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实例分析

2013-10-21刘国君

卷宗 2013年9期
关键词:职业化辅导员建议

摘 要: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是当前高校政治工作建设的重要课题。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关系到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是,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受人员流动过快、职业化程度低、社会认同感差、晋升困难等因素困扰,发展遭遇瓶颈。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化;现状;问题;建议

0 引言

我国高校辅导员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于1953年在清华大学首建“政治辅导员”制度,从此,各高校纷纷建立辅导员制度。因此,“辅导员”一词也赋予了丰富的历史涵义。早期的政治指导员,主要负责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辅导员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到“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因此,高校辅导员在维持学校稳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高校分工精细化,辅导员这一角色遭遇发展

瓶颈。

1 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与特征

职业是指随着社会分工出现的,并随着社会分工的稳定发展而构成人们赖以生存的不同工作方式;是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类别。而职业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和演进的过程,是指一项工作的专业品质和专业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形成为专门职业的过程,或职业的专业化或专门化。

通过文献显示,对我国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化问题探讨较早的是中山大学张立明发表的《高校专职政治辅导员的“职业化”问题》(2000)一文,而后,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问题进行了探讨。所谓辅导员职业化,是指一种能够终身从事的稳定工作岗位,并能给辅导员提供良好发展空间、形成较好的社会认同感,并最终实现自身价值的动态过程。因此,辅导员职业化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特征,即:职业素养、职业理论、职业岗位、职业行为、职业地位。

2 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现状

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化队伍建设,不仅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还关系到学生成长和辅导员队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对海南医学院40位专职辅导员发放问卷调查表,问卷内容涉及专职辅导员的基本情况、关心的问题、职业考虑等20个选项;问卷调查表共发放40份,回收34份,问卷回收率85%;问卷有效率100%。

2.1 专职辅导员从业年限普通较短

通过调查发现,海南医学院专职辅导员队伍男女比为44:56,其中最大36岁、最小24岁,5年(含5年)以下工作经验的占68%,仅有1名工作年限为10年,工作6-7年的辅导员仅占23.5%,。较短的职业经验,说明辅导员职业队伍不稳定。通过对近5年流失的专职辅导员统计发现,有16名辅导员转入行政岗位或其他岗位或辞职。

2.2 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水平较低

从统计情况来看,61.8%的辅导员是助教、32.4%为讲师职称,副高以上职称者为0;58.8%的辅导员从未发表过与辅导员工作有关的论文。既然辅导员作为一门职业,就必须从多方面提升自身能力,提高理论素养。

2.3 专职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强

在对“介绍自己身份”进行统计后,发现64.7%的辅导员会介绍自己是学校老师,不会表明自己辅导员身份。专职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没有很强的职业认同感,认为辅导员与高校的其他岗位相比,职业身份明显低微。

2.4 专职辅导员职业化程度偏低

在对“获得过何种职业资格证书”进行统计时,47.1%的辅导员无任何职业资格证书,拥有“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分别占到11.8%、20.6%。辅导员的工作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外,心理疏导和生涯指导会耗费绝大部分精力。无“专业”作指导,辅导员开展工作时,会觉得无头绪,并感觉压力巨大。

2.5 专职辅导员职业晋升机制模糊

通过调查发现,62.5%的辅导员认为在辅导员岗位上的晋升机会少,会考虑在工作3-5年后转岗,其中80%想转入学校行政岗位。5年来,仅有一名工作12年专职辅导员晋升为二级学院学生党总支副书记(副处级),这使得现在的专职辅导员对自己职业前途倍感暗淡。

3 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校专职辅导员因流动过快、专业水平较低、晋升机制不健全、职业认同感差等原因,造成辅导员很难向“职业化”发展,具体

原因:

3.1 工作繁杂,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除了完成《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规定的八项基本职责外,还要负责教学秩序管理、学费催缴、宿舍卫生维护、课外活动组织与协调、学校各级行政部门及领导下达的临时性任务等。大量的“杂务”工作使辅导员筋疲力尽,丧失了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渐成为各级行政部门的“办事员”,甚至是“勤杂工”。

3.2 无专业定位,辅导员社会认可度差

由于现行辅导员在校学习的专业很杂,专门学习辅导员或相关专业的较少,学生家长也只是到了大学才知道有专职辅导员这一职业,他们认为高校之中,专业教师和行政人员才是真正的“主人”,辅导员只是个“高级保姆”而已。

3.3 無专业要求,辅导员入职门槛低

通过对各大高校辅导员招聘信息发现,对辅导员录职一般只规定学生干部、党员等硬指标,对于所学专业要求不高。因此,大家认为辅导员工作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都可以从事,这就造成了辅导员职业素养参差不齐。

3.4 政策不落实,辅导员职业感不强

从中央到部委,再到各个学校,均出台关于辅导员职业化的很多文件,但由于缺乏硬性的保证,各高校在执行时,就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落实不到位或根本不落实。如,“教社政(2005)2号”要求: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4 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这应是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知识面广”的“职业化队伍。但是长期以来受“岗位职责不明、体制机制不健全、人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困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4.1 领导重视,增强辅导员职业归属感

要从根本上解决辅导员“职业化”,除了辅导员自己努力外,还需要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要切实将领导层对辅导员的观念从“临时性的、过渡性的、可有可无的职业”向“光荣而艰巨的职业、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转变。此外,辅导员要增强自身使命感和归属感,意识到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还应从思想上认识到辅导员职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担负着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4.2 加强培训,完善辅导员职业发展机制

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主要通过培训机制来完成。建立以“全面学习、培养职业意识为主”的录职培养阶段、以“专业学习、职业能力为主”的专业技能阶段、以“全面技能提高”的职业化阶段为主线的“三段式”培训机制,逐步提高辅导员职业化素养水平。

4.3 科学考核,量化辅导员职业考评制度

对于辅导员的考核,以往主要是各职能部门领导对辅导员的印象进行评定,缺乏科学的职业考评依据,易出“干得多,错的多”的尴尬局面。因此,对辅导员职业进行考评时要贯彻“责与量、点与面、常规与创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个人自评、学生评教、同行互评、领导考评”及“一票否定”的机制,对辅导员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考评,考评结果与辅导员职级、职称评定、奖惩、退出等挂钩。

4.4 创造条件,放宽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

辅导员职业是一项充满朝气、富有挑战、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但是,部分辅导员也会面临压力大、沟通艺术欠佳、工作方式呆板等问题困扰,不利于长期从事这一工作,因此,高校各级主管部门要创造更好的条件,在辅导员课题申报、学习、考证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让辅导员朝着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化道路延伸。

总之,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不仅是高校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辅导员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学校的发展要求,再通过辅导员自身努力,辅导员工作定能成为令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职业化”建设目标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才棟,等主编.中国教育管理制度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2]李海燕.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05(12):66.69.

[3]凯文娟.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徐涌金,章珺.关于有效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0,(3)

[5]王柏,王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6).

[6]刘国君,朱洪.地方高校专职辅导员“三化”问题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3).

作者简介

刘国君(1980—),女,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海南医学院临床学院就业办公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化辅导员建议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几点建议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