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训应深入人心

2013-10-17叶雷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八字同质化校训

叶雷

一项针对国内256所大学的调查显示,有192所学校的校训都是“四词八字”的口号式,还有个别大学校训甚至完全相同,高校校训同质化、标语化现象严重。调查还显示,六成大学生对校训“不感冒”,甚至有在校老师工作七年竟不知校训。(据《武汉晨报》报道)

校训,本应是一校之魂。什么样的校训,就规定着什么样的办学方向和什么样的人才培养规格。校训像一面镜子,它之于学生的记忆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中国大学同质化的校训,说明培养的是同质化的人才;成为摆设的校训,说明培养出来的是无魂的人才。

学生为什么会觉得校训是摆设不感兴趣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办学者和育人者身上,很难体现出校训的精神追求和坚定信仰,更多的是形式主义的“假、大、空”。现在很多教师抱怨德育很难,其实,“摆设化”的校训就是最好的原因注脚。

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来源的正解。拿破仑“为了打仗而受训”创办了圣西尔军校;康奈尔为了“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想学的科目”创办了康奈尔大学……可以说,西方许多大学的校训,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而我国大学校训的来历,就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为了“标配”而生憋出一个校训。“寻章摘句老雕虫”,到古老的经典里去找。这样的校训,看似句式工整、形式优美、词义明快、朗朗上口,然而缺乏历史的厚重,缺乏情感的亲切,缺乏故事的精彩,缺乏榜样的激励,从而也就缺乏刻骨铭心的长久印象。

在新一轮“大学去行政化”、各校纷纷制定《大学章程》、追求特色办学、自主办学的背景下,更应该深入挖掘一下自身的办学传统和文化内涵,深入思考一下学校的当下之要和未来之本,明晰自己的办学定位,重新确立一个具有广泛认同感的校训。

当然,已经有了校训的大学,也不一定非要抛弃“假、大、空”的校训,从现在开始,围绕校训开展持久相关的文化建设,用实际行动一点一点去落实校训,即使只是“八字四词两句”中的一个字、一个词也很好。“求实”“创新”“厚德”“博学”“严谨”……只要能做到其中任何一条,都很了不起,都让人肃然起敬,都可以将校训内化为师生们的为人为学品格,展现一所大学的精神追求。

猜你喜欢

八字同质化校训
同质化管理在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带着校训走向远方
校训展示墙
“青年写作同质化现象”二人谈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浅谈对公民层面提炼“八字”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人生八字
全国各大院校的绝版幽默校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