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产业结构的空间格局:基于GIS的分析

2013-09-26杨林贾绳之

城市观察 2013年5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珠三角第三产业

◎ 杨林 贾绳之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但省内发达地区与全省平均的差距比全国还大,既有位于全国最发达城市之列的广州和深圳、位于全国经济最发达区域之列的珠江三角洲,同时又有位于全国最贫困县之列的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县,区域发展不平衡成为当前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短板。为了尽快缩短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差距,有必要摸清省内各地市产业结构的空间格局,发挥各市相关产业的比较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广东省产业结构的总体变动情况

图1 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变化图

1978年以来,广东省依靠国家“先试先行”的政策优惠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由一个偏安一角的农业省份成为全国的经济强省,快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腾飞。特别是90年代以后,广东省的产业结构表现出一种由低级走向高级并不断优化的趋势(如图1)。其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迅速下降,由1991年的22%下降到2001年的8.2%,再到2011年的5%;第二产业自90年代后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由1991年的41.3%上升到2001年的45.7%,再到2011年的49.7%,比重在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在近20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由1991年的36.7%上升到2001年的46.1%,但在2001年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到2011年占比为45.3%。

二、广东省产业结构的空间格局变化

为了直观地反映广东省产业结构的空间格局变化,我们这里使用GIS方法将19个地市按其三次产业占全省的比重在一个图形上使用不同的颜色标出,这样有利于问题的发现与政策的制定。具体来说,首先计算出各市第i产业增加值与全省第i产业增加值的比值P,将P值导入ARCGIS软件中,然后将19个市的P值平均分成10个等级,以颜色的深浅表示,颜色越深代表比例越大,颜色越浅则代表比例越小。

(一)第一产业空间格局的演变

1.大多数地区第一产业比值降低

图2 1991年广东省第一产业空间分布状况图

图3 2001年广东省第一产业空间分布状况图

图4 2011年广东省第一产业空间分布状况图

图5 1991年广东省第二产业空间分布状况图

图6 2001年广东省第二产业空间分布状况图

图7 2011年广东省第二产业空间分布状况图

通过图2、图3和图4的对比可以看出,在近20年里,广东省大多数市的第一产业比值等级颜色变浅,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市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降低,主要包括肇庆、江门、广州、汕头、佛山、惠州等市。

2.第一产业高等级区西移明显,北部山区优势减弱

从颜色变化我们可以直观看出,在近20年里,广东省第一产业的高等级区西移趋势明显,湛江、茂名两市第一产业在全省中占比较大,即两市在全省第一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而北部山区的第一产业颜色逐年变浅,优势正在逐步减弱。

(二)第二产业空间格局的演变

1.部分地区第二产业比重降低

通过图5、图6和图7的对比可以看出,在近20年里,广州、江门、梅州、韶关、汕头等市的颜色等级变浅,证明这些地区在广东省第二产业发展的作用有所减弱。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地区的不同发展规划所致,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市第二产业等级降低、比重减弱,是因为第二产业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和完备,需要将整体二、三、一的产业结构转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因此第二产业比值有所下降。

2.珠三角整体优势巨大

20年来,除了广州市等级略有下降以外,佛山、东莞、深圳、中山、惠州等市颜色等级均变深,意味着以上区域单元对广东省第二产业发展的带动力越来越强。目前来看,广东省各城市第二产业产值占全省第二产业产值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仅深圳、广州、佛山三市就已超过全省第二产业产值的50%可以看出广东省各市第二产业的发展差距较明显,珠三角地区仍是第二产业发展的主导地区。

(三)第三产业空间格局的演变

1.粤东、粤西、粤北山区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近20年来,部分地市第三产业比重均有轻微下降,具体表现为肇庆、茂名、湛江、江门、珠海、惠州、汕头等市的颜色等级均变浅,表明这些地市在全省第三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有所减弱。

2.珠三角地区第三产业优势明显

图8 1991年广东省第三产业空间分布状况图

图9 2001年广东省第三产业空间分布状况图

图10 2011年广东省第三产业空间分布状况图

近20年来,佛山、东莞、深圳、中山等市的第三产业颜色等级变深,这就表明了这些市第三产业比重占全省比重增大,也就是说,这些地市在广东省第三产业发展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来看,广东省各市第三产业发展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仅深圳、广州两市就已超过广东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一半,并且随着佛山、东莞、中山等市第三产业比值加大,珠三角地区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三、广东省产业内部结构的空间格局分析

(一)第一产业空间格局情况

1.小农业、林业和牧业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东翼和西翼

从2011年广东省各行政单元的产业比较集中系数来看,小农业、林业以及牧业主要分布在韶关(4.07/4.96/2.43)、肇庆(3.29/9.24/4.06)、清远(3.18/5.45/3.17)、梅州(5.42/4.15/5.02)、河源(3.11/6.19/2.71)、湛江(4.61/2.69/2.94)、茂名(3.81/4.28)、阳江(3.09/3.05/4.80)等市。

2.渔业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城市

2011年,广东省渔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城市主要是阳江(8.43)、汕尾(5.94)、湛江(4.96)、江门(3.27)等。此外,由于西江的流经以及肇庆市政府的重视,使得肇庆这一内陆城市渔业得以有力发展。

图11 2011年广东省第一产业比较集中优势分布

(二)第二产业空间格局情况

1.珠三角城市第二产业内部行业比较优势较大

从2011年广东省各行政单元的产业比较集中系数来看,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金属制品行业都不同程度地集聚在珠三角区域。

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主要分布在粤东地区和北部山区

可以看到,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主要分布在潮州(2.77)、汕头(2.26)、韶关(1.80)、梅州(1.79)、河源(1.78)、汕尾(1.52)、清远(1.51)等市。

3.珠三角地区第二产业同构现象严重

从图12中,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珠三角地区城市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趋同,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这种现象短期内会使得该地区快速发展,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资源配置的效率会变低,区域内竞争效果大于合作,阻碍经济发展。

4.部分地区规模化发展的行业偏多

具体来说,部分地市如江门、珠海等地同时发展四个行业且比较集中系数均大于1,发展行业偏多,容易导致资源分散利用。

(三)第三产业空间格局情况

1.珠三角区域第三产业比较优势明显,广州一枝独秀

图12 2011年广东省第二产业比较集中优势分布

从图13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广州、东莞、深圳等市第三产业内部多行业比较优势明显,即第三产业在这些区域的集聚程度较强。尤其是广州市,第三产业内部6大行业的产业比较集中度均大于1,显示了广州市第三产业在广东省的中心地位。

2.金融行业深圳领先,全省发展水平较低

2011年,广东省金融行业比较集中度大于1的地市只有深圳市(2.26)、广州市(1.15),可见深圳市在金融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同时反映出广东省在金融业上发展水平较低。

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批发和零售业发展较好,整体比较优势大

从图13可以看出,许多地市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批发和零售业上的比较集中系数均大于1,证明这两种行业在广东省发展较为成熟。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行业带动第三产业的作用较弱,因此如何调节优化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图13 2011年广东省第三产业比较集中优势分布

(四)整体产业空间差距明显,格局有待优化

从图4、7、10以及表1可以发现,广东省产业区域发展总体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其中第一产业主要集中于西翼,分布相对平衡;第二、三产业主要集聚在珠三角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非常明显。2011年,珠三角地区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0952.91和21843.86亿元,几乎是东翼、西翼以及北部山区的十多倍,反映出其他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差距之大。

四、广东省产业空间格局调整建议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从图11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珠三角九市,应以肇庆、江门、惠州为重点,大力发展小农业、林业、牧业。对于珠海、中山等市,也可适当加强渔业发展。而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等市则应将重心转移到都市现代农业或是观赏农业上(花卉、园艺业)。

表1 2011年分区域生产总值表(单位:亿元)

粤东地区第一产业主要是以加快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具体要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林业、渔业等产业。另外,还要自主开发或引进先进农业机械和技术,提高第一产业的科技水平。

粤西则要利用热带、南亚热带这样的地理区位优势,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和海洋渔业[2]。此外,还应加强对外联系,发展外向型的产业。具体来说,茂名、阳江两市可以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应在农业领域加强与台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粤北山区要大力发展现代林业。构建广东省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森林食品、森林药材、林产化工等生产加工基地[3]。另外,也应该发展外向型林业产业,加强粤北山区林业产品与小农业产品向珠三角甚至北部湖南等省销售的渠道。

(二)错位发展第二产业

从图12可以看出,目前珠三角第二产业内部行业比较优势较大,但产业同构现象也比较严重。比较典型的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行业在珠三角地区多个行政单元都具有比较优势,这其实是不利于资源合理配置的。各城市之间的竞争紊乱无序,既削弱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也造成城市间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因此,应依据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的比较优势,采取错位发展的策略,其中广佛肇经济圈应重点发展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深莞惠经济圈应重点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珠中江经济圈重点布局发展以重大成套装备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

粤东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因此应依据当地优势,设立粤东为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另外,也应依靠粤东临海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临港工业。

粤西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行业以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因此,应大力发展石化、钢铁、电力等产业,对于重点项目,比如湛江钢铁、阳江核电等应重点建设和扶持[4]。同时,与粤东地区类似的,应利用临海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工业。

粤北山区比较优势的产业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但由于其特殊的生态环境,我们应提升特色工业以及培育环境友好型工业。引导无污染、少污染产业项目布点生态发展区。培育发展新电子、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型产业。

(三)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

珠三角地区应大力发展金融产业。从图13中可以发现,作为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对第三产业带动明显的金融产业,在整个珠三角区域内,却只有深圳、广州两市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对于珠三角其他城市单元,应依靠自身优势,发展金融产业。具体来说,佛山利用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的带动作用,发展金融服务产业[5]。东莞要认识到自身的特点,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快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建设,使本市金融服务体系得以完善。珠海则要能够利用与港澳相邻的地理位置的优势,发展外向型金融产业,加强与港澳金融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建双赢平台。肇庆应加强与广州、佛山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发展适合自身特色的金融产业区。中山应把握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这一改革试点的契机,完善城乡金融一体化服务体系。

粤东和粤西应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两地区的优势产业,因此两地区应加快构建现代物流平台,具体来说,应建设海、陆、空相互连接配套的综合物流体系;不同的是,粤西的现代物流业应更具外向型,具体来说,应该加强湛江、茂名等市与北部湾、大西南的联系。

粤北山区要发展商贸流通服务业,加强与其他省份的经济联系。另外,还应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比如韶关应依靠丹霞山这一著名景点的优势,建设知名生态度假旅游地。梅州也应依托客家文化的特色,建设以客家文化为重点的文化旅游区。清远则应打响当地漂流、温泉的招牌,建设以二者为重点的旅游娱乐休闲区等等。

[1]陈大雄,贺正楚.高新技术型主导产业评价体系及实证分析[J].求索,2004(3).

[2]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处.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EB/OL].http://www.gddrc.gov.cn/fgzl/fzgh/qygh/dxb/201005/t20100514_37949.htm,2010-5-14.

[3]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处.关于促进粤北山区跨越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ddrc.gov.cn/fgzl/fzgh/qygh/dxb/201005/t20100514_37948.htm,2010-5-14.

[4]碧海银沙.以“六个突出”推动粤西发展实现新跨越[EB/OL].http://zjphoto.yinsha.com/file/200912/2009120709263425.htm,2010-10-7.

[5]王晓琦.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选址南海[EB/OL].http://www.ccmw.net/article/17975,2007-8-1.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珠三角第三产业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