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民经济转型发展与能耗总量控制

2013-10-15王培红

电力与能源 2013年1期
关键词:国民经济能效总量

王培红

(江苏省能源研究会,南京 210096)

0 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已经迅速跃居世界第二,成就斐然。但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能源和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工业结构与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导致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走转型发展的道路,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中能耗总量控制是遏制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手段,也是节能减排的根本目标。

本文将从能源利用效率模型出发,通过分析影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指出提升能效与能耗总量控制的关系,提出能耗总量控制的基本途径,以及研讨能耗总量控制的主要措施及风险。

1 能源利用效率(单位GDP能耗)模型[1-2]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取决于社会的总能耗和国民经济总产值。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社会的总能耗,包括三个产业的能耗和居民生活能耗;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社会的国民经济总产值包括三个产业的国民经济产值:

式中:R0为能效指标;E0为社会总能耗;V0为GDP总值;E1,E2和E3分别为第一、二、三产业能耗;E4,为生活能耗;V1,V2和V3分别为以及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

把第i产业的单位产值的能耗记为Ri:

把第i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例记为Kvi,

把生活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记为Ke4:

由式(1)可以得到:

可以看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能效(R0),与产业结构(Kvi)各产业能效(Ri)以及生活能耗的比重(Ke4)有关。

2 提升能效与能耗总量控制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R0)主要有技术节能与结构节能两种手段。

技术节能是指除了通过用能技术的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外,还包括借助于能源管理的完善减少能源的浪费,两种途径在各个产业都有应用,特别是目前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大力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第二产业的单位产值的能耗R2大幅度降低。

结构节能主要指通过结构调整增加高产值低耗能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达到提高能效的目的;也就是调整Kvi,增加单位增加值能耗Ri较小产业的比例Kvi,减少Ri较大产业的比例Kvi,达到降低R0的目的。

结构优化包含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的规模比例调整、各产业内的行业结构优化、各行业(或企业)内的产品结构优化,以及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等多方面的内容。结构优化的核心内容:一是发展第三产业;二是降低高耗能行业的能耗;三是提升传统行业的增加值;四是提高清洁能源的占比。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节能工作主要是技术节能,即大幅度降低第二产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R2,提升了能源效率(降低R0),圆满完成了节能目标。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结构调整与优化虽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对这一时期节能的贡献率远低于技术节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质量不断提高,我国目前正在进入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期,结构节能对提高我国能效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的经济还将继续高速发展,提高能效虽然可以降低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但是受能源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制约,还必须对能源消费的总量进行控制。为了国民经济的转型发展创造条件,我国十二五期间将对能效与能耗总量进行双重控制,能耗总量将和能效指标共同成为节能减排的考核目标,因此对结构优化以及结构节能也提出新的要求。

3 能耗总量控制的基本途径

发展新的经济增量和优化原有经济存量,是能耗总量控制的两个基本途径。

3.1 发展新的经济增量

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期间,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许多高效低耗产业的发展潜力很大。当前,世界正在进行进行以新能源和互联网产业为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大量高效低耗的新兴产业也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一般具有能源消耗强度较低、附加值较高和可以显著改善民生等特点,是目前经济结构优化与转型发展的主要举措。当然,由于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应当与当地的实际产业结构以及资源禀赋相匹配。对于经济发达、人力资源富集的长三角地区而言,可以优先发展金融服务产业、国际航运产业、现代商业、旅游业和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等,还可以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发展提供各种咨询、评估的中介机构,为各种科研开发提供通用设备和检测手段的技术服务平台以及高新小企业创业平台等。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大幅度提升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

2)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促进和振兴以高新技术支撑和高技术附加值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结构优化与转型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大力发展包括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除了可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外,对其相关的新能源规模化利用以及促进关联行业的节能减排无不具有积极作用。

3.2 优化原有经济存量

我国的传统工业经济对能源的过度依赖,已经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传统工业包括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消费品制造业,由于这两部分的特点不同,节能减排和总量控制的策略也有所不同。

传统高耗能行业包括电力、冶金、水泥、化工等,这类行业往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对于地方经济往往不可或缺。特别是我国目前正在进行工业化和城镇化,一些高耗能的重化工业用能和生活能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将持续增长,因此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以及交通节能将是我国能耗总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政府不仅要提高相关行业的企业准入门槛、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还要大力推广具有行业特点的节能新技术,特别是与工艺流程再造相关的节能新技术,包括各种先进的窑炉节能技术、能源系统优化技术、能源替代技术、余热回收技术等节能相关的通用技术与关键技术;同时,还必须加强节能管理、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和落后设备,推广各种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等;此外,还可以采用碳税和碳交易机制,督促和鼓励这些高耗能企业的减排工作。

我国传统产业的产品,特别是各种消费品的技术含量低、品质一般,附加值很低。由于缺乏创新能力,我国的许多工业产品特别是家电、汽车等产品的一些关键技术或者核心部件往往还依赖进口,在国内外市场中往往作为低端消费品缺少市场竞争力。

我国是一个消费品出口大国,作为一个世界制造基地,花费了大量能源和资源但换来的是不多的财富。因此,我国必须发展创新能力,通过传统工业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品牌地位,成为一个消费品生产的强国而不是以量取胜的消费品生产大国。用质量替代数量发展我国的传统工业产品,可以在保持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前提下,提高我国能效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费总量。

4 结构优化与转型发展的主要风险

结构优化与转型发展,可能面临以下风险。

1)技术风险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等无不依赖于高新技术。然而,高新技术的应用及其效果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例如应用环境、人员素质,有时可能还取决于高新技术本身的完善程度。可见,除了应尊重高新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并在应用中不断加以完善外,还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和防范风险的保障措施及预案。

2)市场风险 产业的发展往往与市场环境息息相关。市场环境由产业格局以及竞争主体决定,并保持与市场参与者竞争力相协调的平衡状态。新兴的产业发展,必然会伴随着原有产业格局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同样,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市场的考验。因此,政府引导、政策激励与市场需求再造,是决定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成败的关键。

3)资金风险 高新技术的发展与运用,需要较多的资金支持。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成为高新技术推广中的难点问题;另一方面,资金安全成为决定高新技术运用成败甚至相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用包括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内的新型商业模式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

5 结论

结构优化与转型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与根本保障,是破解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矛盾的必然选择。

提升能效与能耗总量控制是转型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手段,需要在政府引导下、运用政策和市场等多种手段,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参与。

能耗总量控制应当从发展新的经济增量,优化原有经济存量两个方面入手,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转型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1]江苏省能源研究会,江苏省十一五节能战略研究[R].2006.

[2]江苏省能源研究会,江苏省十二五节能战略研究[R].2011.

猜你喜欢

国民经济能效总量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上海:稳中有进 能效趋优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总量控制原则下排污权有效配置的实施
关注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