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基层工商所经费保障问题探讨
2013-10-09广东省清远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罗斌
广东省清远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罗斌
基层工商所是监管执法的基层单位,行政执法经费保障力度直接关系到其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工商部门的财政体制由“以收定支”转变成完全依靠财政拨款的新形势下,如何为基层工商部门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确保其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完成“收费监管型”——“服务执法型”——“法治型、信用型、信息型”的职能转变,是摆在各级工商部门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
一、基层工商所经费保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忽略基层工商所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监管漏洞
目前,基层工商所均为报账单位,虽每个所都设置1名出纳人员,负责本单位经费收支管理及月末报账工作,但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部分人员虽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却是其他岗位或专业转任的;有的不仅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也没受过任何财务知识培训,属于财务工作的“门外汉”。另基层工商所财务人员均属兼职财务,除了财务工作外,还担任登记、巡查或办案等工作。因此很大一部分财务人员对财务工作的态度为应付式、得过且过、充当“老好人”,对不符合财务规定、不合理的经费支出等听之任之,既不加以制止,也不向领导汇报,未起到监管基层财务的作用。
(二)“零收费”下的“以收定支”,凸显行政经费短缺的矛盾
目前基层工商部门的经费保障模式已由 “收支两条线”管理下的“以收定支”转变为“零收费”条件下的财政保障。虽仍是“以收定支”,但从行政性收费返还到财政性资金的经费保障,使基层工商所原来的结构平衡彻底被打破,压缩了筹措行政经费不足的空间,使行政经费供求不平衡的矛盾逐渐呈现。同时随着工商部门职能的转型升级,基层工商所的监管执法工作日趋繁重,监管内容与监管对象的增多,必导致监管执法成本的增加。当执法办案经费不能满足监管执法成本时,将出现挤占行政经费的现象;反之,当行政经费不能保障正常运转时,也必将会挤占执法办案经费。这种恶性循环,将严重影响基层工商所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不利于基层工商部门的职能转变。
(三)未能突破执法办案经费供给的旧框架,经费保障水平偏低
受物价飞涨、职能拓宽及监管任务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基层工商部门的经费保障水平明显呈现出标准偏低的情况。首先,现行执法办案经费的返拨比例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基层工商部门的经费需求。随着监管执法力度的加大,执法办案数量与罚没款收入必有所增加,上缴的罚没款越多,监管执法成本就越高,返拨的执法办案经费也越多。但执法办案经费与监管执法成本的增长并不成正比,这加剧了办案经费的有效供给与经费支出需求增长过快的矛盾,当执法成本大于执法经费,即执法“利润”为负时,如不适当提高执法办案经费的返拨比例,必将严重影响基层工商所的正常运转和执法力度。其次,传统的办案经费供给模式不利于基层工商所的经费保障。目前基层工商所执法办案经费的供给还是根据上缴的罚没款按相对统一的比例进行返拨的方式。因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管辖区域多寡,必造成基层工商所履行同样的职能上缴的罚没款有所差别,甚至相差甚远,导致返拨的经费也大相迳庭。虽上级工商部门对基层工商所执法经费的返拨比例有所侧重,但比例的设定仍不甚合理,对监管任务繁重、辖区较大、地区边远工商所的经费返拨比例倾斜不够,经费保障略显不足。在这种经费保障模式势必造成对基层工商所的考核偏重于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不利于新形势下基层工商所职能的充分发挥。
二、提高基层工商所经费保障的对策建议
伴随职能的转型升级,基层工商部门的监管幅度和频率大幅提高,为实现“零收费”条件下的经费保障与履行职能相匹配,应通过“走出工商看工商”的方式,以新的视角审视新形势下应如何提高基层工商所的经费保障。
(一)改变旧的报账方式和监管模式,规避财务风险
目前基层工商所的财务管理工作仍实行手工操作,基层财务人员少、素质参差不齐且流动性大,导致绝大部分基层所报账工作不统一、不规范,且易出现监管漏洞。应按照“操作简单、记录方便、高效实用”的原则,统一开发基层工商所的报账管理系统,系统应设置自动汇总、出账、上报报表及检查分析等功能,使较为繁琐的记账、统计数据、填报报表等工作,仅需录入数字和点击鼠标便可完成,促使基层工商所的财务管理工作跟上时代步伐。通过发挥报账管理系统的查询分析、预算执行和预警功能,强化对基层工商所预算收支管理的监督和规范,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从而有助于提高基层工商所的经费保障能力。
(二)开源节流,提升经费保障水平
提高基层工商所的经费保障水平,不仅要加大资源投入,形成“物往基层流、装备往基层投、经费往基层斜”的良好保障格局,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的主观能动性,确保经费使用“精简、节约、效能”。
1、加大资源投入,保障基层工商所正常运转
为缓和基层工商所经费保障与经费需求的矛盾,更好的发挥其监管执法、服务发展的职能,我们必须重心下移,在经费投入和物资配备上,坚持向基层工商所的执法一线倾斜,。同时,在资源倾斜的过程中必须保持一个“度”,明确基层工商所经费需求的合理标准,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确保运转”。
对于资源倾斜“度”的把握,必须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预、决算管理模式,并结合现有的经费保障体系,将预、决算数据分析透、研究细,确保精、细、准合理预测基层工商所的经费需求,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必须的工作中,在保障基层工商所必要经费的基础上改善执法办案条件。
2、建设“节约型工商”,提升经费使用效能
“节流”也是“开源”,对于基层工商所经费的使用,应当遵循“保障公务、厉行节约、务实高效、收支合理”的原则,严格控制可节省或没必要的开支,在降耗中提效率,努力实现降低运行成本和提高办公效率的双赢目标。
(1)注重节约内容的合理性。基层工商部门的经费使用应养成“开支从紧、节约为先”的习惯,以改变“电灯长开无人理、水管长流无人管、电脑昼夜不关机、文山会海时常有”等陋习。在全方位节约经费支出的同时,应遵循“一保人员、二保运转、三保建设”的原则,合理安排资金,优先保障人员经费和正常运转需求。对于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的经费支出应当尽量满足,在确保重点支出的同时,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支出。其次,严格控制项目支出,对于基层工商所的基础建设、执法装备购置等方面要根据“轻重缓急”进行合理的分配,充分发挥有限资金和资源的效益。
(2)强化节约监管的经常性。强化监督管理,是基层工商所经费节约增效工作的重要保障,只有畅通监督渠道,才能将节约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首先,建立健全节约增效考核责任制。 从“以收费论英雄”到“以节约比高低”的考核制度,把节约增效工作融入绩效考核,用“硬指标”更好地推动行政经费节约增效工作的落实。其次,利用信息化工作平台,建立基层工商所报账管理系统——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系统,实现工商所——县局——市局——省局财务信息的四级连通。通过形成会计支出、会计核算、预算执行和预警的信息化链条,强化财务监管的精细化程度,以“横到边、纵到底”的全方位监管,提升基层工商所的经费使用效能。
(三)走出办案经费返拨的旧框架,合理分配办案经费
随着基层工商所监管执法重心的前移,执法战线拉长、执法面积拓宽、执法办案力度的加大,必将导致监管执法成本相应增加,原有的预算规模和执法办案经费的返拨模式已难以保障监管执法所需的经费。为鼓励基层工商所更好的履行监管执法职责,首先,要适当提高执法办案经费的返拨比例。执法办案经费的返拨比例要遵循“以支定收,收支匹配”的原则,即执法办案返拨的经费应与监管执法的合理成本相适应,但不能只强调“支”,而是“收”和“支”相匹配,以满足工商部门能够充分履行职能为标准。其次,在保持相对统一的返拨比例下合理倾斜。从规范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根本点来看,只要工商部门履行了法定的职责,不管其处于什么样的经济区域,无论其上缴办案罚没款的多寡,对其付出的劳动成本和必要的经费都应给予相应地供给和补偿。而且,这种供给和补偿应相对地平衡,即通过合理的倾斜政策来维护不同地域经费供给比例的平衡,重点加强对监管任务繁重、辖区较大、地区边远基层工商所的倾斜,以实现经费保障与履行职责相匹配。
四、结束语
基层工商所处于工商行政管理的最前沿,人多事杂监管重,经费保障与经费需求的不平衡,势必直接影响基层工商所正常工作的开展,不利于监管执法职能的充分发挥。为此,应树立“心往基层想,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事往基层办”的工作理念,采取一系列对应措施,切实做好基层工商所的经费保障工作。
[1]徐英国.从“以收定支”到“以支定收”—浅谈工商部门零收费条件下的经费保障[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9.(9)
[2]韦方奎.做好基层工商所工作应突破的几个框框.国家工商总局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