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教材建设

2013-10-09赵月娥魏康民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方案设计机械加工工艺

赵月娥,魏康民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主要面向装备制造企业,培养从事机械加工设备操作,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和实施,机械零件质量检验和生产车间技术管理等专业人才。而《机加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国内针对该课程编写的同类教材有很多种,大部分是学科体系教材,学生在学习时感到难度很大,知识点比较零散,没有具体的联系,实践内容又少,不适合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一、教材的开发思路

首先对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分析机制专业的毕业生在企业的岗位群和主要就业岗位。其次通过对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的具体分析,归纳出胜任这些岗位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并使其符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心理以及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顺序。解构现行的学科课程体系,重新划分各个课程边界,设计专业学习领域,并设定相应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和必须的单项技能训练,制定基于机械制造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从而形成学习领域《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教材的开发,打破传统教材编写的内容和格式,教材内容和深度与相应岗位群和工作任务紧密挂钩,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合理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突出职业技能。

二、教材的开发原则

(一)根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岗位职业标准”选取教材内容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选择4 个生产性零件和1 个生产性部件(磨床砂轮架)作为载体,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设计5 个不同的学习情境,以4 个生产性零件和1 个生产性部件为主线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理论、零件加工质量及产品装配知识融为一体,“教、学、做”一体化进行教学。

(二)根据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序化教材内容

与企业专家和课程专家共同论证有关学习领域的内容,按照职业能力要求和未来学生发展选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生涯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对职业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梳理,总结归纳出要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1.专业知识

包括金属切削原理与基本规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及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原则、方法,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知识、装配的基本知识,机床夹具的基本知识。

2.职业能力

金属切削要素的合理选择能力、刀具参数的选择及应用能力、各类零件加工工艺设计与工艺实施能力、机械产品装配工艺设计与实施能力、机床专用夹具的设计及应用能力、组合夹具的组装与应用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及创新能力。

3.职业素质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谨求实、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良好职业道德。

(三)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的要求确定教材内容

学习情境的设计符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职业升迁规律,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的内容选择

教材采用4 个生产性零件和1 个生产性部件做载体,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设计5 个不同的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和所选的载体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该课程通过对砂轮轴、支承盘、三联齿轮、砂轮架箱体、砂轮架部件等零部件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内容的介绍,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理论、零件加工中的质量分析及产品装配知识融为一体,并“教、学、做”一体化。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的原则、方法;掌握机械产品的装配方法及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步骤;掌握零件加工误差产生的原因及保证加工精度的措施;掌握机械表面加工质量对产品使用性能的影响及保证零件表面加工质量的措施;熟练掌握轴、盘、箱体、齿轮零件的工艺方案设计及实施方法;熟练掌握砂轮架的装配方法;熟悉零部件质量的检查、分析、评估和资料归档。图1 为零件生产流程图。

图1 零件的生产流程

四、教材的实施效果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

本教材的教学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多样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各个教学情境设计任务单,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照任务单上的项目完成各项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独特的优势。

(二)教师专业能力提高

本教材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使教师自觉地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刃磨刀具,操作机床,参加各种职业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努力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以适应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三)学生动手能力提高

通过对使用该教材的机制2009 级与2010 级毕业生跟踪调研,发现学生在企业顶岗实训和上岗操作时,动手能力强,机床操作熟练,综合素质高,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大部分学生反映这本教材编写合理,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非常适合教学。

(四)考核方式合理化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有必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评价方法。针对每个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独立考核,每一学习情境的总成绩满分100 分,工作态度考核占15%,理论考核占35%,实践成绩占50%。将五个学习情境的总成绩相加求平均值,作为这门课程的总考核成绩。

五、结束语该教材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上效果显著,但是该教材还需要不断完善与补充,以适应现代机械制造业对高等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1] 刘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刘玮,宋海南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制药工艺装备应用教材的开发[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4).

[4] 董海东,郭新玲.基于工作过程的《塑料膜具设计与制作》教材开发建设[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5] 赵月娥,魏康民.精品课程《机加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

[6] 赵月娥,魏康民.《机加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的课程改革[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猜你喜欢

方案设计机械加工工艺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一种适用于高轨空间的GNSS矢量跟踪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与应用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方案设计我做主
现代智能技术应用于机械加工初探
机械加工工艺中的自动化控制探讨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机械加工大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