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 数字电影的影像控制工作流程
2013-09-26孙一凡
文 孙一凡
在当今的影视制作发展过程中,数字技术整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制作者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数字制作的前后期制作方法进行探索。这时,由于不当的流程或操作,制作者经常在制作过程中对于影片的影像质量难以把控。在这样的背景下,影片数字影像控制工作流程应运而生。面对不同厂商出品的摄影机以及不同平台的后期系统,制作者需要选择最佳的制作流程,从而有效地完成影片的制作。数字制作环境中的影像控制工作流程优化方案,使影片制作者能够通过优化制作流程,从而达到准确、简洁的控制数字影像的画面质量的目的,同时提高影片拍摄的工作效率。
在当今的影视制作发展过程中,数字技术整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制作的角度来看,随着例如ARRI Alexa和Sony F65等一批先进的数字摄影机的发布,越来越多的电影采取了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全部数字化的制作工艺。而在低端电影摄影机市场,自2007年RED公司推出Red one数字摄影机和2008年佳能公司推出5DmarkII数字相机以来,几乎所有的小成本电影都选用了数字制作的制作工艺。数字摄影机从低成本的替代品一跃成为了影视制作的主流产品。数字后期技术也逐渐实现了高端和低端的融合,后期软件平台的处理器性能以及储存容量在不断地提升,而成本在逐步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影片数字制作的工作流程应运而生。对于数字电影制作来说,工作流程的标准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电影自诞生之时就兼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属性。随着电影的发展,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电影艺术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展示舞台。数字制作的便捷和成本的下降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电影制作之中,尤其是很多未经过系统化专业训练的人员,以及一些刚刚进入电影行业实践经验不多的人员。这些制作群体的特点之一,便是从前期到后期的彻底独立制作。在这样的制作条件下,制作者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数字制作的前后期制作方法进行探索。这时,由于不当的流程或操作,制作者经常在制作过程中对于影片的影像质量难以把控。例如,在前期拍摄中,不同的记录媒介和摄影机不同的感光特性,往往会造成画面质量较大的变化;在后期制作中,根据数字文件的不同,选取不同的制作流程或制作软件,会对后期工作的效率以及画面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而在最终的颜色调整和输出过程中,不当的操作又会进一步加剧画面质量的损耗,破坏影片最终的观赏效果。
因此,研究一系列对于低成本数字电影的制作流程是十分必要的。标准化流程的研究对于低成本数字电影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作流程极大地改善了从拍摄到输出过程中的数字影像质量。具体来说,这里的数字影像质量主要涵盖的内容有:影像的影调(宽容度,动态范围),细节清晰度(分辨率、噪点),以及色彩。其次,对于工作流程的优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制作成本。在影片的制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影片类型或不同质量要求的影片,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流程,避免对于有限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工作流程还会对于制作者的艺术表达有积极作用。在掌握工作流程中对于画面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后,在某些题材的影片中,制作者可以通过积极主动的在技术可控的范围内控制画面,造成不同的艺术效果,从而达到其本身的创作意图。
在数字影片的工作流程中,寻找控制画面质量的关键节点,是改变画面质量的重要因素。摄影机作为数字影像的捕捉设备,它的性能直接影响了影像的大部分性质。摄影机的感光元件首先决定了数字影像的物理分辨率,也影响着例如宽容度、噪点、伪色等等影响画面的因素。摄影机的数字处理过程决定了捕捉画面的动态范围和色彩取样,在视觉感受上直观影响了画面的影调、细节和色彩。
在制定工作流程之前,制作者需要对于摄影机进行科学有效的测试。测试可分为客观标版测试和主观感受测试两种。无论哪种测试,都应保证使用控制变量法严格控制测试的光源和场地环境。摄影机测试分为“曝光范围测试”“感光度噪点测试”“机身设置文件评估”等不同环节。这样的测试,可以有效的改善一款摄影机获取影像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它为影片的后期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在前期拍摄中,除了摄影机的物理性能和参数设置外,另一个对于画面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的便是数字影像的储存编码方式。由于数字影像的原始无压缩文件有着非常巨大的数据量,一般的储存设备很难达到其要求的存储空间和存储速度。因此,绝大多数的制作者会采用机内录制或外部记录仪储存影片。
一般来说,摄影机内部储存的编码格式压缩率较高,文件较小,适宜进行快速的编辑和处理,对后期设备的配置和存储空间的要求也较低。但由于色彩取样和色彩深度一般较低,机内储存的影像一般不具有较高的细节,容易产生模糊的边缘和色块。而通过外部记录仪储存的画面,一般拥有较高的码率、色彩取样和色彩深度,能够保留更多的画面细节。同时,外部记录仪所记录储存的编码和封装的格式一般是有利于后期编辑的。他们采用的格式一般是主流后期软件所采用的,例如,Apple ProRes或Avid DNxHD编码,采用QuickTime或MXF格式封装。这样的文件极高的提升了后期工作的效率。在工作流程控制画面质量的同时,制作者必须考虑如何同时保持工作效率,这才是研究工作流程的另一个关键所在。
在定制工作流程中中应特别注意几点。首先,在遵照影像质量控制理念的前提下,应毫不犹豫的执行标准化的测试工作,为影像的拍摄和制作提供最优化的方案。其次,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应贯彻对影像无损的制作方法,将渲染步骤保留至最后一步,避免多次渲染对影像的破坏,也避免了制作效率的下降。最后,在流程图制作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每部影片的特殊性。流程图的制作绝不是机械化的填写照搬。例如当制作一些播出标准较低的针对手机或网络媒体播放的短片时,可根据制作预算,适当降低画面录制和采集的标准,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对低成本数字电影的影像控制工作流程的研究,非常有利于今后制作者在拍摄影片时对影片的画面质量进行科学的控制。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工作后,有利于制作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同时也使制作者能够非常明确的对自己所要得到的画面进行预期,在不同环节精确控制自己想要达到的画面效果,让制作者从对影片画面质量技术性的担忧中解放了出来。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后必定会有更震撼的影像效果展现在世人面前。无论技术如何演变,工作流程的研究都对影片的拍摄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