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3船舶制造业形势分析
2013-10-12金属加工赵宇龙
《金属加工》记者 赵宇龙
船舶制造业的春天来临了吗
数据显示:世界造船行业2013年10月船舶市场继续保持活跃,新签订单共成交162艘、1012万载重吨、74亿美元;1~10月累计成交1566艘、10094万载重吨,分别同比增长30.6%和125%。在新订单刺激下,干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11月新造价格分别比年初上涨6.3%、1.1%和7.8%,调研反馈主流船厂2015年船台排布趋满,订单价格的上涨将推动企业获得盈利。
船舶制造业经历了5年的大萧条时期,眼下在底部量价齐飞,是否意味着造船业行情出现反转?
产能过剩影响反转
“我认为船舶行业仍处于严冬时期。”资深航运人赵逸舟从1995年开始就从事国际航运业,眼下已成为国际贸易运输方面的专家,他说,“金融危机使人们的消费能力降低,交易降低,船舶业无货可运。再加上国际航运业供过于求,运价走低,油价上涨,航运成本加大,航运企业的日子很难过。”
航运业的不景气自然影响船舶的交付。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9月份,全国造船完工306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6.4%;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23.1亿元,同比下降15.8%,利润总额49亿元,同比下降53.9%。
而最大的问题是,造船业目前仍是产能严重过剩。从“国际海运(中国)年会2013”上获悉,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造船业产能利用率仅为50%~55%,相较2012年75%的利用率降低了约20个百分点,远远低于国际造船业通常的产能利用率。
据《2013~2018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2年,我国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行业亏损企业数量达到247家,同比增长39.55%;亏损总额达到104.57亿元,同比增长233.34%;资产负债率达到71.57%。由于造船业产能过剩,小船厂濒临破产,大船厂也受到严重打击。
2013年船舶订单逐步回升刚给中国造船业带来了一丝暖意,但产能过剩加剧又给造船业刮来了一股寒流。
“目前造船业正处于行业中周期底部,去产能将是接下来两年造船业的一个重点。”中国造船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包张静表示,预计2015年中国造船产能较2011年将削减30%左右。产能过剩严重,处于低谷的船舶业复苏时间要比预期更漫长。
转型升级才是出路
船舶工业作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一方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地方的GDP,另一方面能够明显拉动就业,使之成为一些具有良好岸线资源条件的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的重点产业,造船产能快速扩张。然而,造船项目的疯狂上马使产能很快出现过剩。
从全国造船业看,环渤海湾的大连,珠江口的广州,长江口的上海和江苏的扬州、南通、泰州等都是船舶工业重镇。大连、广州、上海以国有船厂为主,而江苏以民营船厂为主,体制机制更灵活。船舶行业的产能,以江苏省为最大。据调查,江苏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产能利用率均在62%~68%,船舶行业只有50%左右,远低于80%左右的合理产能利用率。除总量“硬过剩”,还存在结构性过剩:先进制造能力不足,高端船舶订单比重偏低;低端产能过剩严重,占据大量资金、土地、岸线等稀缺资源。
为了促进结构转型,近期以来,针对船舶行业,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都在密集出台政策措施。
2013年8月,国务院公布《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方案》提出,要严控新增产能,整合优势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今后,地方政府不得新批造船、修船和海工装备基础设施项目。在满足总量调控、布局规划、兼并重组等要求的条件下,推动整合提升大型基础设施能力。
11月4日,工信部发布通知称,为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管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结构调整,提升技术水平,促进转型升级,制定发布《船舶行业规范条件》。
江苏省也于10月底出台了《江苏省加快船舶产业转型升级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三年(2013~2015)工作方案》。
数据显示,2012年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订单占到总量的60%以上,相比巨大的订单市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国际市场份额仅为14%;2012年全球成交LNG船达33艘,中国仅承接4艘。船舶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海工装备市场潜力巨大
“一个自升式海上钻井平台的造价约2亿美元,而一艘10万t的油轮造价约5000万美元。在目前造船订单不足的情况下,转向海工装备制造对公司利润提升作用明显。”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新龙认为,当前,传统造船业已度过了发展生命周期的高峰期,而海工装备制造业正处在向上发展阶段。
在周边海域的中国专属经济区内,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有科学家估计,我国钓鱼岛周边海域的石油储藏量就高达1095亿桶。我国是能建设大型钻井平台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在我经济区内快速布局大型钻井平台既是一种能源战略,又是维护国家主权的主要举措,因此意义重大。同时,中国钻井业又发力国际市场,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船厂2013年获得的钻井平台订单数量有望创下历年之最,这主要受中国船企从产能过剩的造船业重新调配资源的提振。我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打造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三个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其中具体目标有:钻机及海上钻井平台等海上产品销售额达到人民币2000亿元,占全球市场的20%。
制造装备市场低位运行,但未来可期
2013年包括船舶工业在内的整个机械制造业仍不景气,这在制造装备市场可窥一斑。以工作母机机床为例,统计表明,自2012年以来,金属切削机床产量持续下降,2013年延续了这一趋势。1~9月金属切削机床产量53.89万台,同比下降9.36%;当月产量下降仍较大,同比下降18.78%。金切机床中的数控机床当月与累计增幅分别同比下降4.93%和0.43%。
制造装备市场虽在低位运行,但随着船舶和海工装备的振兴,制造装备市场未来仍可看好。国务院发布的《方案》规定,要提高关键配套设备和材料制造水平。培育中高速柴油机、小缸径低速柴油机、甲板机械等优势产品自有品牌,加快转叶式舵机、污水处理装置、压载水处理系统、油水分离机等产品产业化,提高通信导航和自动化系统制造水平。加快液化天然气船动力推进系统、低温冷藏系统、低温液货装卸系统等关键系统的研制。开展透平和原油发电机组、单点系泊系统、动力定位系统、电力推进系统、海洋平台吊机、水下井口装置、铺管专业设备等海洋工程装备专用系统和设备研制技术攻关。在“十二五”后三年,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主要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25%和20%以上。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数控机床、刀具、量仪、夹具、焊机、切割机、焊材以及自动化生产设备都有较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