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富人”与“书呆子”需同时集聚上海建设创新创业中心的出路何在?

2013-10-10袁志彬

华东科技 2013年9期
关键词:书呆子富人硅谷

创建一个科技中心只需两种人同时存在:富人和书呆子。这里的富人主要是指创业投资者;书呆子是指受到良好教育的年轻人。

上海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的条件和环境应该说是国内最好的,但创新创业环境不但不是国内最好,而且恐怕连国内前几位也谈不上。为什么会如此?

有资料表明,一个地区要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就是要建设科技中心(technology hub)。创建一个科技中心只需两种人同时存在:富人和书呆子(rich people and nerds)。这里的富人主要是指创业投资者;书呆子是指受到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实际的观察也证明了这一点:在美国,只有同时具有富人和书呆子的地方才成为创业的中心,如硅谷、波士顿、西雅图、奥斯汀等。例如在迈阿密,很少有初创公司,尽管它充满了富有的人,但没有多少书呆子。而匹兹堡恰恰相反:大量的书呆子,但没有多少富人。

上海要建设科技中心,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同样需要富人和书呆子两者同时集聚。总的来说,上海不缺富人,但缺乏大量有远见有能力的创业投资者和风险投资者。同时,上海高昂的生活成本导致一般的书呆子很难生存下去。这样的结果就是大量的书呆子更愿意到附近的江浙去创业。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首先,创新创业需要宽松的人才环境。包括多样化人才的自由流动和多元化的文化包容等。以硅谷为例,由于远离美国东部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华盛顿、波士顿和纽约等),硅谷盛行着善于创新、敢冒风险的价值观念。西部多元化的文化导致了硅谷的去中心化产业系统(decentralized industrial system),这有助于培植出勇于尝试、冒险、创新为本质的新创企业。在硅谷屡败屡战的精神被视为是可贵的,没有人会因为一次失败而对你做出一生的评价。在硅谷,投资者不太害怕有风险的新主意,律师也比较熟悉创业的条款,企业家能从其他的创始人和顾问那里得到更多的支持。许多硅谷的技术人员和企业家认为:只要抓住机遇,勇于冒险,机会将会永存。即使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硅谷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经历过失败,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失败的次数往往多于一般的失败者。

在宽松的人才环境方面,上海不如国内的深圳和江浙地区。这些年来,上海“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有收缩的趋势,对外来人口限制太多,并不断提高外来人才在沪的生活和工作成本。实际上,普通打工者往往很难限制,真正受到影响的往往是高校毕业生等人才。为什么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为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恐怕与当时的“大开放”密切相关。

其次,创新创业需要健康的市场环境。上海的金融贸易等“虚拟经济”太过发达,挤压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健康的市场环境一定是“虚拟”和“实体”经济协调有序发展,而不是一家独大。试想,如果依靠“虚拟经济”自己就可以快赚钱,赚大钱,那么有着巨大技术风险和商业风险的创新创业怎么会吸引大量的人才和资本进入呢?人是理性的,不同的市场环境造就不同的市场结果。

此外,充分发挥大学的辐射和衍生功能。这方面可以借鉴斯坦福大学的做法,斯坦福大学的产业合作计划促进了大学和各种规模的企业的直接联系。企业只要每年支付1万美元,公司就可以同大学里任何院系的实验室建立定向联系,这种合作为公司招聘人才提供了特殊的联系,同时还向公司提供了参加实验研究项目的途径。相比之下,上海的大学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教学和科研为主要目标,缺乏像斯坦福大学那样的创业型大学。建议新成立的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在短时间内尽快聚集各种精华要素和优势资源,建立起类似于“斯坦福大学-硅谷”的产学研互动模式,争创“创业型大学”,掌控全球高端科技和产业研发的主导权。

总之,上海发展创新创业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不仅有丰富活跃的资本市场,而且有大量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关键是如何创造宽松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把青年人留下来,让资本和知识有效对接互动,这样上海建设创新创业中心的目标才会逐步实现。

袁志彬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书呆子富人硅谷
“富人治村”:好得很,还是糟得很
跳和跃
像富人一样去思考——读《富人是如何思考的》
渐富人群
赶超硅谷,目标是对的
眼镜+贝雷帽=书呆子的风骚
凭什么硅谷的失败者就叫“履历丰富”?
从银川跳到硅谷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茅于軾:為富人說話更是為了保護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