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之我见
2013-10-16杨绍辉
杨绍辉
摘 要:教师可以从“讲清字、词语的涵义,把‘字词串讲变为‘自读质疑、把文章翻译变为朗读,结合学生习作实际”和“讲解古代作品的构思及表达技巧”几方面着手。进而,做到继承和发展、体悟和应用。
关键词:自读质疑;朗读文章;结合实际;思想精华
缺乏学习和运用文言的环境,学生除了课堂上学习几篇文言文外,课外几乎不读其他文言作品。有的应试者则以为,背那么多,只考到几句。学习上存在严重的隔离感。针对以上原因,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做工作,如:加强对文言文重要性的认识,注重文言文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及其影响,加大文言文的阅读量,改变文
言文教学方式。下面,我就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谈几点浅见。
一、讲清字、词语的涵义,把“字词串讲”变为“自读质疑”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能使一发即逝的语言“传于异地,留于异时”。早在唐朝,韩愈就意识到文字的传载作用,提出“读书宜略识字”。清人更是将这一思想深化,强调“读书贵先识字”。这里所说的识字,重在了解汉字形、音、义的关系。
当然,仅靠老师讲解是不够的,还应该教学生查《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的方法,如:音序法、部首法,有条件的还可教四角号码检字法,并且讲清上下文中的词义与工具书义项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文言文教学最容易走入“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在教师“字字落实”的串讲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兴趣索然,效果可想而知。给足学生自读的时间,让学生对照注解自行疏通字词,然后,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学习初中人教版教材《陈涉世家》第一段,原来的教法是先把教师认为重要的字词一一进行串讲,文言文学习等同于字词含义的记忆学习。其实,这些东西学生完全可以自行解决,学生需要的是对他们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供帮助。如:学习这段时,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佣者笑而应曰”中的“而”是表示修饰还是表示承接?“若为佣耕”中的“为”是表示判断还是被动?这两个问题还真是本段中最不易区分的问题,学生不提出来,老师还真想不到。让学生质疑,至少可以达到几种效果:首先,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字词,只有弄清字词,才能提出疑问?其次,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使教学更富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己在动手动脑,学习的兴趣也会不断增强。
二、把文章翻译变为朗读
教学中,教师习惯在解决字词之后就进行文章翻译。目的大概是两个,一是落实字词含义,二是疏通文章内容。其实,这样做基本上是前一个教学环节的重复。如果我们这时改变一下,采取朗读的方式,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如:学习《行路难》时,我就带领学生“通过朗读走进人物心理”,尤其是李白的感慨,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个个群情激昂,把唐雎那种行路难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大有身临其境的气势。学生正气凝神,情绪高昂,仿佛自己就是高攀的人。学生通过读,不仅深入地理解了字词含义,更主要的是走入了人物的内心,同时在通过语言文字还原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是投入且忘情的。
三、结合学生习作实际,讲解古代作品的构思及表达技巧
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往往重阅读,轻写作,从而导致文言文与作文脱节。事实上,古代作品中的许多精品,在构思和表达技巧方面,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小石潭记》是游记中的佳品,是写游记的绝好范例。从构思看,它有两大优点。以游踪和视线为序,线索清晰。作者先从来路写起,先听到水声,后看到潭水,再看到潭的全貌和周围的景色;接着写潭中的鱼;再把视线荡开,写溪流。
本文先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再逐层递进,先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为例,从进攻方的失败,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再以守方条件有利却弃城而逃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最后,从正反两方面揭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根本原因,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而点明中心论点。而“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四个双重否定句构成排比句,气势磅礴、语气强烈,突出形势于守城极为有利,却弃城而逃,这种强烈的反差,雄辩地证明“地利不如人和”。
四、结合实际,阐发古人思想精华
现实生活中,政治演说、企业文化,甚至日常交流,语言简洁、精练,可以收到极好的效果。而文言文中的许多名句,言简意赅,运用得当,尤显典雅,意蕴深厚。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奋笔疾书“相煎何急”。取自曹植《七步诗》,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国共两党的兄弟关系,也表现了国民党戕杀同胞的残忍和制造内讧的愚蠢,悲愤之情力透纸背。温家宝总理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唐尼采访时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他经常引用古语诗文精确凝练地表达思想。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时,温总理引用《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了形象的注解。作为语文老师,要多读书、多看报,有条件还要上网浏览,搜集资料,激发学生读、背古诗文的兴趣。对于教材中的复背课文,不能一味地压任务让学生死背,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可采用背诵古诗文竞赛、板书一日一句、顶真格联句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背诵古诗文的积极性。
总之,教材所选文言文本,都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是辞藻章法还是思想内容都堪称经典。面对这些文言文本,我们更多的是要教会学生发现、了解和把握。针对其高尚,应对其记忆、体悟和导行,这样才可以谈继承和发展。
(作者单位 云南省双江自治县第一完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