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情感实证分析
——以中部六省中小学师德调研为基础
2013-10-20卫建国
卫建国,陈 鑫
(山西师范大学a.校长办公室,b.教师教育学院,山西 临汾041004)
职业情感是指人们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所具有的稳定的态度和体验,职业情感的产生基于职业本身满足了从业者的某种需要。一般而言,可以把教师的职业情感划分为职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和职业敬业感三个层次。[1]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是在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学校工作中的秘诀之一就在于唤起教师探索和分析自己工作的兴趣。[2]5教师工作的这种特殊性就更加强调教师对本职工作应该具有积极而稳定的体验和态度,也就是说教师职业情感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动力。我国学者在20世纪末就对教师职业情感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探讨,他们利用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对教师职业情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教师最不满意的因素是工资,最满意的因素是与学生的关系。[3]而通过对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的对比实证研究显示,教师职业对师范生的吸引力不够,男教师的从教意愿和职业期待低于女教师,部分农村教师职业意识淡薄。[4]这些研究成果都为深入研究教师职业情感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六省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的比较分析,进一步探明该区域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情感状况,为进一步研究教师职业道德奠定基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中部六省的20个市县区,165所中小学校中的1618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收回的有效问卷为1615份,其中小学585份,初中586份,高中441份。同时对中部六省相关中小学校长、教育局长、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
(二)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调查问卷》在中部六省进行调查。主要了解两方面的信息。第一,教师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职称、学校层次。第二,教师职业情感,包括职业满意度、职业幸福感、职业忠诚度、职业期待四个维度。关于四个维度的问题在问卷中共有4个,每个问题有若干选项,通过对比各个选项教师选择的比例,反映教师群体中职业情感的状况。各个维度中,单一选项所占的比重越大,说明整体趋向于这一态度和体验。
(三)数据收集和整理。由课题组成员到各学校亲自发放,教师匿名答题。试测完毕,对问卷进行分地区编码处理,最后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并分析对比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结果。
二、研究结果
(一)中部六省中小学教师的一般情况。研究对象所在学校层次:小学60所(36.4%)、初中60所(36.4%)、高中 45 所(27.2%)。性别:女性教师934 人(58.6%);男性教师661 人(41.4%)。年龄:30岁及以下教师408人(25.6%);31—44岁教师979(61.4%);45 岁及以上教师 200 人(12.6%)。职称:初级职称教师119人(7.5%);中级职称教师940 人(59.2%);高级职称教师530 人(33.4%)。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满意度状况。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种职业首先要能够满足人们“安全和生理的需要”;美国管理学者奥尔德弗在论述“生存需要”时也认为,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并能在社会上立足,首先要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这是最基本的需要[5]23—28。只有基本的生活需要得到保障和满足,人们才会从情感上去认同它、接纳它。而这就构成了最基本的职业情感即职业认同感。工资待遇和生活福利等因素是影响教师职业满意度的主要方面,而职业满意度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内因和前提。影响教师职业满意度的因素恰恰也是职业认同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因而通过对教师职业满意度的研究,能够了解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状况。
如表1所示,此次调查中,有61.5%的教师在职业满意度上有积极情绪的表达。这一比例反映出教师群体有着很好的职业情感上积极情绪的基础。
表1 中部六省中小学教师职业满意度总体情况
在实际访谈中,很多教师谈到对自身职业的看法时,均表示满意。如有的教师说:“我教了很多年书,对教师(职业)还是比较喜欢的,还比较满意,因为教师职业挺受人尊重的,而且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也比较高。”但是,很多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可主要是基于职业的稳定性和较高的社会认可度,而这些因素并不是保障教师职业满意度的首要因素。所以,在访谈中,许多教师对教师职业“谈不上满意,待遇上不满意”,认为“(教师)工作很辛苦,但从工资待遇和其他方面来看,付出和回报还是不成正比的”。教师对工资待遇的不满意,体现了教师对自身职业存在一定的不认可和不满意。而基本的“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将极大影响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满意度和认可度,进而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
表2 中部六省中小学教师职业满意度分变量比较(%)
具体来看,如表2显示,男性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要明显低于女性教师。从年龄组来看,45岁以上组的教师职业满意度最高,31—44岁组的教师职业满意度明显偏低。从学校层次来看,小学教师职业满意度最高,随着学校层次的升高,教师职业满意度越来越低。从教师职称来看,初级职称教师的职业满意度最高,高级职称次之,中级职称教师职业满意度最低。
在访谈中,谈到不同性别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看法时,一些教师表示:“从事教育这个职业,大部分都是女老师,至少相对于男老师来说,她们对于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应该说还是不错的。很多男老师不能安心进行教育工作,大多都转行,相反,女老师感觉教师这一职业还是比较适合自己的。”有的教师说:“主要是工资待遇影响了男教师的选择,他们面临的生活压力要比女性大,要养家糊口,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些表述说明男性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有更大的生存压力,这就导致了男性教师的“生存需要”要比女性教师更高。而在实际工作中,男性教师的这种较高的“生存需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直接导致了男性教师职业满意度偏低。访谈中也有男教师表示,自己应当有更大的发展平台和发展前景,干一番更加轰轰烈烈的事业,教师职业局限性太大了。
在不同年龄段教师对教师工作状态的表述中,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比较高。有教师说:“就是近几年考上了教师的这些老师,敬业精神比较强。好不容易考上了,考上了就比较珍惜,工作积极性还比较强。”在实际工作中,新教师相对具有更高的工作积极性。访谈中很多新教师表示,“对教师工作挺满意的,首要原因是现在就业难,教师工作比较稳定。”可以看出,教师工作的稳定性和就业压力等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新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跟年龄相关度较高的教师职称,也显示出相似的“高—低—较高”的满意度分布情况。但不论是老教师,还是高级职称的教师,其工资待遇虽然比新教师要高出很多,但这一点并没有促使这些教师具备很高的职业满意度。很多老教师认为,年轻老师与学生有天然的亲近关系,年轻老师知识新,精力充沛,热情高涨,又谦虚。而老教师要学新东西,精力不行,跟学生的关系,因为年龄的差距有很大的距离,所以年轻教师的工作状态要比老教师好。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老教师的工资待遇好于年轻教师,但是新教师的生活压力小,工作精力充沛,这就在客观上反映出新教师的“生存需要”反而要比老教师得到了更好的满足。
不同学校层次的教师在谈到职业满意度时,看法也不尽相同。许多教师认为,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大,几乎没有寒暑假,职业满意度普遍偏低。在他们看来,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初中,高中,越往上走,教师的幸福感越少。比如说幼儿园,教师们虽然挣钱少,但他们的幸福感比高中教师要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高中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高于其他层次的教师。但是,工作压力过大导致高中教师职业满意度普遍偏低。
(三)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状况。职业荣誉感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第二个层次,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是指个人为求得稳定的地位,个人能力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6]51也就是说,一种职业能够被社会大众所称道,并形成良好的职业舆论与环境氛围,从事这种职业的个体才会感到荣耀,才会从情感上产生对这种职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在访谈中,很多教师都提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同、学生获得好成绩是教师幸福感的主要来源,其实质正是教师“尊重需要”的一种表现。所以,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状态,反映了教师职业的舆论与环境。
调查显示,只有37.4%的教师具有积极情绪的职业幸福感的体验,大部分教师的职业情感状态更多的是处于职业认同的状态,只有少部分教师处于职业荣誉感的状态(见表3)。
表3 中部六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情况
访谈中有教师说:“我觉得作为老师最幸福的时候是,孩子们理解与尊重,作为老师其实也没有太多的要求,点点滴滴有时候受感动就觉得挺幸福的。”还有教师说:“社会对教育的期待,家长对教育的渴望,政府对自己的业绩来说,让教育更加受到了重视,我们对自身职业的认可度也因此提高了很多,觉得干教师这个职业很幸福。”这些说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说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主要来自于学生和社会的认可。
在访谈中发现,经济收入低和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可,成为教师从业过程中的首要困惑,也是造成教师职业幸福感偏低的主要原因。对于从业过程中的最大困惑,教师们有不同的说法。如有的教师说:“实际上,每个学校都有一些不是很敬业的教师,原因确实是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如果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高,那么,学校的制度再严,他也不舍得放弃这个职位。他会对惩罚和制度看得很重。”有的教师说:“我不知道其他老师怎么样,我觉得我的精神状态应该是处于一种不理想的状态,可以说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还有的教师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从工资待遇上,还是从社会地位上,教师与公务员是无法进行比较的。”在访谈调查中,很多教师都表达出“尊重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况,这跟调查问卷所显示出的职业幸福感偏低是非常一致的。
从表4中数据来看,性别和学校层次与教师职业幸福感有一定的相关度。可以看出,女性教师职业幸福感明显高于男性教师,学校层次越高教师幸福感越低。
而在年龄指标中,45岁以上组在“很幸福、很体面、很有尊严”选项上比其他两组要高。这和职业满意度略有不同。访谈中很多老教师提到,自己认为做老师以后还是挺幸福的,因为任何工作,如果你把他看成一份事业来好好干的话,就会把它当成一个自我实现并且获得成就的一种动力。对比职业满意度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虽然老教师具有相对较好的福利待遇,但是满意度却不是最高的。在涉及社会认可的这一方面,老教师具有更高的成就感,这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首要因素。所以,老教师在职业幸福感上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教师。
表4 中部六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分变量比较(%)
教师职称与教师职业幸福感形成了很大的负相关,初级职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在积极情绪表达的前两个选项上的整体占比都是35%左右,基本一致。可见,高职称并没有满足教师被认可的需要。在访谈中,有的教师表示“当教师进入这个高原区以后,很多教师就都皮了,每天就干这件事情,也没个长进,你像职称也评上了,觉得没有奋斗目标了,就会产生职业倦怠了”。有的教师说:“一般来说,评上职称之后,人的意识就淡薄了,工作热情也就很一般了,也没有什么可以追求的了。”从这些教师的表述中可以看出,职称因素在从业初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能够促进和提升教师的敬业精神。但是,职称升高之后,教师们认为再也没有什么追求了,反而冲淡了他们的职业幸福感。
(四)中小学教师职业忠诚度和职业期待感状况。职业忠诚度和职业期待感能够反映出教师对自身职业未来发展的主观感受。较高的职业忠诚度和积极的职业期待感,是教师通过工作能够获得自我实现需要的一个重要表现。同时,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是教师的职业忠诚度和期待感的基础,综合分析可以对教师职业情感有更全面的了解。
如表5所示,有60.2%的教师确认在重新选择职业时依旧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对比前两项的数据可知,职业满意度跟职业忠诚度有一定的正相关。从该数据可以看出,教师队伍整体上还是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基础的。但不可否认,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必要的职业忠诚度,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表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很大的隐患。
表5 中部六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忠诚度总体情况
表6显示,男性教师只有41.6%愿意重新选择本职业,而女性教师相对较高,有58.4%。这说明男性教师的职业忠诚度严重偏低。而在年龄组中,31岁以下组教师的忠诚度最高,最低的是31—44岁组。在教师职称中,低级别职称的职业忠诚度最高,最低的是中级职称的教师。在学校层次因素中,随着学校层次的提高,教师的职业忠诚度有很大的下滑。这些数据跟前两项显示的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表6 中部六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忠诚度分变量比较(%)
对职业的积极期待是职业忠诚度的基础。表7数据显示,中部六省中小学教师中有64.9%对职业充满期待,并愿意终生从事这一职业。这一数据跟教师职业忠诚度的整体状况基本一致。综合两者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是热爱本职工作的,并把自我价值的实现跟自身的工作有机结合。而这一点恰好说明教师的个人成就和个人发展的潜力需要,在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的满足。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正是教师职业情感中职业敬业感的主要表现。综合以上数据可知,有60%以上的教师具有积极的职业敬业感。
表7 中部六省中小学教师职业期待感总体情况
表8显示,男性教师的职业期待要低于女性教师。不同年龄组中,41岁以上教师职业期待最高,但是31—44岁组教师的职业迷茫感是最高的。在教师职称中,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组教师的迷茫度更高。在不同学校层级中,随着学校层级的提高,教师的职业期待有明显的下降。
表8 中部六省中小学教师职业期待感分变量比较(%)
三、分析与讨论
总的来说,中部六省中小学教师中,有60%以上具有积极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敬业感。而在职业荣誉感方面,只有不到40%的教师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积极的职业情感体验呈现出了“最强—弱—强”的变化趋势。相关研究和本次的访谈资料也显示,新教师工作时间不长,对工作有着很高的热情和期待感,家庭负担较轻,与学生交流阻碍较少,能够在工作中获得较高的成就体验。因此,新教师在各项指标中都呈现出最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调研发现,很多新教师的从业动机都认为教师职业适合自己,相对中年以上教师由于分配工作的外在从业动机,新教师有很强的内部从业动力。这也是新教师具有最强积极职业情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显示,男性教师和中年教师的消极职业情感体验较多,这一结果与成就动机和职业倦怠研究的结论非常相似。通过以上数据和访谈资料可以看出,男性教师在职业荣誉感的需求满足上要远远高于女性教师,这是造成男性教师消极职业情感较多的主要原因。而作为骨干教师的中年教师,承担着主要的教学工作任务和最重的家庭负担压力,所以,更应该关注外部环境对中年教师的影响。
综合来看,职称因素是对教师积极职业情感造成负面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分析访谈资料可以看出,造成职称对职业情感影响的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直接与职称等级相关。这样就造成了“职称高教师收入高,干得少;职称低教师干的多,收入少”的现象。这种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二,中高级职称评定困难。在访谈中很多教师都提到,中高级职称的名额非常有限,在评定过程中自然会在教师内部产生矛盾。而作为教师工作重要评价因素的学生成绩,是由一个教师团队集体努力取得的,而不是哪一个教师独立完成的。职称评定增加了教师内部的矛盾,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竞争,会对学校工作和教师的工作态度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如何改进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办法,增加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教师职业情感直接影响着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因而在具体的学校管理和教师培养上要重视培养教师积极的职业情感。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指出,个人是一体化的、有组织的整体。所以,要提升教师的职业情感也应该关注教师在各个层次的需求,使教师各个方面的需求统一起来。
结合调研结果和部分中小学校长所提供的管理经验,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帮助教师提升职业情感,从而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平。
第一,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教学相长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主要动力,学生的成长也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源泉。均衡化发展的教育,能够使生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从而更全面地提升教师整体的成就感,有效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师成就感和工作热情的提升反过来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更大范围内提升教师整体的工作动力和职业幸福感。调研发现,由于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资源和优质生源都集中到了一些条件好的优质学校,致使一些条件比较差的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生源大量流失。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校长和教师们如何努力,也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很多农村中小学事实上已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这种情况对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成就感的打击是致命的。而一群没有成就感的教师是难以激发出强大的工作动力的。
第二,加大人文关怀力度,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人文关怀体现为上级领导尤其是学校校长对教师的关心、体贴和尊重。调研中发现,很多教师都认为校长对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视以及对教师的关注,是他们获得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杠杆,也是让其他学校教师羡慕他们的主要原因。校长作为学校文化的主要创建者和人文关怀的主要实施者,在整个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学校的校长非常注重学校文化的培养,非常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尊重教师各方面的需求,形成了良好的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工作热情。相反,校长如果只注重考试成绩,只注重学校硬件建设,漠视教师的内心需求,会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作为知识分子,中小学教师虽然非常看重个人的物质待遇,但物质待遇绝不是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唯一杠杆,有时候尊重的力量和精神的力量甚至会超过物质待遇的力量。
第三,注重教师自我提升,巩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中年教师的职业倦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职业期待感较低造成的。在访谈中很多教师提到专家型教师才是好教师,才是最有成就的教师。而要成为专家型教师就需要教师不断通过学习进行自我提升,同时要注重做一个教育者,而不仅仅是能够解决某一学科的教学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收获更多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同。教师只有树立起自我提升的意识和需求,才能突破职业倦怠的瓶颈,摆脱单纯依靠职称等外在因素激发积极性造成的负面影响,在职业发展中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情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深层基础,只有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职业情感,才能更好地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对道德规范的解读和了解,还应当深入到教师道德情感的层面。
[1]尚勇.试论职业情感的科学界定[J].理论与观察,2007,(1).
[2]B.A.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石国兴,李晨英.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情感的研究[J].中小学管理,1998,(9).
[4]王凤英.中小学教师职业情感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2.
[5]Arnolds G A,Boshoff Christ.Compensation,esteem valence and job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Alderfers ERG theor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sn Pesource Management,2002,(4).
[6]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