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正畸治疗后牙周组织状况的临床观察
2013-10-09王淑敏崔淑霞丁睿啓刘伟伟
王淑敏,崔淑霞,丁睿啓,刘伟伟
(1.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 正畸科 河南 郑州 450052;2.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 牙周科 河南 郑州 450052)
正畸治疗牙牙合畸形,能够提高治疗人群的口腔功能和健康水平,改善牙牙合及颜面美观。错牙合畸形发病率高,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正畸治疗得到普及,而青少年是正畸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固定矫治仍是最常用的矫治错牙合畸形方法,可以通过对牙移动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因粘结材料的刺激和矫治部件及附件的存在,妨碍了唾液流动的洁牙作用也给口腔的清洁造成困难,致使患者牙面上粘贴的托槽及弓丝、结扎丝等都会在靠近牙龈的牙面上给菌斑提供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改变了口腔微生态环境,对牙周组织带来损害[1]。本文通过对固定矫治结束矫治器摘除时各项牙周指标的测量,了解正畸治疗结束时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探讨固定正畸治疗对牙周状况的影响、相关影响因素及正畸后牙周治疗的必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组的选择 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在河南省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2例固定正畸治疗结束的青少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治疗均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第一磨牙使用带环。年龄12~18岁,平均(14.64±1.91)岁,其中男10例,女12例,治疗疗程14~28个月,平均(20.57±3.82)个月。所选病例符合以下条件:正畸治疗结束后牙列整齐、尖窝关系良好;身体健康,无任何其他慢性病及系统性疾病;无牙周炎及急性牙龈炎;3个月内未用抗生素和激素,未做任何牙周治疗。签知情同意书。
1.2 对照组的选择 2010级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本科生20名,男女各10名,年龄21~24岁,平均(22.60±0.88)岁。所选对象牙列整齐,咬合良好,未进行正畸治疗,身体健康,无牙周炎、牙龈炎,3个月内未用抗生素和激素,未做任何牙周治疗。签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①使用口镜及牙周探针,主要依靠视诊和探诊检查记录 16、13、11、23、26、31、33、36、43、46 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牙石指数(calculus index,CI)、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及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为避免标准掌握的差异,所有检查由同一牙周科医师完成。②将观察组所选研究对象于固定矫治器摘除时随即检测患者牙周健康状况。③测定对照组牙周健康状况。
1.4 各项指标计分标准
1.4.1 菌斑指数(PI):0=龈缘区无菌斑;1=视诊无菌斑,但用探针可在游离龈及邻近区刮出薄层菌斑;2=龈袋内,游离龈区或邻近牙面可见中等堆积量的软性沉积物;3=龈袋内或游离龈区及邻近牙面有大量软性沉积物。
1.4.2 牙石指数(CI):0=龈上、龈下无牙石;1=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2=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1/3~2/3,或牙颈部有散在的龈下牙石;3=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或在颈部有连续而厚的龈下牙石。
1.4.3 牙周袋探诊深度(PD):在所测牙的唇(颊)侧近中、中央、远中,舌(腭)侧近中、中央、远中6个位点的牙周袋内进行探测。
1.4.4 出血指数(BI):0=牙龈健康,无炎症及出血;1=牙龈颜色有炎症性改变,探诊不出血;2=探诊后有点状出血;3=探诊出血沿牙龈缘扩散;4=出血流满并溢出龈沟:5=自动出血。
1.5 统计学分析
1.5.1 统计描述:将观察组正畸治疗患者不同受检牙位牙周指数数值变量资料采用()表示。
1.5.2 统计推断:将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牙周指数测量值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观察组去除矫治器当时受检牙齿牙周情况 各牙周指数在不同牙位测量结果有差异。PI在双侧后牙区和右侧象限偏高;CI在上下颌后牙及下前牙区偏高,上前牙较低;PD、BI显示正畸治疗结束时患者有不同程度牙龈炎症表现,PD、BI在磨牙较前牙及前磨牙值偏高,炎症反应更明显。见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牙周健康状况比较 行正畸治疗的观察组与非正畸治疗的对照组相比,PI、CI、PD、BI均有差异,组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观察组去除矫治器当时受检牙齿牙周状况()
表1 观察组去除矫治器当时受检牙齿牙周状况()
表2 两组牙周健康状况比较()
表2 两组牙周健康状况比较()
注:*表示两组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潘一春等[2]认为固定矫治器托槽、带环的存在,不利于患者口腔卫生维护,改变了口腔内环境,利于细菌的生长,使其周围致病菌的数量和比例增加。朱辛奕等[3]研究表明患者矫治之前的牙周组织健康状态良好,牙龈呈粉红色,探之不出血或偶有出血,牙齿无牙垢、菌斑,龈沟探诊深度平均为2.10 mm,随着矫治时间的延长,牙周检测指数呈上升趋势,治疗中口腔卫生宣教及相应的牙周治疗很有必要。口腔卫生状况护理不佳和患者口内矫治装置的不良刺激是影响牙周组织健康的主要原因[4]。
表1所示不同牙位牙周指数,PI不同牙位间差异与患者大部分为右手刷牙,右侧后牙区漏刷或刷洗不到位,牙弓转折处尤其右侧尖牙常常漏刷有很大相关性。CI在上下颌后牙及下前牙区偏高,上前牙较低。临床检查中常见上颌第一磨牙颊侧,下颌第一磨牙舌侧及下前牙舌侧牙结石形成,与唾液腺开口位置及不能面面俱到的刷牙习惯有关。PD、BI磨牙值偏高,因带环在青少年患者治疗中稳定性较好,脱落率低,故使用率高,但带环对牙龈的刺激是导致后牙牙周炎症的主要原因,同时带环上的颊面管与牙龈间的空间较小,也容易积存食物而不易清洁[5]。
表2两组对比P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实了固定矫治器由于托槽弓丝的存在,使牙面不光滑,利于菌斑附着,不利于患者口腔卫生的维护,同时存在青少年患者“行为因素”对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6],该“行为因素”主要体现在大部分青少年患者口腔护理意识差,自制能力差,爱吃零食,餐后口腔护理的配合度差。C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要是由于菌斑软垢的附着增多,在唾液内矿物作用下易于形成牙结石,多为龈上牙石,如表1数据显示易形成在唾液腺开口处,体积大,质地并不坚硬,少有色素沉着,典型表现是牙石表面有菌斑软垢附着。PD存在差异说明固定正畸患者正畸治疗期间存在不同程度牙龈肿胀,探诊深度增加,但并非真性牙周袋形成,亦无附着丧失。BI已被作为指示牙龈有无炎症的较客观指标。表2两组对比B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直接表明正畸治疗结束时患者牙龈多有不同程度炎症表现。
除了托槽弓丝的影响,正畸中使用的附件不同,对牙周影响也不同,带环对牙龈的刺激是导致后牙牙周炎症的主要原因,故后牙尽量选用体积小的颊面管,对青少年患者后牙附件易脱落者而言,这对粘结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选择金属结扎丝结扎较结扎橡皮圈对接受正畸治疗患者的牙周健康更为有利[7]。因此能达到同样效果的治疗手段应以简单手段优先,便于患者清洁牙齿,维护口腔卫生。
牙龈炎是正畸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本次临床观察对比研究证实戴用固定矫治器对青少年患者的牙周健康维护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此不良影响与多方面影响因素有关,正畸治疗结束后应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使牙周组织恢复正常。有学者观察青少年正畸患者治疗后的牙周组织康复变化,患者摘除矫治器并接受口腔卫生宣教指导及局部牙周组织对症处理,经6个月的逐月检查,患者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均值逐渐降低,牙周组织逐渐恢复健康[8]。
[1]熊艺辉,李运安,张成贵.正畸治疗对牙周健康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11(11):31-32.
[2]潘一春,张丁,傅民魁.固定矫治器粘结前后牙齿颊面菌斑pH值和变形链球菌附着的改变[J].口腔正畸学,2003,10(1):23-26.
[3]朱辛奕,浦铁民,李剑锋,等.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25(31):438-440.
[4]李伟,聂向真.280例固定正畸病人龈炎病因分析与预防[J].口腔正畸学,2003,10(1):51.
[5]陆卉,刘红彦.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牙周状况影响的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09,29(9):491-493.
[6]Davis T M,Shaw W C,Worthington H V,et al.The effect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on plaque and gingiviti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1991,99(2):l55-161.
[7]张志伟,张月兰,赵红宇.固定正畸中两种结扎方式对牙周健康的影响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2):4113-4114.
[8]朱辛奕,浦铁民,胡江,等.正畸治疗后牙周组织状况的临床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1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