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育管理者的情怀与思考:读《与时代同行——教育管理的若干实践与思考》有感
2013-09-26董泽芳
◎/董泽芳
《与时代同行》余风盛 著长江出版传媒 湖北教育出版社
余风盛同志的《与时代同行——教育管理的若干实践与思考》一书(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记录了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二十多年来对一些基本的和重大的教育活动的认识与思考。
该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观念、体制的改革”。他结合湖北的省情,提出了精心组织实施“两基”工程、职业培训工程、创新人才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园丁工程、高校技术创新工程“六大工程”,开展教育思想、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和教学体系的“五大创新”,努力服务“科教兴鄂”战略。在谈到稳步推进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中,他依据中央关于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联系湖北实际,提出湖北省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要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第二部分是“高等学校党建工作”。他提出要认真抓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务和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四件大事;做好保证办学方向、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抓好大事决策、抓好党组织自身建设和抓好群团工作五方面的工作。
第三部分是“教育、科技与经济”。在谈到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优势为湖北经济建设服务时,他认为湖北高校科技力量雄厚。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和必要的政策吸引,其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出来,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因此提出要组织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参与科技兴农的工作,如校(所)县结合,开展对口科技经济合作,依托有关高校,逐步建立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开发基地、利用高校有利条件帮助农村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并加强社会科学及软科学研究,充分发挥高校专家、学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建议。
第四部分是“教育教学改革探讨”。在全力推进“比访”教改工作的讲话中,他强调“高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一定要有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并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确保,六个重点”的教改思路。在谈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时,他认为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必须把提高质量摆在学校突出的地位。
第五部分是“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生工作”。他强调“各高校党政领导要把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列为学校工作的战略重点,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并配之以必要的财力、人力、物力,狠抓落实。”并提出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围绕教书育人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到基层锻炼、大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充分发挥留学归国教师的作用等九条建议。
第六部分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与抗洪救灾”。他指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增强“普九”攻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998年湖北省汛期长达80多天,全省面临灾后重建任务十分艰巨,在一次全省灾后学校重建工作会议上,他提出要加强灾后学校重建资金的管理、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关心师生生活,平安渡过目前灾区面临的困难等具体指导意见。
该书给我的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时代的前进步伐、国家的教育政策与湖北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紧密联系;一个教育管理者质朴的教育情怀、强烈的问题意识与高度的责任意识高度融合;明确的观点、详实的材料、生动的事例、平实的语言支撑着每一个篇章,使全书丰满、充实,能够激起读者对教育改革发展历史的回顾、现实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