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为发展循环经济助力
2013-10-12Circulatingfluidizedtransformationofindustrialparkboostsforthedevelopmentofrecyclingeconomy
Circulating fluidized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park boos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economy
文 / 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 杜欢政 王 舟 王 岩
2012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50%以上的国家级开发区和30%以上的省级开发区完成循环化改造,并在全国培育百个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规定的申报示范试点的必要材料,方案必须在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后,园区方能成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并获得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与此同时,实施方案的编制也有利于园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必要性
园区循环化改造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带有社会公益性质,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制定其实施方案、完善其管理机制、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加强宣传培训,研究探索资源利用与园区环境的生态耦合途径,促进园区生态经济健康而有序地发展,是摆在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面前的一项战略任务。
回顾过去三十多年,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为引进国外资本、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历程,我们曾选择不同时机,从各自定位和功能出发,在一些符合政策条件的地区,先后建立起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和地市县级各种类型的开发区。
据粗略统计,目前,全国拥有国家级园区共计6类315个,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3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8个。而省级各类开发区则已达到1241个。地市县一级的开发区数量更为庞大。
以浙江省为例,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其经国家设立审核保留的各类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共117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位,其中国家级开发区24家,省级经济开发区50家,工业园区41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家。2011年,全省有8个市的开发区(园区)工业产值超过千亿元,其中宁波最高,达7592.9亿元;嘉兴、绍兴分别超过杭州位列第二、第三位,四市产值合计占到全省的66.9%,比上一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多年以来,国家级、省级开发园区发展壮大的成就和影响带动作用,总体而言,实现了设立开发区的初衷。落脚开发区的各种所有制、生产不同产品的各类型企业,绝大多数成长得比较快,年均产值和盈利增长幅度大多高于其他企业,其中多数也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不过,也应注意到的是,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各类园区,以及园区里的企业,其发展模式、成长路径与手段,大多数依然是沿袭发展工业的传统模式和路数。这些在园区落脚的企业,多年来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尚未显示出明显的变化。而正是由于其自身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没有太大改观,所以自然也就谈不上对其他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园区壮大和企业成长,主要依靠的依然是大量资金和原料的投入,而提升产业关联度又需要大量资金,因而当这些企业进行循环化改造时,主要选择支撑行业重点项目的“补链”工作,这对提升整个园区的产业链关联度意义很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园区内企业的迅猛发展,对转变发展模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对所有园区进行合理而有序的循环化改造,从而促进其转变现有的发展方式,探索出一条工业新型化发展之路,这也是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关键所在。
有关工业园区发展战略的思考
工业园区既是多种能源和资源消耗的集中区域,也是节约潜力较大的区域。通过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探寻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项目节能、节水、节地和节材等相关措施,构建园区内部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改变粗放型资源利用方式,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对提升园区企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越发体现出园区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性和对工业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的必要性。
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必要性包括: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从国家统筹全局层面考虑,把各类园区循环化改造与加快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行适度的融合,从园区存量资源(含技术和人才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借助循环经济咨询机构的智力资源,突破一家一户的企业界限,本着有利于改变发展工业的传统模式的原则,探索拓展工业新型发展道路,重新规划园区发展蓝图。
我国现行的规划体系根据行政层次和功能的不同,可以概括为“三级三类”,即国家级、省(区、市)级、市县级规划;总体、专项和区域规划。各级规划的编制是自上而下进行的,由于各类规划隶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没有一个权威机构进行有效的统筹规划,这就严重地削弱了规划体系的整体功能。我国现有合法规划名称不下数百种,相互交叉、重叠现象严重,且不同层次或类型的规划之间缺乏联系和协调,最终导致规划体系内部相互矛盾、难以协调。
丹麦卡伦堡生态产业园区发展三十余年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一个成功的生态产业园区不是由政府或规划大师自上而下规划得来的,而是在市场竞争中,由相关企业自己组织、独立调节磨合而成,既要有主导产业链、主导产业集团、主导技术、主导资源、主导资金、主导市场和主导人才形成的生长核,以确保园区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发展的稳度,也要在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影响、生态服务功效、原住地居民利益和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进行长期磨合进化。这里自己组织、独立调节是生态产业园区生命力强弱的关键。
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可行措施,必须是上下结合、内外结合、软硬结合和长短结合,通过工艺改革、产品创新、功能革新和系统更新,通过滚动式的修改和完善逐步形成,不能一蹴而就。
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的主要任务
产业园区是生产的集中区域,也是各类污染物集中产生或排放的区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一些地方的产业园区成为污染物集中的排放场所,对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压力,有的甚至已对当地生态环境乃至群众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主要任务是变末端治理为源头减量和全过程控制,实现园区废物“零排放”,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入园后集中生产的环境负荷,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降低区域环境风险,减少园区与周边居民的环境纠纷,促进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要从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清洁生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组织管理创新等方面,推进现有各类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
国家对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工作提出了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最优化、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础设施绿色化和运行管理规范化的具体要求。一是开展园区布局总体设计或进行布局优化,体现产业集聚和循环链接效应,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二是结合本区域的产业和资源的比较优势,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的原则,实行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建设和引进产业链接或延伸的关键项目;四是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优先的原则,推行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五是加强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六是对园区内建筑和环保等基础设施进行绿色化、循环化改造,促进各类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集成优化;七是建立园区循环化改造指导协调机制,强化对园区内企业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管。
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案例研究
受嘉兴市秀洲工业园区管委会、衢州高新区等单位的委托,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目前承担着多个园区循环化改造的课题研究。有委托方代表参与的课题小组,在下达的各个相关专业有实例的研究分课题任务中,策划添加了许多促进观念转变、体制改革和功能重组的创新元素,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废物交换平台项目、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及孵化器项目等公用服务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探索园区循环化改造新模式,因地制宜地采用各项具体可行的措施与设计理念有机融合的方式,统筹规划园区空间与产业布局,突出构建清晰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目标明确。
例如,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着重梳理入住秀洲工业园区的所有企业,包括上海交大、中节能等孵化器项目资源状况,同时面对生产经营管理的现状,把着眼点放在准确摸清各种资源使用的数量和效率上,目的是为设计循环利用资源和提高资源产出率提供可行性方案,为构建循环链条找出可量化的资源依据。
案例一是以嘉兴秀洲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及孵化器项目等相关公用服务设施建设为研究课题。嘉兴秀洲工业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充分发挥浙江科技孵化城(嘉兴)的作用,强化和完善科技服务机制和支持体系,尽快完善检测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公共实验室、中试基地、质量认证、综合培训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能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扶持和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信息与咨询机构、工程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产权交易机构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
案例二是根据衢州高新区的实际,在论证策划切合实际的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阶段,因地制宜地采取各项具体可行的措施,确定主要目标,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明显提升。2015年,园区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超过6亿元/平方公里,较之2010年提高到6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控制在1.5吨标煤 /万元,较之 2010年降低4.8倍;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控制在15立方米/万元,较之2010年降低1.8倍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过55%,较2010年提高18.51个百分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85%。
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根据不同工业园区、开发区和高新区的实际情况,在制定和实施不同工业园区发展战略和专项规划阶段,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的具体要求,通过课题研究服务方和委托方,以及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力争在3~5年内完成该园区的循环化改造,变末端治理为源头减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入园后集中生产的环境负荷,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思路和目标是要把工业园区改造成为“经济持续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美清洁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推进园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在组织开展秀洲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课题研究阶段,把研究重点放在孵化器项目与供排水工程、园区废物交换平台等公用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统筹规划的优选方案设计上,借鉴丹麦卡伦堡地区开发部牵头主办的、由各合作方出资赞助的合作协会运作模式,对内对外提供咨询服务。
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探索园区循环化改造新模式的有益尝试,将对建立科技中介服务行业协会的组织与运作体制、完善科技中介机构信誉评价体系、扩大政府对科技中介服务的采购,以及废物交换平台项目、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及孵化器项目等公用服务设施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为类似的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提供可资借鉴的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