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数学课堂的声音,关注学生的发展
2013-10-16杨志慧
杨志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指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健全的人格感染和影响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充分放开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时,学生把手中的三角形分类,汇报时,三角形按边的特征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按角的特征可以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这时某同学提出了质疑:等腰三角形是属于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呢?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后,我马上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并表扬该生这个问题提的有价值。最终得出,等腰三角形既可以属于锐角三角形,也可以属于钝角三角形,还可以是直角三角形。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二、数学中的模型思想,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思想
如:学习《乘法分配律》一课时,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列出算式:(4+2)×25=150和25×(4+2)=150,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1和生2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生:“得数一样”。“那么这两个算式能用一个符号来连接吗?”生答:“能。”即25×(4+2)=25×4+25×2和(4+2)×25=4×25+2×25。随后,我为了让学生能熟练地记住这种数学模型,让学生列举这样的等式。从而引出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学生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中掌握了乘法分配律
的知识,效果很好。
三、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如:在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模仿与记忆,课本上是直接出示两端都要栽的例题,为了让学生首先理解什么是间隔,我提前出示了几个数据较小、长度较短的线段图和实例,学生在数间隔和点的过程中,理解间隔数与点的总数的关系,本课学生很容易地总结出了植树问题的规律,两端都要栽:间隔数=棵数-1。
总之,教师给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倾听数学课堂的声音,才能使数学课堂更具魅力。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天山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