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 a兴山县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2013-09-29何晓旭姜玉印
何晓旭,张 丽,姜玉印,魏 鸣
(1.湖北省宜昌市气象局,湖北 宜昌 443000;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球系统遥感研究院,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4)
1 引言
气候要素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环境条件和物质基础,尤其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与农业生产关系极为密切。近年来,气候异常已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有关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深入而广泛,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进行大量研究[1-13]。本文基于湖北省兴山县近50 a(1960—2009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资料,利用线性回归法,依次分析了兴山县近50 a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等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
2 资料和方法
2.1 资料
选取兴山县1960—2009年气温、降水和日照资料作为基础研究资料,并利用其处理成春季(3—5月)、夏季(6—8 月)、秋季(9—11 月)、冬季(12月—次年2月)和年平均温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
2.2 方法
线性回归法可较好的反映气候序列的变化趋势,被广泛应用于气象研究中。
3 结果与分析
3.1 气温变化特征
近50 a来,兴山县最热年份是1966年,年平均气温17.9℃,最冷年份是 1989年,年平均气温16.0℃,两者相差1.9℃。
图1分别给出兴山县各季节和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由图可见,除夏季平均气温表现为下降趋势外,其余3个季节和年平均气温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春季平均气温为16.8℃,平均趋势率为0.07℃/10 a,通过 α=0.05的显著性检验。在年代际变化上,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直至90年代末气温小幅度逐步下降,进入21世纪后气温迅速上升,年代间变化最大出现在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增幅达0.9℃(图1a);夏季平均气温为26.6℃,平均趋势率为-0.22℃/10 a,且通过α=0.01的显著性检验,在年代际变化上,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略呈下降趋势,70年代—80年代呈明显下降趋势,80年代—90年代有明显上升趋势,90年代—21世纪初几乎没有太大变化,年代间变化最大出现在70年代末—80年代,降幅达1.2℃(图1b);秋季平均气温为17.6℃,平均趋势率为0.10℃/10 a,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其年代际变化趋势与夏季相似(图1c),其中年代间变化最大也出现在90年代末—21世纪初,增幅达0.5℃;冬季平均气温为6.8℃,平均趋势率为0.17℃/10 a,通过α=0.01的显著性检验,年代间变化最大出现在80年代—90年代,增幅达0.7℃(图1d);从年平均气温变化上看,年平均气温为17.0℃,平均上升率为0.07℃/10 a,但未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年平均气温整体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在年代际变化上,60年代—80年代呈下降趋势,从90年代开始上升,年代间变化最大出现在70年代—80年代,降幅为0.5℃(图1e)。
图1 兴山县近50 a各季节及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
表1给出了兴山县四季和年平均气温在不同年代的距平值,由表1可知,兴山县夏季和冬季温差高达20℃,在年代际变化上,除冬季气温距平表现为“升-降-升”变化趋势外,其余3个季节和年平均气温距平均表现为“降-升”变化趋势。其中,由降-升的变化过程除春季发生在90年代—21世纪初外,其余均发生在80年代—90年代。
表1 兴山县近50 a各季节和年平均气温在不同年代的距平(单位:℃)
3.2 降水变化特征
兴山县年降水量最大年份为1963年,年降水量高达1 356.9 mm,最小年份为1966年,年降水量为615.4 mm。
图2分别给出兴山县各个季节和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由图可见,除夏季降水量表现为上升趋势外,其余3个季节和年降水量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具体表现为:春季降水量为250.6 mm,平均趋势率为-6.79 mm/10 a,通过α=0.01的显著性检验,在年代际变化上,60年代、70年代和21世纪初均偏高,80年代和90年代偏低,其中年代间变化最大出现在70年代—80年代,降幅达56.5 mm(图2a);夏季降水量为440.2 mm,平均趋势率为17.99 mm/10 a,且通过α=0.01的显著性检验。在年代际变化上,60年代、70年代和90年代有不同程度偏低,其余年代偏高,年代间变化最大也出现在70年代—80年代,增幅达173.7 mm(图2b);秋季降水量为238.3 mm,平均趋势率为-19.21 mm/10 a,通过α=0.01的显著性检验,在年代际变化上,60年代—80年代均有不同程度偏高,90年代—21世纪初有不同程度偏低,其中年代间变化最大出现在80年代—90年代,降幅达39.0 mm(图2c);冬季降水量为57.1 mm,平均趋势率为-0.13 mm/10 a,但未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在年代际变化上,偏高和偏低年代交替出现,其中年代间变化最大也出现在70年代—80年代,增幅达14.3 mm(图2d);年降水量为986.7 mm,平均趋势率为-8.65 mm/10 a,但未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年降水量整体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在年代际变化上,60年代和80年代有不同程度偏高,其余年代有不同程度偏低,年代间变化最大同样出现在70年代—80年代,增幅为96.2 mm(图2e)。
图2 兴山县近50 a各季节及年降水量变化曲线
表2给出了兴山县四季和年降水量及不同年代的降水量距平,由表2可知,兴山县夏季降水量最高,春、秋季次之,且两季节相差不大,冬季最小。在年代际变化上,各自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春季为“降-升”趋势,夏、冬季为“降-升-降-升”趋势,秋季为“升-降”趋势,年降水量为“降-升-降”趋势。其中,夏季降水量年代间变化最大。
表2 兴山县近50 a各季节和年降水量在不同年代的总降水量距平(单位:mm)
3.3 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兴山县年日照时数最多年份为1963年,年日照时数高达1 886.0 h,最少年份为1989年,年日照时数为1 284.4 h。
图3分别给出兴山县各个季节和年总日照时数变化曲线图。由图可见,除春季日照时数表现为弱上升趋势外,其余3个季节和年日照时数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具体表现为:兴山县春季日照时数为390.8 h,平均趋势率3.44 h/10 a,未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在年代际变化上,90年代和21世纪初均偏高,其中年代间变化最大出现在90年代到20世纪初,增幅达70.7 h(图3a);夏季日照时数为558.4 h,平均趋势率为-34.26 h/10 a,且通过α=0.001的显著性检验,在年代际变化上,60年代和70年代有显著性偏高,而后期各个年代均有显著偏低,年代间变化最大出现在70—80年代,降幅达100.8 h(图3b);秋季日照时数为367.3 h,平均趋势率为-2.16 h/10 a,未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在年代际变化上,60年代、70年代、90年代均有不同程度偏高,其余年代有不同程度偏低,年代间变化最大也出现在70—80年代,降幅达67.7 h(图3c);冬季日照时数为268.1 h,平均趋势率为-10.09 h/10 a,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在年代际变化上,除60年代外,其余年代均有不同程度偏低,其中年代间变化最大出现在60—70年代,降幅达44.1 h(图3d);年日照时数为1 591.2 h,平均趋势率为 -44.37 h/10 a,通过 α=0.001的显著性检验,日照时数整体线性变化趋势最明显,在年代际变化上,60—70年代有不同程度偏高,其余年代有不同程度偏低,年代间变化最大同样出现在70—80年代,降幅为158.7 h(图3e)。
图3 兴山县近50 a各季节及年日照时数变化曲线
表3给出了兴山县四季和年降水量及不同年代的日照时数距平,由表3可知,兴山县夏季日照时数最高,春、秋季次之,且两季节相差不大,冬季最小。在年代际变化上,各自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春季为“降-升-降-升”趋势交替出现,夏、冬季和年日照时数为持续降趋势,秋季为“升-降-升-降”趋势。其中,年日照时数的年代间变化最大。
表3 兴山县近50 a各季节和年日照时数在不同年代的距平(单位:h)
4 结论与讨论
①近50 a,兴山县气温变化中,除夏季平均气温表现为下降趋势外,其余3个季节和年平均气温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在气温趋势率的绝对值中,夏季最大(0.22℃/10 a),年平均最小(0.02℃/10 a)。四季和年平均气温在不同年代的气温距平在年代际变化方面表现为:除冬季为“升-降-升”变化趋势外,其余3个季节和年平均气温距平均表现为“降-升”变化趋势。其中,由降-升的变化过程除春季发生在90年代-21世纪初外,其余均发生在80年代-90年代。
②降水量变化中,除夏季降水量表现为上升趋势外,其余3个季节和年降水量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降水量变化趋势率的绝对值中,秋季最大(19.21 mm/10 a),年降水量最小(0.21 mm/10 a)。各季节和年降水量在不同年代的距平值呈现不同的年代际变化趋势,春季为“降-升”趋势,夏、冬季为“降-升-降-升”趋势,秋季为“升-降”趋势,年降水量为“降-升-降”趋势。其中,夏季降水量距平年代间变化最大。
③日照时数变化中,除春季表现为上升趋势外,其余3个季节和年日照时数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日照时数变化趋势率的绝对值中,年最大(44.37 h/10 a),秋季最小(2.16 h/10 a)。四季和年日照时数的年代距平变化趋势,春季为“降-升-降-升”趋势交替出现,夏、冬季和年日照时数为持续降趋势,秋季为“升-降-升-降”趋势。其中,年日照时数的年代间变化最大。
本文仅仅从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等3方面对兴山县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今后可以考虑在此基础上开展更多气象要素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以期为兴山农业,特别是烟叶、高山绿色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发展提供更充足的气象保障。
[1]蒯军,商兆堂,单婵,等.滨海县近50 a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9,30(S2):264-267.
[2]郭连云,丁生祥,等.近50 a局地气候变化及其对共和盆地贵南县草地退化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9,30(02):147-152.
[3]荆涛,张静,郭磊.近38 a高青县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2010,31(S1):16-19.
[4]袁玉江,魏文寿,何清.天山山区近40 a冬季温度变化特征[J]. 气象,2005,31(5):12-16.
[5]张凯,娄德君,潘静,等.1957—2000年沈阳地区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22(6):38-43.
[6]李辑,龚强.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22(1):6 -11.
[7]李荣平,周莉,谢艳兵,等.1957—2004年盘锦芦苇湿地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22(4):13-18.
[8]杜军,边多,胡军,等.西藏近35 a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07,62(5):492-500.
[9]张丹梅.近50 a阜新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7,23(1):27 -30.
[10]阿如旱,杨持.近50 a内蒙古多伦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8(4):434 -438.
[11]张国存,查良松.南京近50 a来气候变化及未来趋势分析[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6):580-584.
[12]王波雷,马孝义,范严伟,等.近51 a西安气候变化的R/S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12):121-125.
[13]郝慧梅,任志远.近50 a固阳县气候的Hurst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6,23(1):119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