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年武汉市旅游市场国内游客抽样调研报告※

2013-10-21武汉商学院旅游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客源武汉市高铁

武汉商学院旅游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武汉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2012年武汉市国内游客抽样调查》是按照国家旅游局《旅游统计调查制度》的要求,由湖北省旅游局统一部署,武汉市旅游局组织实施,武汉商学院旅游经济研究所具体承办的调查研究项目。为了科学准确地掌握武汉市国内旅游的发展动态和总体状况,武汉商学院旅游经济研究所于2012年12月底完成了《2012年武汉市国内游客抽样调查》调研项目。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数据及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一、2012年武汉市国内游客抽样调查情况

《2012年武汉市国内游客抽样调查》于2012年7至12月在武汉市25家旅游住宿设施、4个旅游景区(点)进行。25家旅游住宿设施包括7家五星级酒店、10家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酒店、6家经济型酒店;4个旅游景区(点)为黄鹤楼公园、磨山景区、听涛景区、湖北省博物馆。

本次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的计划样本量为6000份,实际投放调查问卷6245份,回收调查问卷6114份,回收率为97.90%;通过国家旅游局专用的国内游客抽样调查软件录入审核,获得有效问卷为6025份,有效率达98.54%。在6025份有效问卷中,包括旅游住宿设施调查问卷1993份,占33.08%;旅游景区(点)4032份,占66.92%。

本次武汉市国内游客抽样调查采用国家旅游局统一印制的调查问卷表,调查的对象是“在武汉旅游的国内游客”,简称“在汉国内游客”,是指不以谋求职业、获取报酬为目的,离开惯常居住环境,到武汉市从事参观、游览、度假等旅游活动(包括外出探亲、疗养、考察、参加会议和从事商务、科技、文化、教育、宗教活动过程中的旅游活动),出行距离超过10公里,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但不超过12个月的我国大陆居民。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武汉市国内游客的构成、国内游客来汉旅游的目的、国内游客在汉的停留时间、国内游客在汉的旅游花费及构成、国内游客来离汉的流向、国内游客对武汉旅游业服务质量的评价;武汉国内游客人气情况等。

二、抽样调查的基本结果

(一)2012年武汉市国内旅游发展总体情况

2012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为14067.7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9%,国内旅游总收入1342.17亿元,增长32.3%。其中,住宿设施接待国内游客39032252人次,占总数的27.74%,消费7691824万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57.31%;居民家庭户接待游客36096023人次,占总数的25.66%,消费2863674万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21.34%;本市一日游游客29413041人次,占总数的20.91%,消费1091924万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8.14%;本省其它地市一日游游客19428142人次,占总数的13.81%,消费887657万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6.61%;外省一日游游客16707453人次,占总数的11.88%,消费886598万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6.60%。

图1 2012年武汉市国内游客按住宿特征分类构成

图2 2012年武汉市国内旅游收入构成

(二)2012年武汉市国内游客构成情况

1、游客的性别构成:男性占53.81%,女性占46.19%,男性所占比例高于女性7.62个百分点。

2、游客的年龄构成:25-44岁人数最多,占来汉旅游人数47.49%;其次是15-24岁年龄段游客,占39.37%;45-65岁占10.85%;人数较少的分别是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分别占0.80%和1.49%。

3、游客的职业构成:以学生最多,占全市国内旅游人数的25.81%;其次企事业管理人员是和服务销售人员,分别占20.08%和11.83%;专业科技人员和公务员所占比例分别为8.18%和6.36%;工人和离退休人员所占比例分别是5.21%和4.76%;农民和军人所占比例最低,分别为1.18%和1.10%;其他职业人士占15.49%。

4、游客的来源构成:2012年武汉市国内游客在大陆31个省市区皆有分布,其中本省居民为武汉市国内旅游最大的客源市场,所占比重为44.35%;省外主要客源市场集中在周边省(市),广东省居省外客源市场首位,后依次为湖南、河南、浙江、江苏、江西、山东、上海、北京和四川,所占比重分别为7.00%、6.71%、4.32%、3.88%、3.15%、2.89%、2.85%、2.56%、2.49%和2.49%。以上八省二市为武汉市输送38.34%的国内旅游客源,占武汉市省外客源市场的68.89%,是武汉市国内旅游重要的客源市场。从七大行政区域来看,武汉国内旅游客源主要以周边省份为主体,华中地区客源占来汉旅游人数的60.32%;其次是经济较发达的华东地区占12.45%;华南地区占10.92%;华北地区占5.81%;西南地区占5.49%;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所占比例最低,分别为2.64%和2.37%。

5、游客的旅游目的构成:观光游览所占比例最高,为42.21%;其次是休闲度假和商务游客,所占比例分别是14.29%、12.35%;再次是探亲访友和文化科技交流,所占比例分别是12.08%、4.10%;会议旅游所占比例是2.95%;宗教朝拜所占比例最低,为0.20%;其他游客占11.82%。

(三)2012年国内游客在汉停留时间

1、国内游客在汉停留时间

2012年,来汉国内游客中有75.45%的在武汉过夜,有24.55%的不在武汉过夜,当天往返。在被调查的国内过夜游客中,停留1-2夜的占55.37%;3-4夜的占 32.27%;5-6夜的占 8.29%;7-8夜的占2.73%;9夜以上的为1.34%。由此可见,来汉旅游的绝大多数国内游客会选择在汉停留2-3天。

2、国内游客在汉人均停留时间

2012年,在汉过夜的国内游客平均停留2.93天,其中在旅游住宿设施游客平均停留2.68天,住亲友家游客平均停留3.84天。

表1 国内过夜游客在汉人均停留时间

(四)2012年国内游客消费构成情况

1、在汉国内游客花费构成

在汉国内游客的消费支出中,住宿支出仍居首位,占国内游客全部支出的26.06%;长途交通花费占全部支出的比例达17.91%,位居第二;餐饮花费占17.76%,列第三位;其后依次为:购物占15.42%,游览费占8.20%,娱乐占6.02%,市内交通、邮电通讯和其他分别占2.61%、0.47%和5.55%。根据调查结果,国内游客中因吃、住、行、购、游、娱(不包括市内交通、邮电通讯和其它)而带来的旅游收入分别达238.37亿元、349.77亿元、240.38亿元、206.96亿元、110.06亿元和80.80亿元,共计1226.34亿元,占全市国内旅游总收入的91.37%,为全市2012年国内旅游收入的主要构成。

图3 2012年武汉市国内旅游花费构成

2、在汉国内游客人均花费

2012年国内游客在汉人均花费为1095.67元,其中本地一日游游客为121.79元,外地一日游游客为143.20元,住亲友家及其它设施游客634.61元,住宾馆酒店招待所游客为1765.34元。

表2 国内游客在汉旅游人均花费

三、2012年武汉国内旅游经济运行分析

2012年武汉市国内旅游明显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旅游经济发展迅速,产业地位进一步增强

2012年,武汉国内游客接待人数、国内旅游总收入两项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均创该市国内旅游历史最好水平,旅游业已逐步成长为武汉市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稳步跨入为数不多的千亿元产业之列,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位进一步增强。

(二)高铁拉动了周边“沿线游”,高铁旅游效应逐渐显现

2012年7月1日,东接合武客运专线,西接宜万铁路的(武)汉宜(昌)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该铁路把我国东、中、西部真正串联起来;9月28日,南接武广高铁的石武高铁郑州至武汉段正式开通,该铁路把我国南、中、北部快速串联起来。中国高铁首次在武汉形成了“十”字交汇,武汉至此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拥有2条高铁线路交会的城市,使得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华中地区、西部地区等地区的高铁线路首次在武汉对接联通成网,武汉“九省通衢”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旅游交通更加便利。2012年,该市接待来自高铁沿线省份(包括广东、湖南、浙江、河南、河北、江苏、重庆、安徽、上海、北京和江西)的国内游客比重占了37.50%,占该市省外游客量的67.39%,高铁沿线省份成为武汉市国内旅游最主要的客源市场。

(三)“学生游”成武汉市国内旅游的主力军

2012年武汉市接待学生游客比例高达25.81%,高居首位,超出紧随其后的企事业管理人员5.73个百分点。武汉高校林立,有近80家本专科院校,在校生120万人左右;再加上中小学生约80万人,共有学生达200万之众。一方面,高校学生的周末一日游、新生报到游、同学聚会游和串联游等,出游率和出游频次较普通游客要高;另一方面,本外地中小学生的家庭游、科普游和夏令营等,出游的文化教育倾向浓厚。武汉不仅具有学生客源优势,在面向学生游的旅游产品方面,近年也是有所突破。例如2011年底开业的武汉极地海洋世界是华中地区唯一的极地海洋动物主题公园,科普教育意义突出;2012年暑期开门迎客的武汉欢乐谷是华中地区首个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动感十足,刺激性强,这两大公园不论在暑期,还是国庆黄金周,甚至是周末,均吸引了不同年龄层次的青少年游客,直接拉动了当年武汉市学生游客的比例。

(四)旅游目的地建设成效显著

长期以来,武汉是中部地区最大的客源输出地。但自2009年底武广高铁开通迎来大批岭南游客,武汉国内旅游就开始了华丽转身,逐渐实现了游客“进”大于“出”的转变。2012年汉宜、郑武高铁的相继开通,以及武汉欢乐谷、楚河汉街、辛亥革命博物馆、起义门等新景区建成开放,都强势助推武汉完成了从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转变,踏上建设旅游中心城市的新征程。例如2012年武汉大学接待的赏花游客,最高峰时一天近20万人,武汉欢乐谷在“五一”小长假中的3天时间就接待了近8万人次。观光游览游客的比例占42.21%,国内游客在汉人均停留天数达2.93天,这些数据也直接有力的佐证了武汉市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四、对武汉市国内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武汉市国内旅游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还存在着旅游产品不丰富、城市旅游服务体系不健全、旅游产业发展要素整合不够等问题。当前国内旅游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的重要时期,特别是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以及武汉市建设“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和“最佳旅游目的地”,这些对武汉市国内旅游发展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对“建设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的认识

2012年2月,武汉市确立了建设“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和“最佳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牢固树立大旅游和综合性产业观念。武汉市分管旅游的副市长刘英姿在总结武汉旅游发展经验时,也提出首要“抓认识”。事实上,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产业,决不是旅游局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国土规划、交通、城建、水利、文化、环保、宗教、林业等其它相关部门的合作,只有相关部门实质形成“建设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的共识,才能抛弃部门利益和突破“条条块块”的束缚,才能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合力,从而形成全社会办旅游的良好局面。例如城建、林业、文化、宗教、水利、环保等部门要在搞好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公安、工商、交通、质量监督、物价、卫生等部门要加强社会治安、旅游安全、市场秩序、商品价格、旅游运输、食品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为旅游业发展保驾护航;其它有关部门要通力配合,尽快完善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沿线的通信、邮政、电力、银行、医疗、供水、餐饮等服务设施和功能。

(二)建设和完善城市旅游服务体系

在自驾游、自助游等旅游消费方式逐渐“升温”的时代,对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调查资料显示,武汉市的自驾车游客比率为12.50%,在全国并不算高,未来提升的空间应该说是非常大的。为了实现武汉市国内旅游“快进、快出、慢游”的目标,建议武汉市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以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旅游快速交通网、旅游热线、旅游牌示系统为突破,积极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建成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例如在构建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方面,武汉市随着高铁路网的建成和空港建设的加强,旅游进出的问题已基本解决。未来几年关键是解决“慢游”的问题,因此要抓好旅游快速通道和景区停车场的建设。

(三)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近几年,武汉市“大江大湖大武汉”的旅游品牌形象已逐渐确立,但旅游产品的开发却亮点不多,尤其是凸现武汉个性的滨江滨湖旅游资源的开发都是粗放的、浅层次的。因此,如何立足于资源禀赋个性,结合客源需求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已是武汉市国内旅游深层次开发的必然。建议武汉市未来几年优先发展滨江滨湖旅游,客源面向度假、休闲旅游为主;都市旅游产品开发要关注学生游,重点以一日游为主,在价格和行程组织上充分学生需求特点,最终形成以滨江滨湖和都市文化体验为核心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

(四)建设高素质旅游队伍

加强全市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和机构建设,对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旅游服务人员开展系统的培训。推进导游的社会化进程,加强景区导游的培养,优化导游队伍结构,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促进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旅游经济意识,创造良好的旅游软环境。

(五)有针对性的开展省外旅游宣传促销工作

据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市国内游客分布以省内为主,辐射周边地区,并且主要是高铁沿线的湖南、广东、河南和江浙等省份。因此,武汉市国内旅游宣传促销要立足省内,有重点的向省外出击,未来几年,广东、重庆、上海、北京应该成为武汉市国内旅游宣传促销的四大基地,通过这四大基地的客流带动高铁沿线的客流,最终实现该市国内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六)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步伐

加快构建全市旅游电子信息网。建立和完善全市旅游信息网,并与全国各省市市场联网。大力实施旅游统计体系、旅游信息调查制度、假日旅游预报制度。重点旅游地区建立旅游咨询服务机构,把握市场需求,提供及时、准确、方便的旅游信息服务。

[1]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旅游统计调查制度[Z].2009-10.

[2]湖北省旅游局,关于做好2012年旅游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2012-2.

猜你喜欢

客源武汉市高铁
第一次乘高铁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客源外移,农村站咋卖油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山上有座高铁站
浅析延边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及对策
高铁会飞吗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沙家浜风景区客流时空特性
人地百米建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