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医院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分析
2013-10-11鲁素琴
鲁素琴
(河北省承德县医院, 河北 承德县 067400)
护士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每天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由于区域的原因,各地的护士群体的压力源特点不甚一致[1]。本研究以承德县两所二甲医院的一线在职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以了解该县护士的工作压力源特点,为护士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1 调查对象
对二所二甲医院一线在职护士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15份,有效回收率97.7%。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30岁以下113人,31-40岁71例,41岁以上31例;已婚141例,未婚74例;中专28例,专科112例,本科75例;手术科室100,非手术科室115例;护士83例,护师74例,主管护师49例,副主任护师9例;工作5年以下90例,6-10年46例,11-20年53例,21年以上26例。
2 调查方法
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问卷,该问卷由一般资料和护士工作压力量表组成[3]。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婚姻状况、学历、科室、职称、工作年限等。工作压力源量表由35个条目组成,分为5个方面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时间分配及工作量;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患者护理方面;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采用1-4级评分法。总得分在35-140分之间,分数越高表明引起的压力程度越大,其中35-70分为轻度压力,71-105分为中度压力,106-140分为重度压力。每项均值≥2.5分表示压力程度较高,均值<2.5表示压力程度一般,所有数据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护士工作压力源得分:由表1可见,我县二甲医院护士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上压力程度较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问题 、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问题上压力程度一般。
3.2 护士工作压力源前10位得分情况:由表2可见,我县二甲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单项得分前10位的依次是:护理工作社会地位太低、工资及其它福利待遇低、经常倒班、工作量大、上班护士数量少、继续深造的机会少、晋升的机会太少、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病区拥挤、护士工作未被病人及家属承认,得分均大于2.5,显示压力程度较高。
3.3 两所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情况比较:由表3可见,两所医院间护士压力源情况比较,因P>0.05无统计学意义。
表1 护士工作压力源得分情况(±s)
表1 护士工作压力源得分情况(±s)
P<0.001,显著相关
评价指标 得 分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 2.98±0.64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 2.99±0.76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问题 2.52±0.95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 2.32±0.62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问题 1.68±0.60
表2 护士工作压力源前10位统计(±s)
表2 护士工作压力源前10位统计(±s)
编号 评价指标 均 值1 护理工作社会地位太低 3.54±0.85 2 工资及其它福利待遇低 3.49±0.85 3 经常倒班 3.41±1.01 4 工作量大 3.39±0.90 5 上班护士数量少 3.39±0.89 6 继续深造的机会少 3.35±0.97 7 晋升的机会太少 3.25±0.92 8 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 3.21±1.07 9 病区拥挤 2.93±1.10 10 护士工作未被病人及家属承认 2.85±1.10
表3 不同医院护士压力源情况比较
3.4 护士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见表4.
表4 护士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 讨论
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压力程度。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这与米藏智等的相关研究结果[4,5]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两所医院均承担着繁重的护理任务,病人多、病情变化快,多数科室经常加床,工作强度增加,护士经常处于满或超负荷工作状态。同时,由于工作时间长,医院等级评审等事务多,护士三班倒,加上医院及社会对护士的要求提高,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这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护理质量。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两所二甲医院临床一线护士工作压力多数属中度,与相关的国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平均值(84.00)较国内研究结果(78.77)略高,应引起管理者高度重视。
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职称、收入及身份待遇是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干部身份的护士压力高于合同制护士,而临时护士压力相对较低;职称越高,月收入越多,压力越大。主要是由于,干部身份的护士,职称较高,收入也相对较多,随着职称增高,工作经验越丰富,在科室大多为骨干力量,承担着护理管理、责任护士等重要岗位,导致压力增大。
综上所述,护士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且不同职称、收入、身份之间有差异。提醒卫生行政部门应按编配备护士,医疗机构管理者对护士应实行人性化管理,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同时,护士应自身强化专业与法律、法规的学习,学会合理规避职业风险,处理好各种关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舒缓工作所带来的压力,提高护理效率。
[1]李铮,张瑞丽.保定市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健康状况的调查[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4):4112-4114.
[2]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3]米藏智.护士工作压力源的调查分析[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8,30(4):503-505.
[4]谢文,张振路,郑志惠,等.护士工作疲惫感与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5):462- 463.
[5]王文艳.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的现状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