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画的象征语言及对情感教育的启示

2013-10-13吕进锋

红河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五官绘画爸爸

吕进锋

(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云南蒙自 661100)

幼儿绘画是画“所知”,还是画“所见”,是幼儿绘画研究者最感兴趣话题。所谓“知”,是指幼儿画出的是反映他们对客观事物结构构成认识的图画,是存在幼儿头脑中的具有概括性的图式;所谓“见”,是指儿童画出的是视觉真实性图画,也即是幼儿眼前所见的实实在在的客体[1]。“知”、“见”争论由来已久,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而且有逐渐融合的趋势,即幼儿是画“所知”和画“所见”的统一。但不管是画“所知”,还是画“所见”,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幼儿一定是画他所看到或理解的。不管画得“像不像”、“好不好看”,他所画出来的事物的样子就是事物在他眼中或在头脑中表征出来的那个样子。幼儿所画的,反映了他的经验,包括皮亚杰所说的物理经验、数理逻辑经验,以及社会经验;反映幼儿的情绪情感、个性特征,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反映。“荣格认为涂鸦期的儿童绘画是人类所有成员都共有的对大脑结构的精神表达,它以密码的形式置于人的神经系统中,进行的是不可思议的图腾式形象,是超越个体意识的一种深层现象。”[2]由此可见,幼儿绘画是幼儿内心世界的无意识的流露。绘画本身就是幼儿的一种象征性语言,即通过可视的绘画符号,如线条、颜色、结构比例等来表达幼儿自己的情感。“一幅画就是一个世界,儿童在自己的绘画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世界——他们所憧憬的世界和他们所惧怕的世界。”[3]我国老一辈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的绘画作品是表情达意、反映客观现实的有效工具。

绘画是幼儿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情感有积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情感。“所有的美术活动都具有宣泄情感的功能”,“儿童绘画除了游戏的功能外,最重要的是宣泄情感。”[4]如何读懂幼儿绘画作品中的象征语言呢?俄罗斯学者巴尔坎以及我国的一些研究者的研究认为,幼儿的作画顺序、绘画中形象的大小、人物关系、细部处理和图画的颜色都能反映幼儿的情感世界,作画顺序反映了事物在幼儿心中的重要程度,最先画的,表明是最重要、最有权威的,形象的大小同样反映了事物在幼儿心中的地位,人物关系反映了现实中人物的感情亲疏,细部处理和颜色更是反映了幼儿大量的情感信息[5]。笔者以幼儿园某中班为例,让孩子们以“我的家”为主题作画,并且不予任何指导,在了解幼儿家庭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幼儿的绘画作品,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1 人物之间的距离和幼儿情感之间的关系

与已有的研究结论相同,儿童通常把自己画在自己依恋的对象的旁边。如图1是一个小女孩的作品。左边是妈妈和弟弟(不是亲弟弟),右边是爸爸和“我”,画面中爸爸妈妈和“我”都在,在细部的处理上,四个人物五官都很明显,而且人物大小基本相当,表明家庭关系比较和睦、民主。“我”和爸爸的关系亲近,表明小女孩比较依恋爸爸,比较喜欢和爸爸在一起玩。房子有脚,表明孩子富于想象力,生活开心,没有什么压力。这是个教师家庭的孩子,事实证明了分析的可靠性。图2是个小男孩的作品,这是个离异家庭的孩子,画面中是爸爸(左)和“我”人物五官都非常清晰,人物衣着颜色鲜艳。房子高高在上,天空有太阳。笔者问:“爸爸牵着你的手吗?”,他犹豫了一下,说 :“不知道。”看得出来孩子喜欢爸爸,渴望和爸爸在一起的情感表露无疑。但高高在上的房子以及孩子回答表明孩子对家庭缺少安全感。但是画面中没有妈妈,并不必然代表妈妈不喜欢孩子,可能是孩子更希望和爸爸在一起,并且那样让他感到快乐!他说爸爸有一个新家,和“阿姨”住在一起(大概只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些大人的事情)他有时候和妈妈住,有时候和爸爸住。

图1

图2

2 人物的大小和幼儿情感之间的关系

人物形象的大小反映了这个人在幼儿心中的重要性。如图3和图4(同一幅画,拍照的时候一次没有全部拍下来)某小男孩的作品所示,爸爸肯定是这个孩子心中的偶像。画面人物从左到右依次为爸爸、我和妈妈,三人都被涂上了色,该幼儿处于中间的位置,表明他在家庭中受到重视,感受到家庭成员对他的需要,三人关系和谐。其中爸爸高大魁梧,戴眼镜,笑口大开,五官清晰,我与爸爸很相似。似乎也戴眼镜。妈妈则显得小的多了。表明爸爸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更重要,而且几乎到了崇拜的地步了——爸爸几乎和房子一样大,这还可以在他的言谈举止中也可以看出 。笔者知道他爸爸是个医生,当笔者说出:“你爸爸是医生吧”时,他惊喜而自豪地说:“对呀,你怎么知道的?”。画面的右下角有个像照相机的东西,他说那是死人——一来是他感知的经验,因为爸爸是医生,二来也是对爸爸救死扶伤的“超人”能力的崇拜。

图3

图4

图5

再看图5,这是个小女孩的作品。画面简洁,微笑的云朵却下着雨,树无颜色。她处于画面的中心,比例相对较大,突出了她自己,而且除了她之外,没有任何其他人。显得自我,又显得孤独,反映了这个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这是个离异家庭的孩子,现实中也是个自我中心比较强的孩子。平时由婆婆接送,从未见父母接送。

3 细部处理和幼儿情感之间的关系

已有研究表明,作品中的细节处理,如人物五官、嘴部、手臂、手指都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详尽地表现人物五官,表明这个人物对他非常重要,如图4,对爸爸的五官的处理都表明了这一点。而如果人物五官缺失,通常是表明对该人物有消极情绪。图6所示,是幅小男孩的作品,这是笔者收集到的唯一一幅没有反映人物五官的作品。小男孩(右小者)和他的妈妈(左大者)。画面简洁。相对高大的房子,两个人物都是及其简洁的线条组成,人物缺失五官,他显得渺小而孤独。“如果儿童把自己画得五官缺失,表明他与家庭的关系不和谐,与其他人的交往不成功。”[6]说明自己有一种不受重视的感觉。现实中的他的确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善于和其他孩子交往。妈妈的五官缺失,表明妈妈在他的印象中不深,可能对妈妈有些消极的负面情绪,渴望家庭的温暖。他说:“妈妈要走去上班了”(他妈妈在某校外语系读研,每天早出晚归,很少时间陪孩子)画面中缺少爸爸,因为爸爸在别处工作,不和他们住在一起。

图6

图7

4 图画的色彩和幼儿情感之间的关系

“儿童画中的色彩是情感的温度计,最能反映作画过程中回忆亲人时体验的情感。孩子们对自己钟情的人物和事件都会涂上暖色调,用最现鲜明的色彩点染自己心目中的亲人,会给他们穿上彩虹般的盛装。”[7]如图7以鲜艳的红、黄色为主色调,画面人物五官清晰,笑容可见。这是个幸福的家庭。图1到4的人物色调都以黄色和红色的暖色调为主色,充分说明了这些人物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如图1中,爸爸和“我”的颜色,爸爸是红色,“我”是黄色,都是暖色调。相对来讲,妈妈只有头是红色的,身子是绿色,“弟弟”是蓝色,都是冷色调,此外,图2中爸爸鲜红的颜色,图3、4中,爸爸是鲜艳的黄色,“我”是大红色,而妈妈则是绿色,属冷色调,情感色彩非常浓,也强烈地反映了孩子对爸爸的情感偏向。图5中,只有屋顶是红色,人物没有任何颜色。图6的特点更突出,连五官,身形都省略了。

综上所述,幼儿绘画从来就不是“乱画”,更不能用“好不好”,“像不像”来评价,儿童每一幅画都包含着意识的流露,每画一笔都代表着一定的事物,都赋予了一定的感情。幼儿的绘画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教师和家长要能读懂儿童画,才能真正做到与幼儿对话。绘画是幼儿宣泄情感,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幼儿绘画中包含如此丰富的情感信息,给我们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以重要的启示:

第一,要理解儿童,解读儿童,会解读,善于解读幼儿的绘画作品,站在幼儿的角度看问题,摒弃用“好不好”、“像不像”这样的成人之见来评价幼儿的绘画。教师和家长要善于从孩子的绘画中读出感情,从孩子的绘画作品中窥探出幼儿的内心世界。幼儿绘画是情感的指示灯,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幼儿家庭关系,情感关系,是幼儿情感世界的反映。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孩子的作品,除了从审美的角度审视孩子的作品,更要关注孩子灌注其中的情感,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特别是特殊家庭孩子的情感教育。

第二,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地进行创作。给幼儿提供充分地自由创作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心中的想法。不要强求幼儿按教师的标准画画,幼儿有自己的经验世界,自己想法和自己的表现方式。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材料让幼儿自由创作,允许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因为只有自由的条件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幼儿真实情感的表露。

第三,家园共同关注,加强家园沟通和合作,共同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孩子的绘画告诉我们,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孩子并不是无知无识的个体,而是一个情感丰富,心灵敏感脆弱的个体。成人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理,并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来。同时也告诉我们保持和睦的家庭关系,是培养孩子的积极情感的重要保障,也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第四,绘画是幼儿情感宣泄的重要手段,所以绘画本身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就像人难过的时候,哭一场,心情就好受多了,应该鼓励幼儿绘画,通过绘画把心中的不满,压抑的情感表现出来。教师善于组织和鼓励孩子们把心中的不快表达出来,和其他同龄的孩子共同交流,这样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幼儿之间的感情,增进了解,还可以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孩子们会发现原来别人也和自己一样,从而消除自卑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除了和同龄的孩子交流,还可以和年长的孩子交流,因为年长的孩子都有安慰年幼孩子的本性,这是年长的孩子们展现自己能力的一种需要,在交流中他们也可以得到满足感,而且可以培养年长孩子的同情心和关心幼小的品德。

第五,家长要主动地和孩子平等地进行情感交流,把双方的感情和想法都坦诚的告诉对方。增进了解和理解。家庭成员间的情感冲突多半是由于缺乏沟通所致。许多家长认为,大人的事不应该让孩子知道。笔者认为这种想法失之偏颇,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不应该让孩子知道,相反,互相了解才能达到互相谅解。实验证明在一个民主型的家庭里,家庭成员的关系比专制型和放任自流型好,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民主型家庭的家长善于和孩子建立自由、平等的沟通关系。

[1]谢春梅.影响儿童绘画下意识的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00,(4).

[2]孔起英.皮亚杰儿童绘画发展理论与学前儿童绘画的发展和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1996,(4).

[3]王冰.国内外关于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理论的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1997,(1).

[4]王冰.国内外关于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理论的研究综述(续)[J].学前教育研究,1997,(2).

[5]高雪梅.幼儿绘画的特点与教育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1,(2).

[6]郭伟新.幼儿绘画的象征符号[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2年3月号下半月.

[7]林琳,罗瑾璟.幼儿绘画构图能力的发展及指导[J].学前教育研究,2005,(12).

猜你喜欢

五官绘画爸爸
画五官
五官的检讨会
五官的检讨会
五官争美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