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3-10-10朱宇光严伟中闵立清时翔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精神人才

朱宇光,严伟中,闵立清,时翔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0 引言

随着IT专业新技术的不断出现、IT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张,现代IT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先导产业,因此社会对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IT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运用,行业内高新技术所占比重逐渐加大,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以及原有业务的广泛拓展和经营多元化,使大力发展与人才需求相符合的信息类应用型本科教育成为当务之急。加快行业发展,人才是关键。面对三网融合的趋势,面对用户个性化、多样化、综合化的信息需求以及来自互联网的挑战,信息行业需要大量能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的IT技术研发人员和信息产品应用、运行与维护的信息技术人才。为此,信息行业在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中提出“加快IT行业人才职业化进程,完善职业资格考试和认证制度,完善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培训体系,鼓励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重点企业面向市场需求,推进与行业应用结合的技术教育,培养实用性人才”。

通信工程是信息类专业的一个传统和重要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通信工程专业以培养掌握信息类专业基本理论,具备设计、研发能力的“零距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在具体实施中,如果只是片面地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能够充分激发和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创新精神的培养,那么只能培养出等同于高职院校的职业蓝领人才;如果专业定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忽视了现代科技的多学科交叉特点和个人未来的多维发展,培养出的毕业生就会专业水平有限、就业面狭窄、个人发展空间受限。因此,专业建设的定位必须考虑到现代工程技术的多学科交叉特点,专业建设目标必须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

1 专业建设目标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不仅应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应着重培养其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培养学生能够很快注意到某一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并设法寻求新的解决途径,而且能够在貌似平淡无奇的事物中觉察到一些奇特的、不同寻常的事情,并展开思考,具有批判的眼光。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能够在同样时间内形成较多的观点,思维高度发散而灵活,能够轻易摆脱惯性思维方式,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向,触类旁通,擅于接受各种信息以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3)培养学生新颖性的认识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思想活跃,能够经常提出不同寻常且又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

4)培养学生特征鲜明的人格。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有较强的成就动机,期待取得成功,不迷信书,不迷信权威,只服从真理。这种个性特征能够使他们在行动上敢于冒险,不愿忍受繁规琐节的束缚,敢于摆脱旧的条条框框约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上述创新精神的培养,即为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在未来的行业中能够擅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坚持“知识—技能—知识”的良性循环进步式发展,即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修正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是通信工程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之路。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够完成工业领域的信息系统设计、集成与优化。

2)能够对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及计算机技术在工业的应用效应和发展趋势有深入的理解和评估。

3)具备良好的通信类专业外语能力和交流能力,以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

4)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与获取新知识和追踪本专业行业发展动态的能力。

5)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专业定位

面向社会需求的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考虑到现代科技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以及创新精神对现代人才的要求,其专业定位不仅仅是与行业对口的人才应用性,还应该是对行业、对个人有巨大帮助的人才通用性。以下以通信工程与计算机学科的融合,对通用与应用相结合的专业定位进行阐述。

通信技术必须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由于现代化的通信技术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离不开网络技术,现代通信处于“网络”时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因此,应将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出更适合社会的、具备通用性的专业人才,具体如下(如图1所示):

1)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通信工程专业结构和计算机专业结构并重。在通信工程的专业教师队伍中,不仅需要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师,而且需要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更需要具有工程实践经验,擅于将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结合来解决工程实践的教师。

2)课程群建设。在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群中,有意识地进行与通信技术息息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课程,这种课程通常可以跨学科运用,如,单片机技术、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技术、汇编语言、接口技术等,真正使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行业中通用而实用。

图1 通信工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3)学生培养。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课程群建设的基础上,对于学生的专业方向制定,则面向光通信网技术、移动通信网技术、射频微波通信技术等最新、最广泛的方向。

在进行上述专业定位思考的基础上,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形成专业特色,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使每一个毕业生不仅具有现代通信技术知识和技能,还具有良好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和技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加快从学生到研发、技术和服务人员的角色转变,培养具有自身特色的通用性和应用型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

3 培养措施与实践

依据上述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定位思考,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考虑地方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加强实践环节,体现时效性、创新性、先进性、科学性,与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学科竞赛、教师辅导制、管理制度等一起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统筹课内外实践环节,培养社会急需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图2为基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外实践环节体系的实例。

2)建设体现通用性和应用性的课程群。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精简专业课,加强和拓宽专业基础课,加强各种信息类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如,通信工程专业可分为无线通信网技术和光通信网技术两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可采用模块结构,专业可设置共同的教学计划,学生通过选修某一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一方面,课程建设要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体现毕业生“万金油”的人才特征;另一方面,课程建设要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采取“学习—实践一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重视实践课程体系,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努力使理论教学学时与实验课教学学时比接近 1∶1。

3)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加强与上一级高校、研究所的对接,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将毕业生就业与校外基地拓展、企业共同培养、深造与进修紧密结合。

4 结语

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学生创新思想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大力鼓励创新。

科技的发展使专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各种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对于专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多学科交叉学习,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应用能力进行有机结合,努力培养具有应用性与通用性的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使其更适应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

图2 通信工程专业课外实践环节体系的实例图

[1]燕丽红.民办院校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2(33):270-272.

[2]谢斌,沈慧芳,李民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科技广场,2011(7):254-256.

[3]彭良福,张传武.以就业为导向 建设应用型的通信工程专业[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2):58 -59.

[4]韩一石,韩国军,孙粤辉,等.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0(S1):159-162.

[5]蔡静.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68 -70.

猜你喜欢

应用型精神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