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段值得回眸的历史

2013-10-21王冰清

戏剧之家 2013年17期
关键词:碉楼粤剧华侨

由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广州粤剧团联合创编的大型新编粤剧《碉楼》,2013年4月在京城梅兰芳大剧院献演,笔者有幸观之,至今记忆深刻。据悉该剧始创于2010年,五易其稿才得以完成。《碉楼》一剧是文化遗产碉楼与粤剧的首度结合,具有鲜明的广东本土文化特征,彰显了岭南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这出戏直抵清末民初的开平,勾勒了“栖身”碉楼之中两代岭南侨眷的命运图景,剧中以碉楼为实体,以粤剧为媒介,通过演员精湛的艺术表演,诠释和再现了华工的血泪心酸、爱恨情仇。《碉楼》的主题曲:“寻觅——梦中的家园,多少——血泪辛酸。碉楼有千个故事,只说一个——心已碎,肠已断,心碎肠断”,唱出了整个故事的主题。编剧在剧中铺陈了推动剧情发展的两条情节线:一是主人公秋月与镇海的爱情线,二是山贼单眼英复仇与司徒永堂思乡的命运线。两条线索穿插叙述,随错综复杂的剧情密针式地交织在一起,使小小的碉楼饱含了人生的五味与六态,深刻演绎了亲情、爱情、家族情、家国情等情怀。

19世纪中叶,美国三藩市发现金矿,吸引了大批华工远赴重洋淘金,华侨称三藩市为“旧金山”,随后一段时期,去美国谋生的华侨被称为“金山客”。民国初期,广东的开平、中山一带土匪猖獗,华侨为保家眷和财产安全,集资回乡建造集防涝、防卫、居住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外墙设有枪眼,所以称为“碉楼”。目前,开平还有1800多座碉楼,他们风格各异,是岭南建筑与西洋文化的结合。《碉楼》一剧涉及华侨文化、海洋文化及建筑文化,在粤剧《碉楼》中,“碉楼”这一意象的内涵十分丰富。对金山客而言,碉楼寓意着幸福,他们漂泊海外、忍辱谋生,节衣缩食汇钱回乡建碉楼,期盼妻儿能平安富足地生活;而对于金山客的妻子而言,住进碉楼就意味着痛苦地坚守,在碉楼中等待家人团聚,在守望中消耗青春生命。

粤剧《碉楼》在创作上具有三大特色:一是文化遗产与粤剧演出的首度结合。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成为广东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2009年9月30日,粤剧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两者的有机结合,可谓《碉楼》一剧的最大亮点。二是鲜明的广东本土文化特征。粤剧与碉楼都属于“岭南文化十大名片”,广东开平作为碉楼之乡,每座碉楼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该剧以粤剧的形式来表现碉楼的故事,彰显出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三是主创阵容强大。艺术总监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欧凯明,编剧是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一级编剧梁郁南,导演是国家一级导演谢平安,唱腔设计是国家一级演奏员黄健,音乐设计是优秀青年音乐设计邹裕伟,灯光设计是国家一级灯光设计周正平,舞美设计是国家二级舞台美术设计熊春红,服装设计是国家一级服装设计师王玲。此外,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著名粤剧花旦陈韵红饰演女主角秋月,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黎骏声在剧中饰演男主角镇海。如此强大的主创阵容,无不促成粤剧《碉楼》成为经典之作。

其次,该剧的舞台设计可谓独具特色,阴冷灰暗的舞台灯光下,四壁固垒森严,在这充满象征意味的舞台氛围中,一段值得回眸的历史正在上演。剧中的重要元素“碉楼”,通过现代声、光、电等舞美形式的运用,建筑之美得到了极大展现。舞台上,缓缓移动的碉楼背景衬托着演员们的精湛演出,构成了一幅幅流动逼真的画面。剧中还特意设置了一个可以转动的平台代表碉楼,用以营造碉楼下与碉楼顶的舞台空间,这是该剧的一个创新,剧中的很多戏都在平台上完成,特别是当秋月走上碉楼唱曲时,画面唯美,令人陶醉。该剧的整个舞美达到了虚实结合的效果,碉楼的平台是实的,布景却是虚的,碉楼下的花园竹林可以随便移动,如此巧妙的舞台设计,为该剧增色不少。

再次,该剧与华侨文化紧密联系,剧中随处可见相关场景。其中第三场戏再现了当年华工在国外受辱、被暴徒殴打的场景,极具舞台艺术震撼力。女主角秋月这一角色的塑造十分成功,她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的缩影。在《碉楼》第二场,秋月的婆婆将碉楼的钥匙交给秋月保管时唱道:“一串锁匙重如千斤担,这是三代血汗换回还。这锁匙交托于你,你要守着这个家,等他们回来……你答应我,答应我吧!”交付碉楼钥匙这场戏,充分展现了秋月善良的个性及其悲惨的命运,碉楼的钥匙就像一把枷锁,锁住了这个女人的一生。笔者认为,山贼“单眼英”的演出也颇值得称道,虽然她的戏份并不算最多,却成功塑造了一位极富个性的女性形象。父亲的“遗弃”,在她心中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创伤,身心伤害、现实境遇的惨淡,终使她堕落成山贼,于是便酿成了“弑父”、“烧楼”的悲剧性冲突,全剧结尾也是矛盾点的极致与升华,至此两代人心中的恩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土崩瓦解,重回碉楼成了他们宿命般的归属。

有学者言道:“对历史的‘个体记忆就是那个时代人的‘社会记忆。”粤剧《碉楼》不仅让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也让我们清醒地看到了个人主体裹挟在历史潮头中所呈现出的卑微与脆弱。泱泱华胄,芸芸众生,千百年来铸就了不胜枚举又可歌可泣的移民壮举:“走西口”、“下南阳”、“闯关东”……乃至岭南华侨远赴大洋彼岸的侨居史,翻开这部血泪凝注的历史,每一页莫不充斥着聚散离合,饱含着苦楚悲怆。剧中华侨司徒永堂便是千万个长年奔波在异乡游子的真实写照,对于官府腐败、匪患猖獗、暴敛恣肆的无奈,迫使他背井离乡,客居金山,犹若覆巢之卵,朝夕不保,但他身上始终流淌着难以稀释的故乡情愫:对家乡对儿女的牵挂,无处释怀,只得诉诸于亲手绘制的一幅幅容貌“一尘不变”的女儿画像……

万物返正,天地来复的今昔,重拾那段令人辛酸、凄然、悲恸的历史,粤剧《碉楼》给我们的冥思是深隽的,给我们的叹咏是持恒的,仍在引领人们不断回眸那段去今已远、似真似幻的历史,引领人们在难以撼动的坚固碉楼上,寻觅、守望、寻觅、守望……

作者简介:

王冰清,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专业近现代音乐史方向研究生,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音乐舞蹈学系。

猜你喜欢

碉楼粤剧华侨
我的华侨老师
中江有碉楼精巧神奇名邓氏
SINGING THE CHANGES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GHOSTS OF GUANLAN
粤剧排场与粤剧传承
1949—1951年粤剧“戏改”
粤剧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