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胡人参药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和瘦素的影响*

2013-09-28何道同陈珺明宋海燕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瘦素酒精性柴胡

何道同 陈珺明 宋海燕 季 光 王 兵△

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 (上海,200233) 2.上海中医药大学脾胃病研究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因素所致的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 (IR)在NAFLD发病中起关键作用,且贯穿疾病的始终。就临床表现和体征而言,脂肪性肝病当属中医“肥胖、痰饮、积聚、胁痛”等病的范畴,起因多为过食肥甘厚味、过度肥胖,或感受湿热毒邪,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其发病机制,众多学者认为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结,痰浊郁结,瘀血阻滞,而致痰湿瘀阻互结,痹阻肝脏脉络而形成脂肪性肝病。本病病位在肝,与脾关系密切,肝郁脾虚是脂肪肝的主要病理基础,痰、湿、瘀、热是脂肪肝的主要表现形式。本研究以高脂高糖饮食建立NAFLD大鼠模型,观察柴胡人参药对对其糖、脂代谢,肝脏病理变化及胰岛素抵抗和瘦素的影响,探讨柴胡人参药对防治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 SPF级雄性Wistar大鼠44只,体质量 (130±15)g,由上海斯莱克试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 [SCXK(沪)2007-0005],自由进食饮水,12小时明暗周期,适应性普通饲料喂养1周。

1.1.2 药物与试剂 柴胡人参药对:应用柴胡配伍人参 (4∶2),采用中药超微饮片,柴胡4g相当于生药用量20g,人参2g相当于生药用量10g,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药房提供。给药方法:中药超微饮片柴胡-人参,3g·kg-1·d-1灌胃,1次/d,连续4周。罗格列酮片,葛兰素史克 (天津)有限公司,批号:H20020475,给药方法:罗格列酮,0.4g·kg-1·d-1灌胃,1次/d。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碘125I胰岛素放射免疫分析药盒;瘦素放射免疫分析药盒。

1.2 方法

1.2.1 动物分组及模型的建立 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大鼠 (C)10只、另34只进行造模,C组大鼠予以普通饲料喂养,造模大鼠予以高脂高糖饲料 (68%基础饲料+15%猪油+15%蔗糖+2%胆固醇)喂养,以上饲料均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于第2、4、6、8周末各处死1只造模大鼠,做肝脏病理HE染色,判断造模情况。造模8周后,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 (M,n=10)、罗格列酮组 (R,n=10)和柴胡人参药对组 (Y,n=10)。

1.2.2 给药方法 Y组和R组大鼠分别以柴胡人参药对和罗格列酮灌胃,M组和C组大鼠均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除C组外其余3组大鼠继续给予高脂高糖饲料饮食,C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用药4周后杀鼠取材。

1.2.3 观察指标 观察大鼠食欲行为、状态、毛发及动物死亡情况;称量体重;观察肝脏的形态,包括重量、外形、色泽、质地;计算肝重指数 (肝重指数 =肝脏湿重/体重×100%)。检测血清 TC,TG、HDL-C 、LDL-C、ALT、AST、FPG、FINS及瘦素水平,计算IRI:IRI=(FBG×FINS)/22.5。

1.2.4 病理学观察 取肝右叶相同部位大小 (1.0×0.8×0.3)cm两块肝组织放入4%甲醛中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脏脂肪变和炎症表现,结果评定、分级标准参见文献[1,2]。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各组数据以±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经对数转换后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整个研究过程,各组大鼠均无死亡。C组大鼠活泼喜动,毛发平整,饮食正常;M组大鼠肥胖少动,性情温顺,精神萎靡、嗜睡,毛发粗糙凌乱欠光泽。两用药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及饮食减少,皮毛欠光泽。

2.2 各组大鼠体重、肝湿重、肝重指数及肝脏TG含量结果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体重、肝湿重、肝重指数及肝脏TG含量结果比较(±s)

表1 各组大鼠体重、肝湿重、肝重指数及肝脏TG含量结果比较(±s)

与M组比较,#P<0.05,##P<0.01;与R组比较,**P<0.01

组别 n 体重(mg) 肝湿重(mg) 肝重指数(%) 肝脏TG(mmol/L)2.81±0.51 M 10 496.23±25.96 19.89±1.58 4.00±0.15 4.64±0.32 R 10 478.60± 13.80△ 17.40± 1.64# 3.63± 0.25# 4.55± 1.01 Y 10 445.00±24.56##** 14.90± 1.41##** 3.34± 0.26# 3.53± 0.81 C 10 421.11±14.01## 11.79±1.43## 2.80±0.31####

2.3 病理学观察 C组大鼠肝脏肉眼观察呈鲜红色,边缘锐利,表面光滑。M组大鼠肉眼见肝脏体积增大,边缘变钝,颜色呈土黄色,切面呈油腻状。Y组大鼠部分肝脏接近正常,表面呈浅黄色,油腻状减轻,指压有弹性。R组大鼠肝脏变化不明显。各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显示:C组大鼠肝脏形态学基本正常;M组大鼠肝脏呈中-重度肝细胞脂肪变,肝细胞明显肿胀呈圆形,细胞核被挤向一边,胞浆内充满大量脂肪空泡,脂滴大小不等,甚至融合为大脂滴,少数可见有肝细胞碎屑样坏死和炎细胞浸润,未见有纤维化改变;Y组大鼠肝脏呈轻度至中度脂肪变,肝细胞脂肪变数目减少,胞浆内脂滴减少或消失,胞浆丰富,肝细胞脂肪变程度明显改善。R组大鼠肝脏变化不明显。

各组大鼠肝脂肪变和炎症分级结果见表2。

表2 各组大鼠肝脂肪变、炎症改变分级比较 (±s)

表2 各组大鼠肝脂肪变、炎症改变分级比较 (±s)

与M组比较,#P<0.05;与R组比较,*P<0.05

组别 n 脂肪变 炎症程度C 10 0 0 M 10 3.06±0.47 1.45±0.63 R 10 2.93±0.59 1.36±0.52*Y 10 2.14 0.49#* 0.95±0.36#*

2.4 各组大鼠肝功能变化 见表3。

表3 各组大鼠肝功能变化比较(±s,U/L)

表3 各组大鼠肝功能变化比较(±s,U/L)

与M组比较,#P<0.05,##P<0.01

组别n ALT AST C 10 45.61±5.64## 142.48±30.07##M 10 68.85±5.67 181.80±18.03 R 10 58.63±3.79# 142.66±17.22##Y 10 55.94±3.79## 129.11±11.36##

2.5 各组大鼠血脂变化 见表4。

表4 各组大鼠血脂结果比较 (±s,mmol/L)

表4 各组大鼠血脂结果比较 (±s,mmol/L)

与M组比较,##P<0.01;与R组比较,*P<0.05

组别n TG TC HDL-C LDL-C C 10 0.98±0.27## 1.26±0.15## 1.35±0.28## 0.16±0.06##M 10 2.26±0.40 2.12±0.19 0.77±0.15 0.49±0.04 R 10 1.33±0.23## 1.55±0.35## 0.97±0.12 0.43±0.12 Y 10 1.20±0.17## 1.47±0.15## 0.85±0.07 0.32±0.14##*

2.6 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IRI及瘦素变化 见表5。

表5 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瘦素结果比较 (±s)

表5 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瘦素结果比较 (±s)

与M组比较,##P<0.01;与R组比较,*P<0.05

组别 n FBG(mmol/L) FINS(uIU/ml) IRI Leptin(ng/mL)C 10 5.26±0.49## 97.20±16.12## 22.59±3.14## 0.25±0.05##M 10 7.76±0.72 155.56±25.37 53.85±11.98 0.76±0.06 R 10 6.32±0.68## 115.52±25.37##31.13±6.69## 0.41±0.08##Y 10 6.43±0.60## 126.39±23.05## 35.98±6.33## 0.35±0.03##*

3 讨论

现代研究证实在脂肪肝的进展过程中,IR通过外周脂肪降解和增加肝脏对脂肪酸的摄取而促进脂肪变性的发生和发展。研究显示IR可进一步引发高胰岛素血症与脂质代谢紊乱,提示IR是脂质代谢异常的重要因素。瘦素在脂肪肝的进展过程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据报道[3],肥胖症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而高水平的内源性瘦素亦可引起IR,刺激巨噬细胞分泌TNF2A等细胞因子的产生,促进肝星状细胞分化及内脏脂肪积聚,促进肝脂肪变性向脂肪性肝炎及肝纤维化进展。因此,改善IR和降低瘦素水平对于NAFLD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中药药对,是以辨证论治和药物配伍理论为基础,以病因病机和证候特点为依据,是临床常配伍应用的性味功效相关成组双药的统称,亦是方剂最小的组方单位,通常是方剂的核心或主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一首方剂,为古今医家长期医疗经验的总结。研究单味中药难以反映出其在复方中的真实作用,复方药味多,作用关系复杂,其研究也难得出准确结论。药对作为药配伍中的雏形,对其研究可以弥补上述研究的不足,深入探究药对的作用规律,对于科学指导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4,5],从人参中提取的人参总皂苷可明显改善大鼠的血清TC、TG、HDL-C及LDL-C水平。除此之外[6],人参皂苷具有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为人参皂苷用于脂肪性肝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有报道称[7,8]柴胡提取物如柴胡皂苷-d(SS-d)可明显减少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A)的表达,从而抑制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达到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9]也发现柴胡总皂苷可明显升高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组织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血清转氨酶 (ALT、AST)活性和TG含量,对酒精性肝病 (ALD)有明显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柴胡总皂苷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柴胡人参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均为常用药对,历代医家在外感及内伤杂病中均有辨证使用柴胡人参药对,如治疗慢性肝胆疾病,因肝病久留不祛,易伤正气;柴胡疏肝,顺应肝之调达之性,使气机调畅;人参扶正,补脾气而助运化;两药合用,疏肝健脾,符合脂肪性肝病中医的发病机制。本实验证实:柴胡人参药对可改善NAFLD大鼠的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和降低瘦素水平,其机制目前课题组正在作进一步研究。

[1] DIEHL AM,GOODMAN Z,ISHAK KG.Alcoholic disease in non-alcoholics:A clinical and histologic comprison with alcohol induced liver injury [J] .Gastroenterol,1988,95(4):1056 -1062.

[2] KNODELL RG,ISHAK KG,BLACK WC,et al.For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numerical scoring system for assessing histological active in symptomatic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 [J] .Hepatol,198l,1(5):43l-435.

[3] LI YL,YANG M,MENG XD,et al.The relationship of leptin and adiponectin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Zhonghua ganzangbing zazhi,2010 ,18(6):459-462.

[4]胡巢凤,陆大祥,孙丽萍.人参茎叶皂苷对小鼠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25(5):663-667.

[5]徐云凤,赵雨,幺宝金,等.人参蛋白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降血脂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22(2):138-141.

[6]陈冠敏,陈小萍,何聆,等.人参片对大鼠血脂水平及延缓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J].实用预防医学,2002,9(4):311-313.

[7]戈宏焱,陈博,刘会龙,等.柴胡皂苷对酒精性肝病大鼠的治疗作用[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1,2(31):662-663.

[8]李素婷,齐洁敏,杨鹤梅.柴胡总皂苷对大鼠酒精性肝病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0):1492-1493.

[9]何燕,胡志峰,李平.柴胡皂苷d抗肝纤维化大鼠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 [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8):915-918.

猜你喜欢

瘦素酒精性柴胡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瘦素及Foxp3的表达
柴胡治疗猪感冒症的临床观察
瘦素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