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教学管理平台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2013-09-27杨培德
■杨培德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现代化教育理念,提出利用教学管理平台来完善信息技术教学,利用教学管理平台的功能来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很多学校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较多问题,表现在: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不均衡,各校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些教师教学态度不够认真;等等。造成课堂教学存在较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够优化。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来说,学校不太重视、教师杂务多、教师水平不高、教学态度不够认真等,造成信息技术课堂是低水平的百花齐放,甚至有些课堂是放任自流的。学生差异也非常大,有些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上信息技术课,并且在家里也经常使用电脑,而有些学生上到初中还没摸过电脑。
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信息技术教师不可推脱的责任。试图通过信息化手段来优化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开发部分教学片断和教学小软件供教师参考,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节省教师的负担,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1 借助Web页面形式布置任务和反馈学生的课堂表现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通常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先口头对学生布置一个或一系列任务,然后要求学生根据书本来完成这个任务。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学生一到机房便失去自我控制能力,无论教师怎么讲,他们也不一定能听进去。因此,在机房教学中得出一条结论:讲话时间越多,效果越不明显。
可以建一个“虚拟网”系统:用Windows2003 Server做一个服务平台,用IIS新建一个Web站点,把它取名为“e信息技术园地”。这样就可以通过Web页的形式布置任务。学生只要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打开特定的页面便可以看到任务。同时,还可以在“e信息技术园地”中设置一个弹出式的窗口,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批评。这样通过各种方式,利用软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2 建立电子档案袋,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作业空间,形成一套完善的电子档案袋应用平台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笔者认为:发展性、过程性评价的关键是学生的协作学习,它需要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部活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每个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活动记录和资料、学习成果(如让学生去完成的任务,学生学习的资料等)保存起来,用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这些功能都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高效实现的。
建立学生专有文件夹的设计思路:在服务器上建立各班级文件夹,在各班级文件夹中再建立每个学生的文件夹,最后在学生机上映射驱动器到相应的文件夹。这样每个班级的学生访问的始终是自己对应的文件夹。
1)服务器安装Win2003 Server操作系统,分区格式为NTFS,并批量建立文件夹。
2)假设有10个班级,在服务器的D盘上建立10个文件夹,分别是10个班级的文件夹,命名为B01、B02……B10。假设每班有60个学生,在每一个班级文件夹下建立60个文件夹,分别命名为b0101、b0102……b0160,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3)为了快捷建立批量文件夹,减少工作量,可以建立一个批处理命令来快速生成文件夹,快速建立和绑定用户:建立文件夹→建立用户→建立共享→绑定权限。
4)用户设置:方便课堂教学的管理,为了让学生固定在一个位置。
5)使用方法。教师在上课前启动服务器,学生要按照固定的座位号来上机(对不按照固定机号坐的学生,没有其他机器的密码,无法登录)。图2为输入错误用户名警告窗口。
图2
经过实践,以上建立电子档案袋应用平台的方法简单易用,并且学生各个阶段的文件、学习活动记录、成果等均保存在服务器上,教师可以随时批改、评价学生作业,动态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管理也方便,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3 设计过程性评价平台,让电子档案袋与评价无缝连接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活动和努力,学习者之间协作、讨论和理解。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理解及长期记忆)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学习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但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还最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效果评价,即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1)自主学习能力;2)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3)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再分析教学对象。学生差异非常大,有些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上信息技术课,并且在家里也经常使用电脑,而有些学生上到初中还没摸过电脑。同时,在大多数班级中,存在8%~10%“学习困难”的学生,甚至在个别班中存在一两个连26个英文字母的大小写也不能分辨的学生。这些存在严重学习障碍的学生就成为各科学习成绩的“差生”。在各学科的考试中,他们往往只是胡乱做了选择题就交卷。这些“差生”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为了表现自己,常常成为课堂纪律的破坏者。这些因素都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大障碍。
图3 过程性评价系统
图4 功能演示流程图
图5 学生评价功能模块(4)
笔者认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克服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是很有价值的指导理论。由于评价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导向作用,决定以评价为突破口,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研究实验。设计过程性评价系统,让电子档案袋与评价无缝连接,如图3~图8所示。
图6 学生评价功能模块(9)
图7 成绩查询功能模块(1)
把过程性评价系统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学生拥有了自己的电子档案袋,为知识的积累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过程性评价系统与电子档案袋很好地无缝连接,教师如同操作资源管理器一样,可以很好地整理和监督学生空间,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效果是非常显著的。由于评价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变成了寻找自己和帮助别人寻找学习错误和缺点的过程,结果,评价变成寻找规律、寻找方法的动力和学习的重要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高。连续多年,学校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获奖累累。笔者认为:1)过程性评价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2)小组互评使协作学习成为加速学生思维互相促进,向更深发展的好形式;3)过程性评价成为重要的学习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以上的实践,从系统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可以得到结论。
1)利用软件、借助Web页反馈学生表现,很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规范了课堂的管理。这样,教师可以有效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学生个人电子档案袋系统,存储每个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活动记录和资料、学习成果,用以进行学生的发展性、过程性评价活动,弥补传统教学终结性评价的缺陷。
3)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完善信息技术教学,利用软件强大的功能可以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使教学反馈更具即时性、时效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体会到自己的进步,看到到自己成长的足迹,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
[2]梁坤.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细节优化[J].科技创新导报,2008(29):236.
[3]李蕾.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N].中国教育报,2008-3-21(8).
[4]何克抗 论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N].计算机世界报,1999-10-13.
[5]王逢贤.学与教的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刘黄玲子,黄荣怀.协作学习评价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2002(1):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