容不断更新。不仅可以喧染节目气氛,还可作为政府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工具。

音乐价值:《车仂灯》原来是没有音乐的,最早是由龙灯的锣鼓点子统一指挥,在行走时表演。到了明末清初才有了自己的鑼鼓点子,慢慢地和龙灯分开,独立游街表演。到了清末民初时,《车仂灯》参与的人群达到鼎盛,逢年过节玩龙灯的也少了,玩《车仂灯》的多了,为了适应边走边唱的艺术效果,李渡《车仂灯》的老艺术家运用抚州采茶调作为基调,综合李渡的民间小调,自创了一套《车仂灯》表演曲谱。曲谱简单易学,朗朗上口,非常有地方特色。一直流行至今,大人小孩都会唱,真正达到了家喻户晓。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之路

在“不保护传统会丢失自我”的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选择在共享的同时,才能使其生生不息,代代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深深地扎根于历史之中,在现代社会看来,可能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却无处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凝聚着民族文化的基石,进而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我们不仅需要静态的保护和守持,更需要动态的传承与创新。

无论是“锐意创新”还是“无知删节”,对传统艺术的损伤都是不言而喻的。要创新,应遵守体变质存的原则。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传承与发展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责任。

发扬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责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保护”的第一步就是:“恢复”。优秀的文化要想随时代一直走下去,就需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特色,融入新的气息,进行发展创新。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在了解传统文化时,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不仅能促进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的产生,还能把多种结构组织起来。但是,我们在重视理论的研究和理性的思考的同时,也要看到实践的重要性,早走访传承人之中,真正做到全面而又系统的调查。

在传承的问题上,我们不仅要做好“传”还要做好“承”。同时,在传承人的培养方面,不仅需要各地各级政府制定相关管理措施,与社会各界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还要创造学习平台,制造文化空间,营造出文化的氛围,从而在无形中在保护的基础上促进文化的发展,发挥积极性,真正做到传承,让全民产生一种自觉的行为意识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李 坚.中国民资民间舞蹈集成-江西省南昌市资料卷[M].江西: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2005

[2]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江西民族民间舞蹈集成 江西卷 上[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2

猜你喜欢

传承与创新生存保护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浅析当下国内类型电影的现状及对策
在劳动中获得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困境中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