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莲花产供销趋势分析

2013-09-27丁立威

中国现代中药 2013年7期
关键词:金莲花缺口用量

丁立威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龙涤集团,黑龙江 哈尔滨 150316)

金莲花产供销趋势分析

丁立威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龙涤集团,黑龙江 哈尔滨 150316)

金莲花为药食两用品种,完全来自野生。进入21世纪之后,中药材金莲花资源日趋匮乏,走“红”市场,价格连年上涨,并于2013年4月份创下260元的历史高价,列居花类药材的首位,引起业界的密切关注。分析金莲花的产供销历史及现状趋势,预测其后市(2014~2016年)走势。

金莲花;产供销;趋势;分析;后市预测

20世纪,金莲花野生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高达几千吨,但销售渠道单一,市场用量极少,价格也低,是药材市场上的三类小品种,不为市场所重视。进入21世纪后,金莲花销售渠道拓宽,应用范围广泛,市场份额增加,用量逐年增长,价格亦同步连年攀升,引起药材、医药、中药饮片、保健、茶饮、食品等诸多行业的重视,纷纷入手,大量用其开发新产品。由于金莲花产不足需,供需矛盾加剧,业内人士认为,金莲花是个有商机、有活力的紧俏品种之一。

1 概述

1.1 来源、别名

金莲花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金莲花TrolliuschinensisBunge或亚洲金莲花的开放花朵,以花入药,系我国传统中药材,药用历史悠久。

金莲花别名:旱地莲、金芙蓉、旱金莲、金梅草、金疙瘩等[1]。

1.2 产地

金莲花主产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次产于河北、山西、河南、北京等地。金莲花生长在上述地区的山岭、上坡、草地、灌丛间、疏林下[1]。

2 资源枯竭 产量锐减

2.1 产量连年锐减

产区以野生金莲花供应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少见有家种金莲花商品上市的报道。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野生金莲花产量在逐年锐减。据有关媒体报道,20世纪80年代,野生金莲花的产量(估算、下同)约5 000 t左右,进入21世纪的2000年产量大幅减少至3 000 t左右,2009年再减至1 000 t左右,预测2013年将减至600 t左右[2](见表1)。

表1 2000~2013年金莲花产量一览表 (单位:t)

从表1中看到,2000~2012年的13年间,金莲花产量由3 000 t,减少至700 t,平均每年减少177 t。2013年金莲花产新量如何?据产新期间到主产区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四省区采购金莲花的药厂、中药饮片厂、保健品厂采购员和药商茶商介绍:金莲花的产量和收购量不可同日而语了,2005年之前,在一个产新季节到一个产区设一个收购站就可以收到10~20 t大货,2013年我们爬山越岭,过草甸、走灌丛,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只收上来1~2 t货,据四省区主产地的老药农、老林政介绍,2013年金莲花产量一年比一年少,2013年产量较往年减少50%左右,估算产量在600 t左右,是历史上产量最低的一年。

2.2 资源枯竭原因

2.2.1 滥采乱摘 在高利润的刺激下,主产区和次产区的广大群众每年6月金莲花产新季节,一哄而上滥采乱摘,年复一年,周而复始,致使大面积金莲花枯萎死亡,减弱了再生能力,产量大幅连年减少。

2.2.2 环境恶化 进入21世纪之后,主产区和次产区连年不断的修路、开矿、建房、开荒、放牧、割草以及开发旅游区、工业区和高新区等多种人类活动,极大地破坏了金莲花赖以生存的环境,导致方圆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难见金莲花踪迹,产量连年锐减。

2.2.3 自然灾害 多年来产地连年不断的发生热风、暴风、沙尘暴、干旱、洪涝、泥石流、冰冻、暴雪以及火灾等多种自然灾害,毁掉了大面积金莲花,产区随之减少。

2.2.4 少人采摘 产区广大青壮年进城工作,采药能力下降。

3 应用广泛,用量上升

3.1 中药材价值较高

3.1.1 金莲花味苦,性寒。功效: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平喘等。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体炎、咽炎、急性中耳炎、急性鼓膜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淋巴炎、口疮、疔疮等急性炎症[1-4]。金莲花药用和保健价值较高,古今各类医籍文献著作中对其有较详细的精辟论述,主要医籍如:《中华本草》、《纲目拾遗》、《山海草函》、《山西中药志》、《五台山志》、《山西通志》、《河北中药手册》等[2-3]。

3.1.2 现代医学研究及临床实验表明,金莲花含生物碱、黄酮类、荭草苷、牡荆苷、3,4一二甲氧基、本甲酰胺、香豆素、六萜类化合物,还含有有机酸类化合物,如:金莲酸、藜芦酸、原金莲酸等,金莲花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特别是对肺炎球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及阴性杆菌都有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的抗菌作用尤为明显[2-3]。据有关媒体报道,有关资料显示,临床用于扁桃体炎、咽炎、上感等226例,有效率达92.7%。此外,金莲花对泌尿系统感染等有一定疗效[2]。

3.2 应用范围广泛

金莲花属药食两用品种,利用价值很高,不但大量用于医药市场,还广泛用于以下多个领域。主要用途概述如下:

3.2.1 中成药 我国众多大中型医药集团(厂)在科技创新中以金莲花为主要原料开发了多种(规格)中成药,如:金莲花片、金莲花颗粒、金莲花胶囊、金莲花消炎片、金莲花注射液等,所用金莲花每年以15%~20%递增。

3.2.2 中药饮片 国内诸多中药饮片企业,抓住医药市场商机,采用金莲花生产了大量的中药饮片,其中小包装、精包装和颗粒包装产品投入市场后受到青睐,销量逐年增长。

3.2.3 处方、验方、单方、偏方 医疗单位(中医院、诊所等)在临床上多将金莲花用于处方;部分城乡民众还将金莲花大量用于验方、单方和偏方中,用量在逐年上升。

3.2.4 保健、美容 我国几千家保健品和美容品生产企业利用金莲花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特殊功效,大量生产消炎通便、养肝明目、扁桃体炎和声音嘶哑等保健产品和美容产品。

3.2.5 茶饮业 据有关媒体报道,金莲花金黄璀璨,口感清爽,具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养阴清热和消炎杀菌等作用[2],嗓音清亮,并对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和声音嘶哑者有消炎、预防和治疗作用,对从事播音、声乐、教育、商业客服、通讯以及语音职业者有特殊的保健和治疗作用。因此,众多茶饮加工企业大量利用金莲花开发新型茶饮产品,如:金莲花枸杞茶、金莲菊花茶、金莲薄荷茶。投入市场后销量快速上升,对金莲花的依赖度逐年上升,用量亦在同步增长。

3.2.6 饮食业 金莲花营养丰富,多含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我国城乡多家饭店、宾馆等饮食企业已将金莲花用于炒食、清拌凉菜,清香爽口,很受消费者喜欢,金莲花已成为当今百姓喜爱的佳肴。同时,金莲花还走进千金万户的餐桌,是菜市场上的紧俏品种。

3.2.7 出口 金莲花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我国港澳市场每年也频频向内地要货,不但订单数量增多,而且每每订购优质品。

3.3 用量逐年上升

由于金莲花的利用价值较高,应用范围广泛,及独特的疗效和保健作用,市场份额增加,拉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量呈逐年增长之势。市场调查显示,从2001年~2013年间,金莲花市场用量平均每年递增170 t,其中,2001年为200 t,2005年上升至700 t,2007年突破1 000 t大关,2012年进入2 000 t大关,预测2013年用量将突破2 000 t左右(见表2)。

表2 2000~2013年金莲花市场用量一览表 (单位:t)

4 供需缺口加大,价格连年上涨

4.1 供需缺口加大

进入21世纪之后,金莲花供需关系呈两极分化之势。一方面,野生资源由匮乏逐年演变为枯竭,产量逐年递减,平均每年递减185 t,导致产新后大货难求;另一方面,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量在逐年增长,每年以15%~20%的速度递增,由2001年的200 t,锐增至2013年的2 200 t,增幅高达10倍。由于金莲花产不足需,导致2008~2013年的6年间,供需缺口逐年扩大。据一项金莲花供需缺口专题调查显示,缺口自2008年始,当年缺口100 t,2009年缺口扩大至500 t,2011年缺口在扩大至1 100 t,预测2013年缺口将扩大至1 600 t左右,6年间缺口扩大16倍。产量的锐减和用量的激增,导致金莲花供需矛盾日趋加剧,为后市价格的持续上涨埋下伏笔。

4.2 价格连年上涨

据对主产地与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金莲花价格走势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2001~2013年的13年,金莲花价格直线上升,升幅连年加大,由2001年的8元,2005年上涨至25元,2010年再涨至130元,2012年价格逆势上扬,又涨至140~150元[2-3],2013年创下200~260元的历史高价。(见表3)

表3 2000~2013年金莲花价格走势一览表 (单位:元kg)

进入2013年之后,金莲花市场人气指数上升,销势异常活跃,产地和市场购销两旺,大货成交增加,换手率提高,产量持续减少,库存大幅下降,一些药市脱销断档,产地大货不易组织,产新后药厂、药市、茶饮商、保健品企业等大量采购人员涌入产区,哄抬价格,高价收购,各产区不断上演“争购战”,拉动收购价与市场价同步上涨,并呈逐月上涨之势,1月上涨至140~160元,2月又涨至160~180元,3月上涨至190~200元,4月再涨至200~250元,5月已攀升至220~260元。价格的持续上涨导致药农、药商惜售心理加重,捂盘待沽,资金大户和热线介入,庄家操盘炒作,为金莲花的价格再涨推波助澜。

5 资源枯竭,后市走强

据了解,目前我国未见野生金莲花变家种,市场需求将继续依赖野生资源。但金莲花产量连年减少,减幅加大,各类终端用户的库存基本消耗殆尽,市场少见或不见朝鲜货进口,更使供给雪上加霜。同时,保健品企业和茶饮企业大量吸进金莲花,挤占了药用份额,使药厂用料捉襟见肘,金莲花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已成业界不争的事实,供需缺口的矛盾3~5年之内难以解决。即或2013年大力开展人工栽种金莲花,也许几年之后见效,“远水不解近渴”。

金莲花后市(2014~2016年)行情如何演绎?市场资深人士认为:综观以上分析,明显看到金莲花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供需缺口难以弥补,后市将成为卖方市场。值得关注的是,金莲花后市价格将在多种利好条件和积极因素的叠加助推下继续上涨,涨幅将在15%~20%之间。预测上涨价位:2014年为220~280元,2015年为240~300元,2016年为260~330元。

[1] 朱有昌,等.《北药栽培新技术》[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67.

[2] 丁立威.金莲花产销探析[J].中国现代中药,2011,13(7):60-62.

[3] 丁立威.金莲花走势正“红”[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1,14(8):15-16.

[4] 徐国强,王强.《中草药彩色图谱(第三版)》[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566~567.

2013-06-25)

猜你喜欢

金莲花缺口用量
2021年日本钛加工材在各个领域用量统计
金莲花的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解析
金莲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必须堵上尾款欠薪“缺口”
堵缺口
松原市宁江区黄芪、金莲花种植现状与发展建议
大豆种植意向增加16.4%化肥用量或将减少
金莲花苗木培育技术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