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蚕桑百万“状元”熊兴信的三大法宝

2013-10-21李要君

四川蚕业 2013年2期
关键词:小蚕蚕业桑葚

李要君

(珙县人民政府蚕桑办,四川 珙县 644500)

珙县蚕农一年养蚕综合收入达100 余万元,这不是神话;沐滩乡“养蚕状元”熊兴信,家庭人口5 人,主要劳动力4 人,前几年靠种庄稼,搞养殖,包茶地,都没有获得成功,劳累1年,人均纯收入还不到4000 元。近年来,熊兴信通过养蚕、小蚕共育、发展桑枝食用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13年可望实现年产值逾100 万元,成为全县名符其实的“养蚕状元”。问到“状元”熊兴信成功的经验,他告诉我们有三大“法宝”:

第一法宝是规模生产。在发展蚕桑过程中,熊兴信认识到,小打小闹,做“代手”活,养蚕是得不到成功的;要成功,必须靠规模化、专业化养殖。于是熊兴信将自有0.73hm2土地全部种上桑树,还租地栽桑3.3hm2,承包外出务工人员桑园6.7hm2,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全年具备养蚕200 盒的规模,单产达40kg,产值近25 万元,成为全县养蚕专项收入最多的农户。

第二法宝是科技兴蚕。熊兴信告诉我们,依靠科技是关键。只有相信科技、依靠科技,运用科技,才能真正实现养蚕增收。几年前,他的养蚕技术落后,单产只有20 多kg,没有什么效益可言,通过推广小蚕共育、室外蚕棚、省力化蚕台、纸板方格蔟、消毒防病等技术,3-4年时间他的养蚕单产增加到40kg,优质茧比例占80%以上,收入增加3 倍。特别是率先建起标准化小蚕共育室,1年可共育小蚕1200 张,除满足自己需要外,每年还有10 万元的小蚕共育收入,让他更是体会到科技给他带来的好处和甜头。

第三法宝是综合开发。熊兴信告诉我们,过去的蚕桑生产就是单一的栽桑养蚕,667m2桑园地收入不过3000 元,单位效益较低,通过各级的引导和自身探索,只有实行综合开发,才能提高桑园地单位效益,增加收入。近年来,熊兴信利用桑园地和桑枝条种植竹荪1.33hm2,产值达到30万元;种植大球盖菇菌0.33hm2,收入5 万元,平菇、香菇装袋50500 袋,产值达到40 万元。他还利用桑园套种黑花生、黑玉米、黑红苕等黑五类产品1.33hm2,增加产值5 万元。

依靠这三大“法宝”,熊兴信2013年可实现蚕桑综合总产值达到100 余万元,纯收益可达55万元以上。

熊兴信在自己获得成功后,积极带动和支持附近群众发展蚕桑产业,全村发展一步成园桑园80hm2,发展平菇、大球盖菌等10 万袋,发展竹荪2hm2,该村全年蚕桑综合产值达350 万元,成为全县表彰的蚕茧产业先进村。

2013年初就做好分工与投入产业计划安排,为了实现100 万元产值的奋斗目标,熊兴信对家庭成员进行了合理分工,并制定了投入产业的计划方案。

2013年投入产出计划

投入情况。蚕桑部分:一是共育投入2 万元,养蚕投入8 万元;食用菌部分:一是竹荪投入12万元,二是桑枝食用菌投入10 万元;黑五类作物的投入3 万元;劳务投入:10 万元。共计投入45万元。总收入:100 万元。获得利润:55 万元。中下旬在果枝开始形成第一圈♀花,随后形成第二、第三圈♀花,直至桑葚生长发育、成熟。当桑葚成熟脱落后,果枝顶芽才开始长出小嫩芽,并逐步带动其它部位桑芽生长出更多的桑叶。

2.2 桑叶性状

2.2.1 桑叶性状。叶形成卵圆形或长卵形,色淡绿,叶面扭曲光滑,叶缘圆头齿较深,叶脉清晰,叶尖尾状,叶底深湾入,叶长约24cm、叶宽约20cm,单叶重7~10g,平均单枝产叶870g,硬化迟。

2.2.2 蚕的喜爱。该品种桑叶肉较厚,干物质较为丰富,适宜饲育大蚕,在翠屏区养蚕生产中,蚕的喜爱程度仅次于养蚕用桑品种“湘7920”的桑叶。

2.3 桑树树体特性

2.3.1 品种的独有特性。该品种具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独特品性:一是桑葚为“簇生”即从一个葚柄上可簇拥生长出平均15粒左右的桑葚,多者可达24粒;二是桑芽无论嫁接在桑树上、中、下任何部位均有能力发芽抽枝长成新梢。

2.3.2 冬芽。灰褐色,正三角形,2~3 颗副芽,紧贴枝条,芽距1.6~1.9cm,芽背拱,芽尖偏,叶痕椭圆或半圆。

2.3.3 枝条。直而粗长,下伏条少,成年枝灰白色,阳光充足时呈微绿色,皮孔细而圆小,年抽枝长173~249cm。

2.3.4 桑树生长特性。常规年份该品种在2月上旬开始出现萌动,2月中下旬出现脱苞,3月中下旬出现燕口期后每个芽部平均结出15粒左右的桑葚后再开始长出桑叶;4~10月为桑叶生长期,10月下旬桑叶开始脱落,出现进入休眠期至次年2月再次萌动。

2.3.5 抗性。抗病性中等,抗寒性、抗旱性较差。

3 该品种引进对翠屏蚕业的深远影响

3.1 蚕农实现大幅增收

引进次年所产的少量桑葚,农户加工成桑葚酒,到盛产期时除了泡制酒和供游人采摘外,还外销市区,平均销售价2.5 元/kg,桑园增收幅度达到3000元/667m2,10hm2面积共为当地农户增收45 万元。如果加上农户各家泡制的5t 桑葚酒的增值额,将为引进该品种区域农户增收120 万元以上。

3.2 有效阻止了基础下滑趋势

引进果桑后产生的明显效益,吸引了许多桑园基础保存完好的农户积极效仿,主动计划将原有桑园改接成“金墙63号”果叶兼用桑园,蚕农的积极性让全区桑园基础的下滑趋势得到了有效地阻止。

3.3 有效推进了翠屏蚕业的转型

本品种引进后,重点分布在我区观光蚕业发展区域内,其“簇生”的特性宛如“蚂蚁上树”,吸引了众多前往观光休闲人士的眼球,加上其桑葚的糖分含量适中、颗粒较大、口感上佳、采摘方便、桑葚和桑叶产量都高等优点,深得观光休闲者与养蚕农户的喜爱。以果桑开发为突破、辅之桑园山参土乌鸡养殖和蚕家乐的兴力,在推进翠屏蚕业转型的同时,为实现城郊蚕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强的引擎。

4 初步结论

4.1 品种引进基本成功

“金墙63号”果叶兼用桑品种引进宜宾市翠屏区几年来,生长发育良好,性状表现优良,是休闲观光者比较喜爱摘食的桑葚品种。本品种特别适宜作为规模型果桑开发,是一个实施果桑产业化生产、加工的优良果桑品种。

4.2 品种推广充满期待

目前本品种开发主要是泡制桑葚酒市场销售、供游人采摘鲜销以及进入城区鲜销的方式进行小规模开发,未能完全发挥品种优势。桑葚饮品以其独有的保健功效,必将引领新一代饮料世界,我们期待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实施果桑产业化开发。

猜你喜欢

小蚕蚕业桑葚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桑葚
用桑葚干解酒,靠谱吗
可爱的小蚕
摘桑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