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猫慢性肝炎病的诊治
2013-10-10彭小琴
彭小琴
(南昌市动物园,江西 南昌 330046)
小熊猫(Ailurusfulgens)属食肉目浣熊科,产在我国陕西、甘肃、四川、西藏、云南及缅甸、印度、锡金、尼泊尔等地。喜栖居于海拔2~3km高山丛林地带,感官不甚灵敏,性情温顺,善攀爬,喜吃竹子,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熊猫对温度、环境选择性高,怕热不怕冷,要求室内通风良好。在夏季容易患病死亡,易患肝炎、肺炎、猫瘟热等病,治疗不及时及预防不当往往容易死亡。
南昌市动物园自2007年4月引进5只小熊猫(2♂3♀),经过半年多的饲养,5只猫陆续患病,其中2只分别于2007年7月、11月死亡。通过临床观察、病理变化、生化检测,初步判断该群小熊猫患慢性肝炎,该病病程长,传染性强,治愈率低。经过用药,其余3只病情得到控制,目前状况良好。现将病情、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自2007年6月4日起,①号、②号(♀)小熊猫开始发病,咳嗽、气喘,精神不振,食欲不佳。①号脚掌偶尔不着地,性孤僻。期间通过用药,两只猫病情时好时坏。直到6月16日早,①号猫突然抽搐,半分钟后又恢复原状。17日早,③号(♀)猫开始弓背,两后肢无力,常趴下,食欲不佳,腹部膨大,鼻镜稍干燥。后发展到拉稀,通过用药,病情也时好时坏。7月12日早上8∶00,①号(♀)小熊猫倒在室内,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舌头伸出口外,肛门体温36.7℃,鼻腔流出少许清液,后肢无力。经用药,精神好转,但13日上午停电,虽室内用冰块降温,但①号猫还是经不住高温天气,于13日下午4点半死于室外。7月19日上午,剩余4只猫逐只抽血化验。7月22日,④号、⑤号(♂)猫也开始发病,精神沉郁,食欲不佳,②号(♀)猫病情加重,食欲不振,经过用药,病情也时好时坏,最终于2007年11月1日晚死亡。
2 血常规及生化检测结果
4只猫血常规显示,红细胞密度下降,说明该群猫血液粘稠度不高,生化结果显示,血清谷丙转氨酶、结合胆红素低于正常值,谷草转氨酶高于正常值,其中一只母猫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明显高于正常值。详细结果见表1、表2。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血常规和血生化检验报告、病理解剖结果,初步诊断为慢性肝炎。
4 治疗与转归
考虑到小熊猫胆小、应激因素大,再加之为慢性肝炎,治疗原则以口服中药为主,西药为辅,补充血容量,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保肝利胆和补充能量。具体治疗方案如下。
4.1 口服中药及特效药
护肝片,4片/次,3次/d。复方肝炎颗粒50mg,肝泰乐100mg,1次/d,直到病情好转。肌注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0.6g/次,30d一疗程。
4.2 补充能量和蛋白质
0.9 %NaCL溶液、ATPCoA100mL静滴,5%葡萄糖静滴。1次/d,3d一疗程。另外每天饲喂流质牛奶和鲜鸡蛋,补充蛋白质,增强体质。
4.3 抗菌消炎
在料中拌入阿莫西林颗粒,3包/次,1次/d,7d一疗程。肌注氨苄西林钠1.0g+地塞米松5mg,1次/d,3d一疗程。不见效果后再在输液中加入抗生素头孢曲松钠1.0g和地塞米松5mg和复合Vb、Vc治疗。以上药共用了3d。
由于有些药物性苦,小熊猫表现拒食,即使拌入窝头中也不吃,故统一把料拌入到牛奶中,这样药就可以起到作用,但要注意配伍禁忌。因为该群猫患慢性肝炎,持续时间长,病情时好时坏,所以在用药过程中要常换药,以免产生耐药性。经过治疗,有2只(♀)猫因病程长、抵抗力弱、诊断不及时、应激因素等原因死亡。剩余3只猫病情得到控制。
5 剖检结果
①号猫:牙关紧闭,舌头发白,腹腔积液多量,肠道充满粪便,直肠前一部分肠壁增厚,结肠外壁毛细管充血,空肠肠壁较薄,内壁弥漫出血,有的糜烂,少量竹叶粪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肺气肿、萎缩。整个肝的边缘有条白色带,肝表面纤维素肿大、硬化,切面花斑状,瘀血。②号猫与①号猫病变类似,肠系膜脂肪变性,内有黄豆大小腔体,切开腔体有黄色液体,脂肪变硬。
表1 血常规检验报告
表2 血生化检验报告
6 讨论
6.1 肝炎是肝实质细胞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急性肝炎以不同程度急性弥漫性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肝脏疾病;而慢性肝炎多由急性转化而来,其病因较复杂。本病例属慢性肝炎,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以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治疗原则,经过长达3~4个月的治疗,有的以死亡转归,有的康复。总体而言,中药的治疗效果明显,另外应用化疗药阿拓莫兰也起到一定作用。
6.2 早期化验对诊断该病起到了很大作用,血清中谷草转氨酶高于丙氨酸转移酶一般提示患肝炎疾病,而该病时好时坏,是一个长期的症状。故及早对病料进行检验,参照实验数据,对诊断疾病有很大帮助。
6.3 小熊猫极易患急、慢性肝炎疾病和肺炎疾病,对笼舍的通风、温湿度、清洁卫生、饮食等环境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饲养过程中要加强消毒、驱虫等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