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国际化商用车展迈进——2013中国国际商用车展览会综述

2013-09-30

商用汽车 2013年22期
关键词:专用汽车商用商用车

本刊记者 梅 振

2013中国国际商用车展览会(下简称中国商用车展)于2013年10月30日—11月2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虽距离上届展会仅有1年之隔,但该展会在各方面都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的加入,以及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武汉市人民政府的共同主办,开始着力将该展会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商用汽车综合性展会。为实现这样的愿景,无论是主办方,还是承办方都为该展会付出极大的努力与辛苦,并最终换来展会规模和影响力的全面提升。据主办方介绍,本届展会共有500余家企业及经销商参展,共占用了武汉国际博览中心A1~A3、B1~B5共8个展馆,面积近8万m2。参展展商和展品数量均较上届有大幅增加,展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也有提升,展会的各类活动和论坛上更加丰富多彩,基本实现了主办方以培育车展品牌、服务国内外商用车企业的主要目标。

整车展品偏重于卡车、专用汽车和挂车

纵观国内,以乘用车为主的展会为数众多,而以商用车为主的展会数量十分有限,并多以区域性为主,能够冠以“中国”“国际”之类名头,并且真正能够覆盖商用汽车全领域的综合性展会更是凤毛麟角,这与我国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商用汽车制造和销售国的地位明显不匹配。正是为了解决这一尴尬的现实问题,作为国内多项顶级汽车展会主办方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与汽车制造大省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武汉市人民政府联手,在原有展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国际商用车展览会的声势与影响,向着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商用汽车综合性展会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据记者观察,这样的想法和愿望也得到了众多企业的支持,东风集团、一汽解放、中国重汽、北汽福田、陕西重汽、江淮汽车、长安汽车、上汽依维柯红岩、广汽日野、江铃汽车、三环集团等国内主流商用汽车整车企业,以及进口品牌斯堪尼亚、依维柯均有亮相。中集车辆、华晨、新宏昌重工、航天三江、丛林福禄好富等专用汽车及挂车企业也有产品展出。总体而言,本届展会展出的整车主要以卡车和专用汽车(挂车)为主,这点基本与上届相似。但展品所具备的技术水平和先进配置较上一届有所提高。有多家整车企业展示了新款的牵引车、半挂车、自卸车等车型。另外,上装及零部件企业有康迪泰克、海沃机械、富华车桥、凯卓立等,分别展示了符合当下轻量化潮流的厢体、新型尾板、车桥、液压油缸等产品。可以说,此种规模完全超越了国内同类展会,丝毫不输于北京国际车展和上海国际车展的商用汽车及零部件展区。

不过在欣喜之余,本刊记者也发现,相比于卡车、专用汽车及挂车的花团锦簇,参展的客车产品却是形单影只,仅有安凯客车、东风集团、东湖新能源汽车等几家企业展出了部分客车产品。据记者了解,目前客车企业的产品定位和销售模式与卡车企业差异较大,且大部分客车企业更加看重客车行业内部的展会,针对性很强,再加上对于该展会的不了解等因素,导致了多数客车企业未能参与。虽然数量少,但含金量并不低,展出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天然气等环保型车辆,以及校车都是目前客车领域的热点发展方向。

由单纯的静态展示向动态演示方向发展

以往的各类综合性车展,车辆只是静态摆放在现场,由于商用汽车与普通大众的直接关系并不密切,虽然有观众驻足,也只是图一时新鲜,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商用汽车对普通大众的吸引力几乎无法与乘用车媲美。即使是专业展会,这种静态展示也无法让专业人士了解其内在的真正优势和性能,缺乏立体式的展示成为了制约我国商用汽车类展会发展的通病。

而在本届中国商用车展上,大家欣喜地看到,展会的主办方已经开始寻求改变,或是追寻国际知名商用汽车展会的足迹,将展会上的展品从单纯的静态展示向动态演示发展,并在B5馆专门设立演示区域,同时还加入了多元化的观众互动环节,大大提升了产品展示效果和观展群众热情。据记者初略统计,本届展会期间举行的驾驶技巧演示活动及卡车、专用汽车的功能演示活动有四五场之多。例如试乘试驾活动就有中国重汽的牵引车和载货车,以及上汽依维柯红岩的杰狮牵引车。演示活动则有斯堪尼亚联合上海申毅举行的侧帘布半挂牵引车列车的高效物流演示,非常直观地展现了侧帘布半挂车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高效与便捷。东风商用车的天龙旗舰牵引车展示了其智能系统,该车搭载的车联网可以与智能手机相连,通过智能手机的客户端全面了解车辆的续航里程、水温、机油压力、胎压等多项行车数据。这些动态演示和互动环节让观众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卡车及挂车的魅力所在,比单纯的静态展示更具说服力。

除此之外,同期举行的丰富论坛也是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如中国专用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于2013年10月29日在随州举办,该论坛吸引了卡车、专用汽车(挂车)、零部件及相关领域企业的参加。“中国国际商用车高峰论坛/中国国际车联网产业发展论坛/中国国际汽车行业信息化论坛”于2013年10月30日举行,行业主管部门、专家、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从多角度剖析我国商用车产业,深入进行相关技术研讨。本届展会还首次举办中国物流与运输车辆高峰论坛,围绕车辆轻量化、专业化、多功能等技术,根据物流用户的需求,开展运输车辆生产企业与物流用户的面对面交流。

这些论坛不仅吸引了参展企业的参与,也同时引起一些用户和专业观众的注意,并专程赶来,或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或进行贸易洽谈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商用车展这个平台的桥梁作用。

湖北本地的商用汽车企业给予了很大支持

湖北省作为我国汽车制造产业的大省,对于我国汽车工业的长期发展,尤其是商用汽车行业的不断前进起到了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在东风汽车的整体带动下,湖北省内多个城市,如十堰、襄阳、随州、武汉等都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汽车产业集群。而汽车工业毫无疑问地成为湖北省的支柱产业。所以,中国商用车展落户武汉之后,得到了省市政府和地方企业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参与。

东风汽车与1年前首届展会一样,再次整体亮相,东风商用车公司、东风柳州汽车公司、东风股份有限公司、东风特种商用车公司、东风实业公司、东风小康等“东风”系企业展出了数十辆各类车型以及相关零部件产品“挤满”了整个A1展馆,突出表现出东风汽车在商用汽车及零部件领域的产业集群优势。

除此之外,武汉、十堰、随州、襄阳等地的其他企业则以区域为单位,纷纷组团参展。这些地方的企业大都以依托东风汽车起家,或是为东风汽车旗下企业提供各种配套产品及相关服务,或是主要从事以东风汽车底盘产品为主的专用汽车改装业务。随着业务的逐渐扩展,部分企业已经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其产品和品牌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并将自己的业务逐步从东风汽车向整个行业拓展。

距离国际知名商用车展仍有距离

纵观本届展会,较之以往国内同类展会可以说已经拥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展会本身展出的产品,还是展会同期举行的活动与论坛都有不少看点。但与主办方立志将该展会打造成为“中国的汉诺威商用车展”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

首先是展会的国际化程度不够。单从展会本身来看,虽然冠以“国际”之名,但真正参展的国际知名商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企业并不多。仅有斯堪尼亚、依维柯、采埃孚、海沃等数家企业亮相。其次是参展企业的类别不够全,其实这项在前文中已有介绍,国内客车企业参与较少,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除了客车之外,国内主流的发动机、变速器生产企业也有类似情况。再次是整车企业不如零部件企业重视,本刊记者通过观展发现,零部件产品的看点要多于整车看点。参展的大部分零部件企业对本届展会相当重视,都在展会上展出最新产品,还通过参加一些技术交流和推介会,希望以此来做好终端用户的认可,进而推动整车企业的选用与配套。

展会举办时间也值得商榷。11月已接近年底,这个时间通常是企业收官、总结的时候,主要精力自然放在筹备年度商务大会以及设定来年目标计划上,无暇他顾。而年初通常是企业展示新品,推出新规划的时候。毕竟“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果展会放在年初的春季效果或许会更好。

还有在观众组织方面,本届展会也有一些不足。除首日观众较多之外,后几天观众数量下降较为明显。其实,武汉当地和周边还是有一定数量的用户企业和散户,如果展会组织方能够提前在组织专业观众参观方面下些功夫的话,相信会有不少用户乐意前来。另外,展会所在地武汉国博中心的硬件设施不错,但交通相对不便,距离高铁和机场等交通枢纽较远,没有直达的轨道交通线路,公交线路也十分有限,这也间接影响了观众参观的热情。

本刊虽然列举种种不足,但并无谴责之意。只是希望各方能够珍惜这样的机会,真正像展会主办方所希望的那样,经过3~5届的努力,把中国商用车展打造成为亚洲最大、国际知名的国际商用车展,那样才与中国这样一个商用汽车制造、销售大国的身份相匹配。另悉,该展会2014年不办,而从2015年开始每2年举办一届,即与德国汉诺威商用车展错年举办。

猜你喜欢

专用汽车商用商用车
商用车联合制动系统分析
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
某商用皮卡NVH性能试验
兵学商用人物
——徐小林
2021年《商用汽车》回顾
2019年1月汽车产销比上月均呈下降商用车降幅更为明显
2019年11月汽车销量同比下降商用车表现好于乘用车
推广新能源专用汽车 任重道远
新能源专用汽车该如何撬动市场?
商用WiFi蓄势待发BAT360谨慎布局前景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