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2013-10-16崔娟
崔 娟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5)
·临床护理与管理·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崔 娟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5)
目的:建立实施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CNP),评价CNP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临床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2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心血管科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CNP表进行护理。结果干预组患者失眠疗效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同时,其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NP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缩短其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
临床护理路径;脑卒中;失眠症
Abstract: [Objective]To build and carry out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NP) in insomnia patients with stroke in convalescence stage, an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of CNP on the patients. [Method] 110 insomnia patients with stroke in convalescence stag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each group contains 55 patients.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car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cared with CNP. [Result] The insomnia curative effect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average hospital day and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NP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insomnia curative effect in insomnia patients with stroke in convalescence stage, and reduce hospital day and expense of hospitalization.
Keywords: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erebral stroke; insomnia
脑卒中患者渡过急性期后常残存各种功能障碍,如偏瘫、失眠等。研究表明,失眠症患者占脑卒中患者的62%[1];脑卒中后失眠可直接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影响机体的修复及神经系统的功能,影响脑卒中康复的疗效[2]。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CNP)是护理管理中的具体策略,是以兼顾成本与效益为目的,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某一类特殊患者所制定的住院护理模式[3]。为评价CNP对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症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我科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的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脑卒中恢复期的诊断标准。西医参照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关于“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要点”制定的标准[4];中医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小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5];(2)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第七版教材诊断标准[6];(3)思维正常;(4)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因严重失语、耳聋等影响表达者;(2)依从性差者;(3)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纳入病例共110例,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最长至1个月;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本研究为恢复期,时间为发病2周至6个月。患者性别方面,干预组:男29人(52.73%),女26人(47.27%);对照组:男30人(54.55%),女25人(45.45%)。年龄方面,干预组(55.46±8.02),对照组(55.11±7.98)。失眠病程方面,干预组:3~12个月17人(30.91%),13~24个月31人(56.36%),25个月以上7人(12.73%);对照组:3~12个月18人(32.73%),13~24个月32人(58.18%),25个月以上5人(9.09%)。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S评分分别为(22.47±2.39)、(22.16±2.44)。对以上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失眠病程、睡眠环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分组及干预 将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临床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心血管科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CNP进行护理。
1.2.2 临床护理路径 收集和分析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症患者的各种检查、治疗、护理措施、住院天数等资料,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2-3],综合设计出CNP表格。CNP表的纵坐标表示进入恢复期的失眠患者的住院时间,横坐标表示具体的护理措施。责任护士按CNP表的标准化流程进行护理干预,操作完成后执行者签名。见表1。
1.2.3 疗效指标 按《精神疾病治疗效果标准修正草案》中失眠的疗效标准拟定[8]。痊愈:治疗后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有效:睡眠时间较治疗前有增加,但睡眠时间增加不足3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改善。
2 结 果
2.1 失眠疗效比较
干预组对失眠疗效好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Z=2.407,P=0.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睡眠疗效比较(人数,%)
2.2 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比较
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比较
3 讨 论
CNP已经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美国已有80%以上的医院应用了CNP,传入我国后,CNP也先后被我国一些综合性医院所采用[9]。目前CNP的应用范围在逐渐扩大,但关于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症患者CNP的相关研究和报道甚少。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的针对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症患者的CNP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治疗失眠目前提倡的是多模式干预,其主要包括2方面:一是各种药物治疗,二是其他各种非药物治疗,包括分散患者注意力、按摩疗法、经皮神经刺激疗法以及针灸疗法等[1-2]。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则试图在护理方面寻找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睡眠干预方法,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表2显示,干预组失眠疗效的总有效率达到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经秩和检验,干预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6)。由此可见,CNP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CNP对各项护理内容都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和限制,保证了各项护理内容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规范了护士的行为,从而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10]。
表3显示,干预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CNP科学合理地安排了各项检查、治疗及护理,减少了医疗护理行为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各个方面使治疗安排更加紧凑,治疗效果得到提高,从整体上缩短了治疗时间,因此可提高医院各项医疗资源的周转和应用。由表3还可以看出,干预组的平均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降低率达到24.8%。由此可见,实施CNP可大大降低患者的总医疗费用。CNP为患者疾病的诊疗护理提供了最佳、最便捷的标准,为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供了保障[10]。
综上所述,CNP对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症患者进行了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CNP符合当今社会对高质量、高效率、低价格的医疗服务需求,体现了护理工作的自身价值,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蒋安杰,裴正斌. 急性脑卒中病灶发生部位与患者的睡眠障碍[J]. 中国临床康复,2005, 9(20):80-81.
[2]张晓玲,官俏兵. 脑卒中患者的失眠问题调查[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5):324-325.
[3]张 艳,于兰贞. 临床护理路径在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与分析[J].护理研究, 2012,26(2):512-514.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5]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6]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20-321.
[7]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99.
[8]王彦恒. 实用中医精神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89.
[9]和 霞,孙 玫. 临床护理路径文献计量学分析[J]. 天津护理, 2012,20(1):1-3.
[10]戎 燕,郑舟军,刘文琴.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二级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29(2B):23-26.
Applicationandeffectsofclinicalnursingpathwayininsomniapatientswithstrokeinconvalescencestage
CUIJuan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05,China)
崔 娟(1984-), 女, 浙江杭州人,本科, 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R473.74
B
1672-0024(2013)06-00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