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动画短片《父与女》中永恒的轮回

2013-09-29郭雨微河南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生

电影评介 2013年20期
关键词:查拉轮子尼采

□文/郭雨微,河南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生

动画电影《父与女》剧照

荷兰画家兼导演迈克尔·杜多克·德维特的动画短片《父与女》讲述的是女儿一生思念离去的父亲的挚爱故事。短片荣获英国电影学院奖,安锡奖和第73界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它的成功不仅在于诗意细腻的线条,简洁平实的镜头语言和美妙的视听语言。而在于其在八分钟长的时间内,探讨了时间长度为一生的问题,生与死,生命的永恒轮回。

一、父与女的轮子

在动画短片里,所有人的生命历程都是在轮子上度过的:有的骑在轮子上,有的坐在轮子上。车轮,象征着时间,时间又象征着生命。车轮在转动,意味着时间在流动,生命在进行。而轮子不再转动时,生命停止运转即死亡。

时间的形象就是轮子的形象。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曹文轩在其学术性著作《小说门》里说道:“东方哲学里,时间常被看成是圆形的——像轮子的运转一样。在这里,时间获得了两个形象——一辆金泽闪闪的马车,在一直向前,而它的轮子,却只在作相对的圆周运动——一个时间向前,一个时间在循环。这大概是东方人的智慧——东方人发现了时间的隐喻。”(《小说门》,曹文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129页)西方哲学的时间并不是像曹文轩所说的绝对是悲剧的,而且西方也早已发现了这一隐喻。“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时间之箭》,彼得·柯文妮、罗杰·海菲尔德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4页)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时间本身就是个循环。西方古希腊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歌i唱与追求无不体现了对酒神无限循环的精神的向往。酒神狄俄尼索斯骑着缠满葡萄藤的马车轮子的造型更加形象地将时间与轮子结合在一起。可见东西方对时间的概念在这一点是相同的,都是将时间赋予轮子的形象。

一个大轮,一个小轮,两个轮子在同速运转。父亲的轮子突然转向,停下了,放在了树边。自此,父亲的生命之轮也就静止在树边的那一刻。父亲离开了轮子也就是离开了时间,而离开了时间也就是不再存在了。正如卢克来修在《物性论》说的“时间——不是自己独立存在,应该承认,离开了事物的活动,人们就不能感到时间本身。”(《西方思想宝库》,莫蒂默·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1463页)因此,离开了时间本身也就离开了事物的活动,没有活动的人也就意味着不存在,即死亡。

父与女在树边就此离别。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离别,父亲下了坡,望着河边的小船,不禁转身再次与女儿紧紧相拥。从父亲对女儿的不舍与亲切程度可以看出这是他与女儿死亡前最后的相拥。水在这里便成为“一种死亡的邀请”,(《水与梦:论物质的想象》,加斯东·巴什拉著,顾嘉琛译,岳麓书社2005年版,62页)“水是死亡的真正的物质载体”,(《水与梦:论物质的想象》,前揭,72页)父亲接受了水的邀请。“对于灵魂而言,死就是变成水。”(《水与梦:论物质的想象》,前揭,63页)父亲乘着小船融入水里则意味着他已成为死者。父亲离女儿越来越远,这时只剩下女儿一个人的轮子在运转,女儿没有带着多余的伤悲,因为对于幼时的她还未理解死亡的真正含义。时光似白云的流动,河水似蓝天的清净。女儿依旧每日重复着骑着自行车来河边眺望远方。最初无论是大风中还是雨里;无论是清晨,黄昏还是深夜里,女儿都忠于那片水与树相交的地方,因为她相信父亲会回来。而当女儿长大为人女友时,她已不再孤独,她的生命之轮一半是男友转动的,她知道父亲已经成为死者,她也没有像少女时驻足于树边,而是望了顷刻;当女儿为人母有孩子时,她在河边眺望远方,表情略显悲伤,联想的不仅仅是她的父亲而更多的是关于生命的轮回,她早已发现了永恒的轮回这个法则:一切都会回归。正如查拉图斯特拉所说:“许多人死得太晚,有些人又死得太早”(《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著,黄明嘉译,漓江出版社2000年版,74页)想到父亲早年离去,已在无数次地轮回着,而自己的生命之轮仍然在运转着,不禁无限感慨与惆怅。

而最后当女儿成为老太太费力地推动轮子时,她已经即将接近她的人生终点。对于已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推车子就已经很费劲了,骑自行车是更为困难的,或是不可能的。在这里导演是有意而为之的,德维特只给出老太太推车困难的镜头而不是骑自行车的镜头,并给轮子的圆环转动予特写,可见他想借轮子的慢悠悠转动表达老太太生命时间的衰竭。女儿最后把轮子停在树旁,轮子静止了,也倒下了,也就意味着女儿生命的终结。最终在女儿命运永恒的轮回中,时光快速倒退,女儿回归到时间的门口,忠于命运的初始,变成了年轻时的模样,见到了离别时的父亲。这时小女孩不是轮回到最初离别时刻未懂人事的小毛丫头,而是她可以理解生命轮回含义的时刻,大概是她少女时的样子。导演之所以这样处理这个结尾是因为女儿的生命遵循循环运动,她能够成为她发现永恒轮回这个法则的那个时刻的她。此时此刻的女儿已顿悟了永恒回归,她已不是她自己的自己了,她已成为“无数的他者”。

二、永恒的轮回

正如导演自己所言:“在酝酿故事主题之初,我自问最想表现的是什么,很快就有了答案:渴望,深沉的、绵延不绝的渴望。虽然渴望是一种痛苦的情感,但在我看来,它又是极其美丽的。然后我想到可以用女儿思念离去的父亲这样一个故事,来表现这种渴望。”(《父亲和女儿》,[荷]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著,施辉业、小转铃译,海豚出版社2013年版,3页)在动画里,无论是骑着小轮子还是大轮子,女儿的轮子一直在转动着,前行着。树影逐渐加长,河水逐渐干枯,父亲却依旧未回来。而对于女儿而言,父亲的生命之轮一直在运转着。女儿渴望着见到父亲,这种渴望充斥着女儿的整个生命,以至于她渴望再次生存,渴望生命之轮再次循环,得到了永恒的轮回。

尼采称自己为“永恒轮回的教师”。永恒的轮回既是“一种预言”,又是一种存在方式。永恒的轮回虽然是尼采突发的一种思想,在Silvaplana湖边顿时触发灵感而生的思想。但该思想表达了存在的本质。存在者整体在场的方式是:同一的永恒回归。即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是‘相同者的永恒轮回’”。(《尼采》(第1卷),马丁·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26-33页)虽然尼采对于永恒轮回的态度是矛盾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此学说却给予这部短片以很大的启示。永恒轮回在尼采的作品《快乐的科学》第一次被谈到,但只是思想的雏形。查拉图斯特拉是教导永恒轮回的老师,他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第三卷对永恒轮回的概念阐释说:“万物走了,万物又来,存在之轮永恒运转。万物死了,万物复生,存在之年永不停息。万物破碎了,万物又被重新组装起来;存在之同一屋宇永远自我建构。万物分离,万物复又相聚,存在之环永远忠于自己。存在开始于每个瞬间:‘彼此’之球围绕着每个‘此地’转动。到处都是中心。永恒之路是曲折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前揭,236页)离而相合,如果说一开始父女是注定要分别的。那父女也是注定要再团聚的。存在的时间永远地运行,生命的轮子永远地转动。永恒轮回不是机械式的轮回,不是时间的重复循环。女儿的轮子也不是机械式的旋转。她的轮子滑过大风,流过大雨;踏过爱情,带过孩子,背过孤独。她的轮子是永恒的。从最初的小女孩运转到终点的老太太,她途中的风景中的人物恰恰是与她倒置的轮子在运转。当她成为老太太费力地推着自行车时,骑在她旁边的恰恰是一位当年和她一样有活力的小女孩,曾经的是主体的小女孩成为了现在的客体,这是一幅生命永恒的全景,人生从始至终都包含在此对照中。

最终,老太太走下草蒿来到了父亲曾乘过的小船。这里将成为她人生的终点,不过同时也是起点。小船被高高的草蒿环绕着,而草蒿恰巧绕成一个圆环,而圆环和轮子一样都是生命的象征。这一画面无不在诉说着此刻女儿已到达她生命轮回的地点。小船恰恰躺在草地圆环的中央就仿佛父亲躺在这里,女儿安静地躺在小船里就仿佛她躺在父亲的怀抱一样。同时她躺在生命之轮的中央仿佛她就是生命之轮的钥匙,轮子在此刻复活,再一次运转。这一瞬间是永恒的。女儿的命运之轮再一次运转,轮回到年轻时的模样。这时她听到不远处父亲的声音,女儿起身,跑向父亲,从老太太到中年妇女到少女,这不是简单的时间倒转,而是再一次轮回,一次新生的运转。

汪民安在《尼采与身体》一书阐述说:“在这个轮回过程中,具有强烈的排斥性和选择性:排斥衰败、排斥反动、排斥否定。因此只有超人轮回,小人无法轮回;只有孩童轮回,衰败的人无法轮回;只有强健的人轮回,病弱的人不能轮回;只有肯定的人能轮回,否定的人不能轮回。”(《尼采与身体》,汪民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44页)这种说法很明显和尼采的观点无论是伟大的人还是小人都是永恒轮回的相悖。汪民安无疑是进化了可轮回的标准,并给予轮回以肯定的,积极的力的定义,使尼采的永恒轮回更加丰满,并摆脱了机械论的束缚。德勒兹在其著作《尼采与哲学》中对提出了反动力向能动力单行转换的正确关系,即只有趋向能动才能够存在,而存在就是永恒轮回。并提出尼采的永恒轮回是选择性的,“反动力永远不会回归,渺小,卑鄙,反动的人不会回归。”(《尼采与哲学》,[法]吉尔·德勒兹著,周颖、刘玉宇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105页)可见,德勒兹同样赞成永恒轮回是一个自我肯定的过程。

按照以上观点可以说,女儿可以轮回,也就可以见到轮回中的父亲。第一,女儿是肯定的人,白云,河水,鸟儿可以见证这一点,一个一生都能坚持去同一个地方,眺望远方的人一定是肯定的人。二,女儿也是强健的人,即使她老态龙钟,仍然推着自行车慢悠悠的走在这条小路上,自行车放不稳,就再放一次。可见,她是心灵和身体都强健的人。最后,女儿也是超人,她肯定自己的人生,付出行动并成为灵魂独立的人。渴望与父亲相见,并渴望再次生存。她超越了过去与未来,也超越了自我。因此,女儿是必定会见到父亲的。

然而,在父与女团聚之后,两个人又即将分离。动画短片只结束到父与女轮回时团聚的时刻,但是在后面存在着更真实的景色。因为两个人的生命遵循永恒轮回的法则——无数次的循环。在团聚之后又会离开,离开后再团聚,无限重复下去,如同查拉图斯特拉的格言一样,永恒之路是弯曲的,螺旋的。

结语

动画短片《父与女》是女儿的一生无言地在向我们诉说,对父亲的渴望与对再次生存的渴望驱动着女儿的轮子的转动,这种渴望是真实而美丽的。女儿的轮子是坚强的也是永恒的。在生命的轮回中女儿再一次存在着。在轮回的瞬间,过去和未来聚焦于此,女儿与父亲在轮回的国度里相聚在一起,从一个永恒走向另一个永恒。

猜你喜欢

查拉轮子尼采
虚无与轮回:《悲痛往事》的尼采之维
两个轮子“走路”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永恒轮回隐喻的解读
读北岛:一只轮子,寻找另一只轮子
《飞不起来的童年》:沉重现实中的生命关怀
《飞不起来的童年》:沉重现实中的生命关怀
自由转动
尼采对修辞学的贡献
尼采的语言本体论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