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锻炼与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2013-10-21赵采丰

卷宗 2013年9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赵采丰

摘 要:我国大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本文在对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进行的基础上,揭示体育锻炼与大中专学生不良情绪状态、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高校通过开展大学生体育锻炼,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锻炼;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

目前,我国大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2001年,对全国17.6万名大中专学生抽样调查,发现心理疾病患者高达20.23%;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独生子女的增多,大中专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人际交往等重重压力,导致部分学生在社会交往的过程当中容易表现出紧张、不安、忧虑等社交焦虑情绪,而这些社交焦虑情绪不仅影响到他们的个人发展问题,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我们从四个方面研究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幸福感的关系,有助于为提高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 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体育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在发达国家已被广为接受。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体育视为一种“积极生活方式”,[2]其根本目的则在于通过体育运动激发人们昂扬的精神状态,营造出生机勃勃的社会文化氛围,从而使体育成为一种积极上进的休闲方式。在体育运动心理学领域,体育锻炼通常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包括各种与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分等有关的活动形式,如慢跑、打篮球、游泳等活动。在锻炼心理学领域,体育锻炼的测量指标包括体育锻炼的类型和锻炼量,而锻炼量又包括锻炼的种类、时间、强度和频率四个要素。

体育锻炼的活动类型是指体育锻炼的具体锻炼内容,可以分为竞技运动与娱乐性运动;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和两类结合的运动;体育锻炼的时间是指一次体育锻炼的时间,一般来说是按照分钟来计算的;体育锻炼频率一般是指每周或每月锻炼的次数,在大多数研究中,一般以每月锻炼的次数来计算;体育锻炼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以(公斤.米)/秒来表示,根据研究者的目标,一般将体育锻炼的强度分为轻微强度、小强度、中等强度和大强度等。

2 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心理最佳功能状态。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愉快、活力等幸福感以及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3]。

20世纪90年代后,有学者就提出,幸福感包含有反映生活质量上的一般生活满意感和具体生活满意感,以及反映心理健康上的情感反应。

不良情绪是指一个人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而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的情感体验或者是出现过度忧愁、伤感的情绪体验,不良情绪对大中专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应加以克服或消除。

3 體育锻炼与大中专学生不良情绪、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关于体育锻炼与大中专学生不良情绪、幸福感的关系,许多研究是从体育锻炼与焦虑、抑郁、应激等反映消极情绪和行为关系方面进行探讨,有些是从体育锻炼与幸福感、愉快等积极情绪的关系方面进行探讨,这只是体育锻炼与大中专学生某一方面的心理健康的关系,但无法了解到体育锻炼具体是对哪一方面更具有作用。

对体育锻炼与大中专学生的不良情绪及幸福感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大中专学生的不良情绪与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频率和锻炼量呈负相关关系,而只有体育锻炼的频率与学生幸福感呈显著相关关系,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锻炼量与学生幸福感无相关。。此外,体育锻炼能对影响女生身体自尊的性吸引力及身体状况产生影响,而体重关注不产生影响。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幸福感能产生影响[5],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和锻炼量并没有对大中专学生的幸福感产生影响,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大中专学生正处于青年阶段,他们有朝气、有活力,并不会因为一次的体育锻炼或者是增强锻炼的强度而对他们有朝气的精神面貌产生更大的影响。同时,体育锻炼需要有一定的毅力和耐力,而能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本身就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他们能从体育锻炼中体验到愉快、高兴等积极情绪。所以,在体育锻炼与幸福感的关系中,锻炼的频率显得十分重要,只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才能够体验到诸如愉快、高兴、活力等幸福情绪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 体育锻炼各维度与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4.1 体育锻炼的强度与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体育锻炼的强度与影响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情绪呈负相关关系。对于男生来说,体育锻炼更多的是作为他们发泄情绪的一个窗口,随着体育锻炼的强度增大,他们的情绪发泄得更为彻底,从而起到改善他们的不良情绪的作用。而对女生来说,体育锻炼除了作为一种发泄的手段之外,体育锻炼还可以充分激发她们青春的活力,并通过强度较大的体育锻炼来促进其身体状况,从而提高她们的身体自尊水平[6]。

4.2 体育锻炼的时间与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体育锻炼的时间只是与影响大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情绪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每次体育锻炼需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对学生的不良情绪产生影响。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体育锻炼给人们提供一个机会,经过持续一段时间的体育锻炼,能使学生分散对自己的忧虑、挫折、紧张等不良情绪的注意,从而对他们的不良情绪产生影响。

4.3 体育锻炼的频率与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体育锻炼的频率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情绪呈负相关,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幸福感呈正相关。长期的体育锻炼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降低学生的消极情绪状态,对促进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明显作用

5 结论

大中专学生的不良情绪及幸福感不存在性别差异。学生的不良情绪与体育锻炼的时间、频率、强度及锻炼量呈显著相关;学生幸福感只有与体育锻炼的频率有显著正相关。学生幸福感只有与体育锻炼的频率有显著正相关。同时,相比于与幸福感的关系,体育锻炼与学生不良情绪的相关关系更为明显。 体育锻炼的强度与影响学生社交焦虑的害怕负面评价、一般情景下的社会回避呈显著负相关;体育锻炼的频率与影响学生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体育锻炼量则是通过体育锻炼的强度和频率对其产生影响,体育锻炼的时间只是体育锻炼的一个要素,对学生的社交焦虑无显著相关。体育锻炼与影响男生身体自尊的生理性吸引力、身体强壮和身体状况无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1]袁存柱.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育干预措施的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2006

[2]翟一飞,蔡先锋. 运动处方在增进心理健康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23期

[3]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M]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68-70

[4]张元阳,黄玉全. 影响我国大学生身体健康若干因素的调查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1期:23-25

[5]郭念峰. 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26-29

[6]季浏. 体育心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9-81

[7]李冬生,阮奎.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J]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5:47-49

[8] 李世芬. 试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 .现代大学教育, 1999,(06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