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帚”掠长空 绝非世界殊
2013-10-15史志成
史志成
“彗”字即“扫帚”之意,带有长尾巴的星,故称“彗星”。它是天空中最别致、最动人的天体之一。
2012年9月21日,俄罗斯天文学家阿尔乔姆·诺维切诺克和他的同仁白俄罗斯的维达利·涅夫斯基,共同发现了一颗远离木星的彗星。该星当时亮度达18.8星等、彗发直径大小达8角秒,这是自1935年以来,人们发现的最亮的彗星。
根据多组观测数据(三次以上不同时刻的观测),通过天体力学理论公式计算,即可获得彗星的基本运行规律(运行轨道),并推测它在不同位置时的亮度。他们认为在2013年11月28日,该彗星将过近日点,其亮度可能超过月亮。若真如此,确实令人感叹:孛光别枝雀惊,朔风夜半鸡鸣,笑问大圣请彗神,埃尘玉宇可澄?
按惯例,该彗星根据发现者工作单位名称暂命名为“ISON彗星”,或根据目前观测计算得出的运行轨道特征等,暂命名为C/2012S1。
此彗星从何而来?从观测计算发现,它以抛物线轨道直奔太阳而来,与1680年出现的一颗大彗星极为相似,它们都来自距太阳约15万天文单位的所谓“奥尔特云”(天文单位用AU表示,1天文单位定义为149 597 870 700米),那里有千亿颗直径几十米至10千米,由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甲烷、尘埃等组成的冰团,它们环绕于太阳系周围,形成一个松散的“壳层”。如果某一冰团受到太阳系成员摄动而落入太阳系内,在到达某一位置后就会成为彗星。它的发光是因为反射阳光;而冰块在太阳辐射压力、太阳风等作用下,又抛出尘埃和气体,体积增大,则生成尾巴,好似扫帚一般。
“ISON彗星”远道而来、艰辛飞行,旅途多难,不断遭受各大天体的干扰,航向常会调整,这也给预测它的运行轨道、坐标位置等增加了难度,加之观测条件、时间各异,境内外各科研单位预报的数据,在一定精度范围内各有所别,是正常的。在天宇之中,由于它的形体、质量实在微小、运行过程中肢体抛撒、蒸发、阳光反射等并无数学公式可循,因此对它亮度的变化预报,只好凭各家聪明才智,大显其妙了,其数据也各有千秋!
根据有关报告,2013年3月10日,“ISON彗星”赤经06时45分,赤纬+31度19分,距地球4.0748 AU(天文单位)、亮度为15.6星等;3月20日,赤经06时40分,赤纬+31度00分08秒,距地球4.1263 AU,亮度15.5星等;3月30日,赤经6时37分52秒,赤纬30度39分09秒,距离地球4.182 AU,亮度15.4星等。
到11月9日后,“ISON彗星”的亮度可达5星等,肉眼大约可见。以后,离太阳将越来越近,亮度快速增加,到11月29日,到近日点位置,则可能达一14星等。可惜的是,在天球上,我们看到“ISON彗星”的位置离太阳太近,被阳光掩没,几天以后,在夜晚才能看到它。但有的科研机构认为,在近日点附近,受太阳作用,它可能会分裂。若是这样,则真是:江头未是风波恶,烈日之威胜阎冥!
彗星看似尾大,其实密度极微,质量主要集中于彗头。有人形象地比喻:“一颗小麦粒,取出它的100万分之一研成粉末,撒在莫斯科大剧院大厅中,这大至就是彗星的平均密度。”正因为如此,它对人类不会带来灾难,也不是向世界预示凶吉来临,只是供我们欣赏的自然奇观,若有好事者别有用心、散布迷信,则实在可笑、可悲!同学们千万不要相信他们的鬼话!
链接如果将天空看作一个环绕我们的球面,在它上面画上和地球一样的经度圈和纬度圈,分别称为赤经圈和赤纬圈,则用赤经和赤纬数值就可以表示天上某一恒星、行星等天体的具体位置,这与地球上用经纬度可以标注某一城市的位置是一个原理。
星星的亮度用星等表示,数值越小,表示越亮。例如,我们常听说的天狼星:赤经6时45分12秒;赤纬-16度43分(负表示在天球赤道南面)。亮度是-1.46星等,是较亮的。在最暗的夜晚,无环境干扰,肉眼可看见最暗的星,其亮度是6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