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社会资本在处理社会群体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2013-10-21管仲谋

卷宗 2013年9期
关键词:社会资本信任规范

管仲谋

摘 要:社会资本是一种资源,存在于社会结构中,表现为互助、信任、规范、合作以及社会网络等,是处理社会群体突发事件处理的基础资源。本文从社会资本的信任、规范和媒体三个方面入手,阐述社会资本和社会群体突发事件的内在联系和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资本;社会群体突发事件;信任;规范;社会传媒

1 社会资本的引入

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概念最早来源于经济学的研究,其代表人物为奥地利学派的庞巴维克,它主要是指在社会经济方面获得财富的手段和产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提出“社会资本”的概念,他所指的社会资本是指与私人资本相对的无数个个别资本的总和——社会总资本。社会学先驱布尔迪厄认为“社会生活中真正作为现实性而存在的一定是各种社会关系,离开社会关系的各种因素只能是观念中的抽象,只有在各种关系中发生复杂社会联系的社会因素才是真实的、唯一的现实存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一定是社会的关系”。普特南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的效率。本文强调社会资本是各种关系的集合体,是一种社会资源, 即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资源, 表现为信任、规范、理解和同情、合作以及社会网络等。

2 社会突发事件和社会群体突发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其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社会群体突发事件,是指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或因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而积累、激发,由部分公众参与,有一定组织和目的,采取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阻塞交通、集会、聚众闹事、群体上访等行为,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甚至使社会在一定范围内陷入一定强度对峙状态的突然发生的群体性事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推进,以及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的变化,社会突发事件相对来说相当普遍,其社会危害性也是巨大的。如2003年爆发的 “SARS”流疫引发的社会公共卫生事件,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和南方雪灾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2011年发生的温州动车追尾造成的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2013年发生的首都机场爆炸案的社会安全事件等。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不断转型,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各种利益关系、格局和诉求错综复杂,影响社会不稳定因素很多,国家和各级政府很难完全做到提前预防和撑控。

社会群体突发事件的发生主要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等主要因素引发的利益冲突、社会矛盾积累、沟通渠道不通等造成的。国家层面,也在不断地从顶层设计、深化改革、利益调整、落实党群众路线、加大反腐败查处力度等去逐步解决深层次社会矛盾,加强事前控制和提前解决各种利益诉求,缓解诱发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社会矛盾或因素,建立健全社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政策和措施,加大应急处理过程中的物质资源的投入 。

3 社会资本在处理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3.1 信任社会资本是妥善处理社会群体突发事件的关键。

信任是由个人心理特征、期望或信念、义务、期待及社会行为、社会文化、权威、忠诚和价值观等不同要素组成。这些要素之间并非孤立的, 恰恰相反, 任何一种信任行为都是信任的不同构成要素在某种程度上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群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的信任可以理解为“一定地域的共同体”中不同行为主体间基于共同利益、相关经历、互惠规范等而形成的相互预期与认可水平。

社会群体突发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参与民众的各种利益诉求长期无法得到满足,对当地政府和领导失去信任和耐心,民众非理性地相信非政府组织或团体,造成矛盾激化,从而参与社会群体事件。

民众间信任是社会民众在长期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期待和认同关系。参与社会群体突发事件的民众内部是有一定的信任度和广泛的内部联系,从事件的起因、发酵、暴发、平息、后期影响等环节均存在着内部信任机制。在社会群体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民众间信任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社会群体突发事件参与民众间存在着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如亲朋好友、街房四邻,以及以各种利益为纽带的各类社会关系,事件的发起者是其内部的“社会精英”和“精神领袖”。正如社会学家福山(Fukuyama ,F)所说: “信任的作用像一种润滑剂, 它使一个群体或组织的运作更有效” 。在处理社会群体突发事件中,政府领导者要掌握事件的“领头人”,即其“精神领袖”,了解事件暴发的诱因和深层次矛盾,敞开沟通协商渠道,化解政府和民众间的信任危机。

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信任程度直接影响着社会群体突发事件处理的效率。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具有“缓冲器”、“润滑剂”、“黏合剂”和“止痛针”的作用。在事件暴发前起到缓解社会矛盾,处理过程中润滑信任隔阂,黏合信任裂痕,消减对政府作为的抵触情绪,提高对政府的信任度。民众是政府依法施政和有效治理的对象,是公民利益的保护者和维护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生活中利益多元化,影响社會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民众对政府公布的法令、媒体宣传、政府言行的认可、理解和信任是缓解社会矛盾,降低发生社会突发事件的概率,取得妥善处理效果的关键。

3.2 规范社会资本是妥善处理社会群体突发事件的行为准则。

规范社会资本是指人们在资源稀缺的环境中为了节约交易费用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通过人与人之间长期博弈而形成的对人类相互行为约束的规则。规范社会资本包括正式的制度与非正式的规则两个方面,制度规范是指国家和政府法律和规定,以及统一的道德规范;非正式的规则是指非正式组织内部约定俗成、内部成员认可的规

则等。

正如社会学家科尔曼所说的“ 有效规范是一种作用很大的社会资本, 规范对个人行为起着重要的约束作用”,“社会规范是人们有意创造的, 如果规范为社会成员所遵守, 他們将获益; 如果人们违背规范, 他们将受到伤害” 。处理社会群体突发事件中, 正式制度规范为人们提供明确的预期, 使人们的行为有章可循,社会对人的行为构成有效的约束, 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非正式的规则是存在于参与群体事件的组织的一整套通行的习俗、惯例、信念和价值观, 是人们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发演生的秩序”。

处理社会群体突发事件, 正式制度规范社会资本为民众提供的制度或规范的约束,增强人们的价值认同、政治认同与危机认同, 有利于保证民众的思想稳定,并按政府统一安排,采取行之有效的行动。非正式规则社会资本是参与民众的精神纲领和内部规则,处理社会群体突发事件政府领导者要深刻理解内部规则社会资本的作用,了解参与民众的真正意图,加强同其“精神领袖”沟通协商,找到化解产生冲突内部规则的突破口。

参与群体突发事件的民众知道规范社会资本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和强制力,参与行动是违背国家法律和法规,但因内部团体利益诉求长期无法解决,非正式的内部规则起到引领作用,加之有法不责众的心理作用,从而采取极端的方式参与群体突发事件,以引起国家、政府和媒体舆论的高度重视,以期解决其利益诉求。

3.3 社会传媒是妥善处理社会群体突发事件的舆论导向。

社会传媒(social media)是一种给与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媒体中介,包括报纸、电视和电话,以及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博客、论坛、社交网络等,包括主流传媒和非主流传媒。

社会群体突发事件发生,会引起社会民众的高度传播和关注,关注事态的发展和处理结果,主流传媒要充分发挥其舆论引导作用,及时公布事件相关信息,表明政府负责的态度;有效抑制流言、谣言的传播造成的社会危害,避免产生社会恐慌的问题。

社会传媒理论由“灌输理论”向“互动理论”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社会民众获取社会群体突发事件的渠道很多,主流传媒应按照“信息对称、信息周延和信息充分”的原则,及时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官方网络等媒体进行报道和宣传,取得民众对主流传媒的信任,避免非主流媒体传播各种小道消息。因为,个人传播的小道消息会出现严重的住息失真,会演变成各种流言和谣言,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和混乱。

4 结束语

社会资本在处理社会群体突发事件中有强大的解释力和生命力,社会资本各因素不是孤立和单独发生着作用,而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加强的。基于信任、规范、社会网络、社会传媒及公民参与等社会资本作用于社会群体突发事件各个阶段。信任社会资本是关键,规范社会资本是行为准则,社会传媒是舆论导向,其他社会资本也不容忽视。政府在处理社会群体突发事件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社会资本的作用,并通过不断深化改革、调整利益格局、解决民众高度关注的民生和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减少诱发社会群体事件发生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布尔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李猛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2]〔美〕罗伯特·普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4]中国行政管理协会课题组.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及对策[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

[5]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社会资本作用及其机理分析,2010.

[6](美)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社会资本信任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