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爱电影,因为我们太怀旧

2013-09-26姚睿

电影 2013年10期
关键词:刘娟电影学院录音

姚睿:电影研究者、创作者。热爱电影。北京电影学院编剧及理论硕士,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历史与理论博士,主攻类型电影剧作与电影叙事学研究。

电影《初恋未满》是我电影学院的同级同学刘娟导演的。刘娟的老公是我哥们,录音系的才子,后来他为了家庭,为了老婆,暂时放弃了录音专业,转而往更加伟大的职业——制片发展。在看这部影片时,我的脑海中却浮现出这样一个情景:那是在电影学院读研究生的时代,北京的空气还没有现在这样污浊,电影界也还不完全是名利场。在那个追逐梦想的学校,初夏的傍晚,录音系大男孩抱着吉他用自己的原创歌曲向心爱的姑娘表白。他可曾知道,就在他忘情高歌时,那个摄影系的姑娘曾偷偷拍下他的身影?多年后,当两人志同道合成为中国电影合伙人,他会讥笑当年的自己并不如照片中那样青涩年少,但他心里一定知道,这正是当年她看他的角度,和她心中他的样子。

对于刘娟导演的《初恋未满》,我更愿意先入为主地将这部电影认为是导演的情感外化。这也就更能够解释为何这部电影能够如此真诚抓人,令人久久不能平静。无论我们走得多快,灵魂多么地跟不上,岁月终将变成皱纹刻上额头,但青春却不会将皱纹刻在心里。

刘娟毕业后就在张艺谋的剧组和尚敬剧组中磨练,期间习得了惊人的小宇宙和战斗力。她也一直是个非常努力的导演,理由是:每次同学聚会都见不到她,说明她一定是在努力。这部影片充分展现了她的冲劲和才华。重要的是,这部影片在这个并非小时代的时代里,让我们坚信,并不是长得漂亮的有钱人才有青春,每个热爱音乐的平凡人的心中也应该拥有改变世界的梦。如果有机会,建议她拍续集,像《日出之前》《日落之后》那样的,叫《恋后溢出》、《与静寒的三百日》或《后磁带时代》。

青春的电影很多都围绕梦想展开。热血、冲动、失败、悔恨、青涩中带有一丝甘甜,最后,青春终将过去,一切消逝,在脑海中被铭记。记得在电影学院标房看的《海角七号》,一个失意的乐队主唱来到台南恒春小镇,最后见证了一封百年情书的故事,收获了真挚的爱情、实现了乐队演出的理想,最后在一场演出中落幕。再比如《那些年,我们追的女孩》,主人公为了追求便开始拼命努力学习,本身便是非常热血的行动。

青春的电影在引发我们共鸣的同时,也最容易让人陷入感怀、惆怅的情绪。2011年火爆网络的微电影《老男孩》给我带来极大震撼。片尾,当两个“老男孩”迈着年老力衰的身体,走上舞台,穿上曾经风靡校园的服装,唱起那熟悉的旋律时,电视机后面那群弱势群体:忍受家庭暴力的中年男子;发廊洗脚妹;台球厅的小混混;卖烤串的昔日兄弟历历在目,看着电视中肖大宝和王小帅的身影,向自己的青春道别……这样,“青春”的定义便从45度仰望天空的小忧伤中跳脱出来,扩展到全世界,形成一个壮志挽歌的局面。而且,故事的结局不是大团圆,两个“老男孩”无缘选秀晋级十强,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容光焕发。让人感慨,生活还在继续,最终每个人都要回到自己既定的生活轨道上。

《老男孩》的青春怀旧风在今年有了一个极大的延续,几部电影——《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小时代》共同将青春作为突破口。不禁让人感叹,这是个集体怀旧的时代。是因为我们对现实不满?还是未来的焦虑?

仔细想想,传奇大导演们的早期作品也大多是怀旧系列。乔治卢卡斯拍过《美国风情画》,费里尼拍过《浪荡儿》,就连侯孝贤也接连拍出《童年往事》与《冬冬的假期》,虽然并不一定是直接拍自己的成长故事,但却不知不觉间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在其中。在学校读书时,从这些作品中去寻找导演本人成为非常有趣的游戏。我们从《美国风情画》中可以看到那个青涩的校园小子卢卡斯;我们也能在马小军身上看到姜文的童年;可以完全将罗伯特·德尼罗看做是年轻时代的马丁·斯科塞斯;更甚者,柯景腾就是九把刀,九把刀的真名就是柯景腾!

青春总是要留下遗憾的,没有遗憾的青春不叫青春。就像北大校庆宣传片《男生日记》中的一句台词: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那是童话;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这才是青春……

但是对于很多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讲,由于没有什么远大的追求,因此也没留下什么遗憾。因此,没有遗憾也就成了最大的遗憾。如果写一部电影,讲一个年轻时没有遗憾的人为了让自己的经历“圆满”,穿越到青春时代为自己制造遗憾和尴尬,恐怕也会是个有趣的故事吧?

《初恋未满》剧照

猜你喜欢

刘娟电影学院录音
“旧小世界”的停服
Funny Phonics
funny phonics
Colorful Seasons多彩四季
A New Term
对艺术院校就业情况的思考
都是为了爱
Novel method to calibrate kinematic parameters for mobile robots
艺术学院与美国纽约电影学院签署人才培养协议
曼彻斯特电影学院里的学徒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