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种植猕猴桃的气候条件分析
2013-09-29王天镜
叶 茵,王天镜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气象局,贵州 修文 550200)
1 引言
我县是贵州省内猕猴桃生产大县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展人工栽培研究以来,引进了十多个猕猴桃品种进行试种。从90年代开始在全县进行规模化种植,通过选育和高节换种,形成了以贵长为主栽品种的猕猴桃基地,主要分布在六广、谷堡等4个乡镇,初步形成了以“六广河”牌猕猴桃为品牌的特色产业。根据省农业委员会的安排及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县建成1.33万hm2猕猕猴标准化基地,到“十三五”期末,全县猕猴桃种植规模达2万hm2。截止目前,全县猕猴桃基地面积约0.67万hm2,其中已挂果约0.2万hm2,处于盛果期的约0.13万hm2。种植农户获得了较大的收效,通过近两年来的统计,贵长品种猕猴桃,产值近14 800元/667 m2(2012年市场收购价:9元/kg),相当于传统种植收入的10倍。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技术人员在种植区域、品种、配套技术,种植气象条件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虽然气象条件有利于猕猴桃的种植,但仍受到猕猴桃萌芽时的低温和夏季的高温干旱影响。为了使猕猴桃产业升级,发挥我县区位优势,合理利用独特的气候资源,为全县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气象保障服务,当地气象部门与农业部门合作,从2001年起就进行了猕猴桃不同区域栽培试验及引种试验,分析了气象条件对猕猴桃生长发育的影响,结合历年修文气候与海拔等因素,提出了猕猴桃种植的适宜区与次适宜区,筛选出当家品种,为当地趋利避害发展猕猴桃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区域试验
2001—2010年连续在六广(海拔800~1 000 m)、谷堡(海拔1 000~1 200 m)、龙场(海拔1 200~1 300 m)、久长(海拔1 300~1 400 m)等地进行猕猴桃区域种植试验。种植品种为贵长。在管理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于每年3月上、中旬猕猴桃萌芽期,5月上、中旬开花期,6—7月幼果期,12—次年2月休眠期,观察记录不同海拔种植猕猴桃的适应性。
2.2 引种试验
2001—2010年在谷堡乡进行引种试验,引种品种为贵长、秦美、米良、海沃德。试验地海拔1 160 m,土壤为黄沙泥土,在管理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考查狲猴桃种植的适宜品种。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植区域的确定
从表1和试验结果看出:不同海拔利用的光、热、水资源不同。随着猕猴桃种植海拔的升高,生育期逐渐延长,在海拔1 300 m的范围内,猕猴桃产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在海拔1 300 m以上地区,产量随海拨升高而下降。同时可见,随着海拔的升高,萌芽期(3月)遇零下低温的频率增大;随着海拨的降低,出现35℃以上的高温频率增大,品质有所下降,日灼果增多。由此说明:在海拔1 000~1 300 m的区域是修文种植猕猴桃适宜区,其它海拨区域为猕猴桃种植次适宜区。
表1 2001—2010年不同海拨生育期及结果
3.2 品种适应性分析
从表2和观察结果看出:参试的4个品种都适应当地气候种植,抗病、适应性强、耐贮藏。但在萌芽时(3月)遇零下低温,4个品种都会不同程度造成幼芽冻伤。产量以贵长、米良、秦美高;产值以贵长最高(以2010年市场价格计算)商品性以秦美、贵长、海沃德好。综合各因素,以贵长品种最好,它的适应性强,生长旺盛,抗病、结果早,座果率高,丰产,果实耐贮藏;果肉又细致汁多,味甜、香味浓,深受消费者青味,可作为目前修文推广的当家品种。
表2 2001—2010年不同品种生育期及结果
3.3 气候条件影响分析
3.3.1 温度 猕猴桃属喜温、怕低温、忌高温的藤本果树,据徐丹丹[1]等研究,猕猴桃正常生长要求年均气温10~18℃,最适年均温为13~17℃,需活动积温4 000~6 000℃。当春季日均气温高于10℃,猕猴桃开始抽梢。12℃开始开花,15~20℃开花最适宜。从开花至果实成熟,历时130~150 d,需要活动积温2 800~3 000℃。生长初期当气温低于0℃,幼芽易受冻,夏季高于35℃时,易产生日灼果,降低品质。秋末冬初,要求日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进入休眠期要求有20~30 d日均气温低于7℃,否则休眠不足,翌年发芽不整齐,花芽有枯死、脱落现象,温度在-12℃以下,易遭受冻害,影响安全越冬。
从1977—2006年修文县及各乡镇的年平均气温资料看(表3、表4),30 a中全县年平均气温13.8℃,只有1 a年平均气温为12.8℃,其它年份年平均气温在13.3~14.5℃,活动积温在4 909.3~5 292.5℃;从表3又看出,各乡镇年平均气温在13.0~15.7℃,均在猕猴桃生长适宜范围内,加上境内大多数的乡镇无35℃以上的高温,不会对猕猴桃生长和产量构成重大影响。开花期的5月上旬至中旬,旬均温分别在17.3℃和18.2℃,有利于猕猴桃开花授粉。开花到成熟活动积温为2 820~3 027℃,完全能满足开花到成熟的活动积温;有利于猕猴桃的生长和成熟。虽3月份存在零下低温及六广、大石夏季存在35℃以上的高温危害,但3月份低温一年只出现一次,高温年均也不超过5 d,对幼芽和品质影响较小。秋末冬初日均温在10℃以下,进入休眠期的12月、1月、2月的月均温为5.4℃、3.9℃、6.0℃,低于正常休眠需要7℃以下20 d以上的低温天气,碓保了猕猴桃的正常休眠。同时从表3看出,境内最低气温为-6.4℃,无-12℃以下低温,也确保猕猴桃安全越冬,以上分析可见,当地气温适宜猕猴桃生长,境内是猕猴桃种植的适宜区和次适宜区。
表3 全县及各乡镇年平均、最高、最低温度 (单位:℃)
表4 修文县历年1—12月温度资料统计 (单位:℃)
3.3.2 光照 猕猴桃除幼苗期喜荫凉,忌强光直射外,随着树龄的增长,要求较强的光照,充足的光热时间和光热强度是猕猴桃生长健壮、叶片厚实、叶色浓绿的必要条件。据金方伦等的研究[2],猕猴桃需要40% ~45%的日照率(株间日照/自然日照)才能正常开花结果,增加坐果率。若过分荫蔽,则枝条生长不充实,下部枝条易枯死,结果少或不结果,果实小,品质差。而光照过强,影响品质,甚至大量落果。总之,猕猴桃的一生要求较多的漫射光,要求年日照时数1 100 h以上,光照过强过弱都会影响猕猴桃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营养不良,造成落花落果。
从1977—2006年修文县的气候资料看,当地日照时数年最少991.1 h(30 a中只有2 a略少于1 100 h),年最多 1 613.1 h,年平均 1 307.9 h,完全能满足猕猴桃生长需日照1 100 h的要求。从表5看出,日照时数从少到多,再从多到少,适合幼苗期喜荫凉和随树龄增大需日照多的要求,为猕猴桃生长创造了条件。从5表又看出:修文3—10月日照时数为74.5~201.8 h,日照百分率为23% ~48%,月平均阴天数以9月较少,平均为17 d(均超过半个月),其它月份阴天数在19.5~24.3 d,平均总云量8.3。总的情况是阴天多,日照较少,直射光少,太阳辐射强度小,多散射光和漫射光,有利于猕猴桃的生长。存在不利因素是个别时段阴雨天较多,日照少,导致光合效率低,叶片薄,病害多,烂果多,影响产量和品质。如2002年8月9—18日连续阴雨,无日照,雨量达125.1 mm,造成落果较多,减产达15%。但通过搭架、修剪等生产措施能达到减少荫敞,增加漫射光。
表5 修文3—11月月平均日照概况
3.3.3 降水 猕猴桃的根系浅,肉质根,骨干根很少,侧根不发达,地上部叶形大而稠密,叶片薄大,且根、茎木质部的导管较粗大,水份蒸腾量大,需水较多,属耐旱性弱的树种。据翟广华等的研究[3],猕猴桃种植要求降水量在800 mm以上,空气相对湿度70% ~80%的山区较适宜。又据胡晓红[4]等的研究可知,水分不足,会造成叶片萎蔫及落叶、落花、落果,并影响果实膨大,严重时会引起植株死亡。水份过多,容易诱发病害,根皮易变黑腐烂,枝叶凋萎,果实脱落,严重时造成根系缺氧导致植株死亡。
表6 修文县历年3—10月降水资料统计
由表6可见,修文年平均降水量1 185.8 mm,年蒸发量1 189.2 mm,相对湿度均在80%左右,能满足猕猴桃生长需水较多的要求。龙其是前段雨水少,5—9月雨水多,适合猕猴桃生长发育。不利的因素是春旱出现频率高达94%,夏旱达39%,秋旱达37%,暴雨年均为4d及连续阴雨(最长达19d)、连续无雨等降水分布不均的现象发生,虽灾害程度不严重,但对猕猴桃生长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2004年5月11—19日降雨147 mm,空气湿度90%,造成开花授粉困难;又如2004年7月9—24日降雨252.1 mm,空气湿度90%,造成猕猴桃普遍落果;因此,为了确保猕猴桃正常生长,建园时要配套水利设施,当旱情出现时,要及时适当浇水,提高土壤和空气湿度,另外暴雨时要及时排水,以免造成根系受损。
3.4 影响猕猴桃生长的灾害性天气分析
3.4.1 夏旱 夏旱基本每年出现,严重夏旱平均3年1次,如2003年7月12日—8月31日持续干旱52 d,又如2007年8月5—22日,降雨仅3.6 mm,高温干旱造成枝叶萎蔫、落叶、果实皱皮、落果及口味变差、不耐贮运等现象。因此,当地猕猴桃种植必须完善灌溉设备,当旱情出现时,及时适当浇水,提高土壤和空气的湿度,以防干旱的影响。
3.4.2 低温 据统计:30 a年中3月份低温出现机率达50%,特别是2003年3月10日出现-3.5℃低温和2005年3月5日出现-2.9℃低温,造成芽叶冻伤,致使当年减产达15%左右,高海拔区域减产达25%左右。因此,当地发展猕猴桃生产应选择在海拔1 300 m以下地区种植为宜,以防低温造成芽叶冻伤。
3.4.3 暴雨、洪涝 当地暴雨(最大162.3 mm)、洪涝一年少则2次,多达6次,历年平均4 d,以6月最多,5月和7月次之,而且雨量集中,6月暴雨日数占全年日数的43%,排水不良会造成土壤湿度过大,根系生长受阻,植株生长不良。如2007年7月24—30日连续降暴雨,雨量达126 mm,使平地种植的猕猴桃普遍发生渍害,造成枝叶凋萎、果实脱落。因此,猕猴桃种植提倡在缓坡地种植,在平地种植必须采取四周开排水沟,雨后加强清沟排水,以免造成渍害。
3.5 猕猴桃生长期易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①褐斑病。褐斑病是狲猴桃常见的多发病,在缺钙的土壤中易发生,从试验得知,猕猴桃谢花后在树盘周围每平方米撒生石灰50~80 g翻入土中;或喷施波尔多液,每隔2周一次,连续2~3次,可以减轻和预防褐斑病的发生。
②黑斑病。黑斑病也是猕猴桃常见病害,从试验得知,在6月份用500倍多菌灵集中统一防治,每隔2周一次,连续2次,可以减轻和预防黑斑病的发生。
③叶蝉。是危害猕猴桃生长的主要虫害,严重时可使产量损失1/4~1/3,从试验得知,适时采用800~1 000倍的敌百虫或敌敌畏集中统一时间防治和冬季清园消毒,或应用频振杀虫灯诱杀,都可有效控制虫害大量发生。
4 结论与建议
①气候条件适宜,夏无酷暑,春秋暖和,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光照适宜,具备猕猴桃生长所需的温、光、水等条件,虽常发生旱灾、晚霜与低温、暴雨的危害,但并不严重,对猕猴桃生长利大于弊,修文县发展人工栽培猕猴桃是完全可行的,同时区域试验为境内猕猴桃生产基地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②土壤条件适宜,土地污染程度少,生态条件优越,适合猕猴桃栽培的土地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68%以上,为猕猴桃基地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③发展猕猴桃品种要对路,否则效益差。结合本文研究结果,选择贵长等品种,既适应性强、抗病,味甜、香味浓,产量高、产值好,又受消费者欢迎,可以达到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效益好的目的。今后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引进新品种,进行品种更新。
④种植猕猴桃技术要配套,否则产量低,病害多而重,不能适应当地雨水多、湿度大的气候特征。结合本文研究结果,修文县种植猕猴桃,要求高标准建园,pH值在6.5~7.5的壤土或沙壤土,配套T型架,雌雄株搭配,人工授粉、栽植时期宜选在猕猴桃休眠期(12月—次年1月),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适时药剂防治等措施,加快猕猴桃基地的建设。
[1]徐丹丹,等.猕猴桃人工栽培生态气候条件调查[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3).
[2]金方伦.黔北地区猕猴桃的生物学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J]. 贵州农业科学,2003,03.
[3]翟广华.适宜猕猴桃生长的环境条件[J].山东农机化,2006,12.
[4]胡晓红.六盘水地区影响猕猴生长的气候条件分析[J].现代农业,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