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民企成功走出去的“法宝”:访大连远东企业集团董事长齐树民
2013-10-11金属加工赵宇龙
《金属加工》记者 赵宇龙
2012年11月28日,大连远东工业园开园典礼在大连保税区进行,来自世界各地的远东的合作伙伴、政府领导和媒体记者约800余人见证了这一辉煌时刻。
大连远东工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东工具)成立于1994年底,主要产品有钻头、丝锥和铣刀等。远东工具创始人齐树民当初以4000元创业,现在已拥有了包括远东工具、远东机床、远东真空技术、辽宁远宽矿业、内蒙古东乌旗钨矿等企业,总资产达25亿元的大连远东企业集团。
18年来,齐树民完成了财富的积累,也完成一个小作坊到跨国集团的转变。18年的时间,有的人积累了财富,有的人则空长了年龄,那么,齐树民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呢?那就是并购,18的时间里,齐树民成功地进行了24次并购,成了名符其实的“并购王”。这里只说一下他的两次跨国并购,正是这两次跨国并购,使远东工具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钢生产企业,并成功占领国外市场。
并购是抢占市场的“法宝”
到2007年底,远东工具已经实现了从矿山开采、特殊钢冶炼、原料加工、刀具产品精加工的全产业链生产。但2007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不断升值,原材料价格显著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作为贴牌(OEM)出口生产企业,远东工具的利润大幅下降,远东尝试着在美国、法国和巴西等国进行自有品牌(TDC)的推广和销售,试图摆脱对国外品牌企业和经销商的依赖。但是,除了在巴西市场有所收获外,在欧美发达国家的自大品牌推广和销售收效不大。原因很简单,欧美众多的一线工业刀具品牌至少有40年以上的历史,很多品牌都有上百年的历史,TDC才有几年?谁能认同这个年轻的品牌?
为了在国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借船出海——并购海外同行业知名品牌。2008年6月,远东工具投资920万欧元收购了德国著名刀具品牌企业Werko公司。当时,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还没演变成全球性经济危机,但正是由于这次并购,使以出口为主的远东工具安然度过重创欧美的经济危机,2008年的出口额不降反升。有了这次成功并购之后,2009年6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远东工具投资2900万美元将百年老店、高速钢刀具行业的创立者——美国肯纳集团旗下的格林菲尔德公司收入囊中,而格林菲尔德1997年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是11亿美金。
不并购,企业发展慢,成本高
曾经亲身经历过企业自我积累发展模式和并购模式的齐树民深有感触:企业要想发展,不并购情况下发展太慢,成本太高。一个企业为了发展,就要苦苦开拓市场以获取订单,订单增多超过产能,就要增加设备扩大生产,齐树民很清楚,仅增加设备离生产出合格产品还相距甚远,还要有相应的工装夹具、备品备件、操作工培训等等,这些过程成本太高,时间太长。如果你成功并购一个国外的品牌企业,就能轻易获得市场份额、销售渠道、现成客户、生产设备、熟练工人和著名品牌。
比如,2008年成功并购德国Werko公司后,当时就获得了近两个亿的市场份额、高级装备和德国的熟练工人。在搬运格林菲尔德的设备时,一位远东工具的高管在博客中写道:“进入奥古斯塔工厂3万多平方米的巨大整体厂房,这个世界顶级钻头厂的巨大家业把我们彻底震撼了。我们辛辛苦苦15年勒紧裤腰带积攒下来引以为豪的进口设备不过几10台,而在这里放眼望去,磨沟、磨尖、小钻头以及众多投影仪和数显检测仪随处可见。本次首批运回的高档设备就有100多台。于是,在这个具有百年历史、世界顶级的巨大厂房内,7个穿着白色工作制服的远东人就像兴奋的掘金人一样挥汗如雨、不知疲倦地大肆‘采掘’起来。”
齐树民说,如果并购谈判成功,就等于花了买设备的钱买了整个企业,该企业所拥有的市场份额、品牌、销售渠道以及那些数控不胜数工装夹具几乎都是白拣。
不要迷信西方的管理经验
并购国外企业是“抄底容易,整合难”,这谁都知道,但齐树民却利用中国民营企业的管理经验成功盘活这两个国外企业。齐树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迷信西方的管理经验。
成功并购格林菲尔德后,齐树民看到企业原来的“小团组生产模式”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于是就改造成了“大团组生产模式”;同时把远东成功的激励机制引入新格林菲尔德,创造性地使用了EQQ管理模式。EQQ管理模式是指每个经营团队都有合理的E(环境)Q(质量)Q(产量)指标,每天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反映到每天的EQQ值,累计到月底生成每月的EQQ值,满分100,满分的团队领导和每个成员都有不等的奖金,团队里前三名的员工也有不等的奖金。EQQ管理方式的实施使得公司的生产环境、产品质量和产能都节节上升,每个成员都不想因为自己而使大家失去奖金,再加上干得好也有奖金,从而导致每个人都纷纷开动脑筋工作,设备运行效率大幅度提升,彻底结束了原来“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局面。
随着激励机制的实施,这个一贯沉寂、开工不足、缺乏动力的百年老店瞬间出现了“比学赶帮超” 工作氛围,并购一年后,新格林菲尔德实现了月销售额800万美元,是收购初期400万美元的两倍。
民营企业“走出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的民营企业都是在顽强的市场拼搏中发展起来的,虽然活力充足,但历史都不长,在并购国外企业时经验少,获得的支持也少。齐树民说,民营企业“走出去”主要面临资讯、国际化人才和海外金融支持三个方面的问题。
海外并购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投资经营活动,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政策体系、财务体系、税收体系、经营环境和文化差异等,目前,国内有能力提供相关资讯的机构不多。
并购成功后,势必进行公司结构、业务、财务等多方位的整合,然而放眼人力资源市场,能顺利通过语言关、业务关、品行关同时兼具国际视野、懂经营、懂管理的国际人才少而又少。
海外企业的业务扩张急需要融资支持。当时的新格林菲尔德在美国是新企业,无信用记录,得不到货款,而在国内的远东集团由于银行政策和外汇管理部门的限制也得不到贷款。最后,远东只好以高成本的方式获得资金。齐树民呼吁民营企业海外并购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融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