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靖安油田白于山地区长4+5储层有效厚度标准研究

2013-09-26刘一慧张春生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武汉4301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6期
关键词:靖安含油交会

刘一慧,张春生,何 敏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江大学),湖北 武汉 430100)

靖安油田白于山地区长4+5储层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的鼻状构造中,区域构造为平缓西倾单斜,无断层和大型的基底隆起。该研究区长4+5油层组为三角洲相中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分流间湾微相,因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储层具有孔隙度低、渗透率低、油层薄、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属典型的特低渗透非均质岩性油气藏[1]。该研究区储层微观孔隙类型多样,粒间孔隙、溶蚀孔隙和微孔隙的不同组合交织搭配,储集性能相差悬殊。由于地质因素复杂,储层参数变化较大,故物性差且含油气饱和度低,纵、横向变化的非均质性特别严重,很难建立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测井解释模型。为此,笔者对靖安油田白于山地区长4+5储层有效厚度的划分情况进行了探讨。

1 储层有效厚度标准研究

油层有效厚度是指储层中具有工业产油能力的那部分厚度,其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2]:全井产量必须达到工业标准;油层中有可动油存在;可以在现有工艺条件下进行开发。具备上述条件的前提是储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必须达到一定界限值,该界限值即油层有效厚度的标准。

1.1 岩性

靖安油田白于山地区长4+5储层的产油层岩性粒度统计为细砂岩或中-细砂岩,而粉砂岩与含泥砂岩一般不含油。因此,将岩性有效厚度下限定为细砂岩级。

1.2 含油产状

根据靖安油田白于山地区长4+5储层已获工业油流井的射孔段含油产状统计的情况可知,油斑级含油层常产出工业油流,而油迹以下 (包括油迹)未见产油,因此将该研究区含油级下限定为油斑级。

1.3 物性

根据靖安油田白于山地区取芯井含油层段的岩心分析数据,采用经验统计法,制作了孔隙度(Φ)、渗透率(K)的频率直方图和交会图 (见图1和图2)。根据图1,按低渗透油藏经验,允许累计能力丢失在5%左右,则渗透率下限为0.5×10-3μm2。同时,在图2上可查得对应的孔隙度下限为9.0%。

1.4 电性

根据靖安油田白于山地区长4+5储层试油点的测井声波时差与深感应电阻率交会的情况,可以确定该研究区有效厚度电性下限标准。图3所示是由200多个试油点绘制的地层电阻率(Rt)和声波时差(AC)交会图。根据图3,可知以下标准:Rt≥15.0Ω·m;AC ≥225.0μs/m。

图1 白于山地区长4+5油层组孔隙度、渗透率频率直方图

图2 白于山地区长4+5油层组孔隙度-渗透率交会图

图3 白于山地区长4+5油层组电阻率-声波时差交会图

同理,通过绘制测井解释孔隙度(Φ)和解释含油饱和度(So)交会图版 (见图4)与解释含油饱和度和泥质含量 (Vsh)交会图版 (见图5),可确定相关下限值为So≥40.0%、Φ≥9.0%、Vsh<20.0%。

图5 白于山地区长4+5油层组泥质含量-含油饱和度交会图

2 储层有效厚度的夹层及其扣除标准

夹层是指油层内部在工业油流中不起作用的非渗透薄层,常表现为泥质条带、钙质夹层、粉砂质泥岩以及由于生物扰动引起的非渗透层[3]。靖安油田白于山地区长4+5储层内部非均质性较为严重,油层内部常常夹有泥质条带、团块和泥砾,这些对储量计算产生较大影响,必须将其扣除,才能准确求取地质储量。根据岩心含油性的描述,总结岩心中夹层与非夹层所对应的微电极曲线特征。根据靖安油田白于山地区测井曲线的纵向分辨能力和解释精度以及压裂工艺的实际情况,确定有效厚度的起算厚度为0.4m,夹层的起扣厚度为0.2m。

2.1 泥质夹层

岩性为粉砂质泥岩、泥岩,电性上表现为微电极曲线及浅电阻率曲线低阻异常,微电极曲线差异幅度明显变差或无差异,自然电位曲线明显回返,对应的自然伽马相对高值。

2.2 钙质夹层

岩性主要为钙质粉砂岩、致密灰岩薄层,电性上表现为电阻率相对高值,甚至出现 “高尖”异常,微电极曲线形成明显尖峰、无幅度差,声波时差曲线有明显的低值反映,同时测井密度大于2.55g/cm3,其自然伽马值较低。

3 结 论

(1)靖安油田白于山地区长4+5储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如下:岩性为细砂岩;含油产状为油斑级;孔隙度不小于9.0%,渗透率不小于0.5×10-3μm2;含油饱和度不小于40%;泥质含量小于20%,地层电阻率不小于15Ω·m,声波时差不小于225μs/m。

(2)根据靖安油田白于山地区测井曲线的纵向分辨能力和解释精度以及压裂工艺的实际情况,确定有效厚度的起算厚度为0.4m,夹层的起扣厚度为0.2m。

[1]王宝清,蒋继辉,韩会平 .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储层特征 [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5,20 (2):1-5.

[2]张吉,张烈辉,胡书勇 .陆相碎屑岩储层隔夹层成因、特征及其识别 [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22(4):1-3.

[3]亓校湘,马德勇,刘雷,等 .河道砂体内部夹层特征研究 [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3):14-16.

猜你喜欢

靖安含油交会
防治水土流失 建设秀美靖安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杨66井区延9储层敏感性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杨66井区延10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2019年,水交会来了!
BAF组合工艺处理含油废水研究进展
立方体星交会对接和空间飞行演示
酸调质—氧化降解法提高含油污泥的沉降性能
铁路含油污泥焚烧的特性
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考古拾遗 “一冢多棺”惊世人
一切以交易的名义——首届黑马创交会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