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化解执政党的“四大危险”

2013-09-25韩鹏

学理论·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执政党

韩鹏

摘 要:新时期,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党面临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和消极腐败危险。“四大危险”是给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一个警醒,不断鞭笞着全体党员常怀忧患意识。化解“四大危险”措施:加强党内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党内人才竞争机制;加强党的群众工作管理;做好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关键词:执政党;“四大危险”;党内管理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009-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四大危险”是胡锦涛同志继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之后再一次向全党发出的重要警示,并且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四大危险”的提出客观上概括了新形势下执政党面临的风险所在,全体党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直面“四大危险”,保持清醒的忧患意识

从“七一”讲话到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短短的不到两年时间里胡锦涛同志反复警示“四大危险”,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同时,客观上也表明了在新形势下,少数党员干部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错位等危险迹象。纵观国际国内,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对于任何一个执政党来说都至关重要。所谓无风不起浪,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已经逐渐改变着以西方为首的世界格局,一些传统的西方强国以“中国威胁论”为理由,力图遏制中国的进步,其深层次的目的是激发本国的国民危机感,告诫国民不要懈怠并始终保持紧迫的心态,以免被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赶上或超越。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刘易斯·柯赛说过:“最初的敌人消失导致去寻找新的敌人,以便使群体可以继续从事斗争,从而维持住一个将陷入不再有敌人存在的危险的群体结构。”[1]92 这种“寻找外部敌人的工作不仅起到维持群体结构的作用,而且当受到干劲松懈或内部分歧威胁时它也能加强整体的团结”[1]93。这种时刻制造假想竞争对手的做法,一直是西方执政党保持国民竞争状态的政治策略。

二、“四大危险”的特点

化解“四大危险”的前提是要对其有全面深入的分析,“四大危险”的提出并非凭空想象,它既是对执政党在思想、能力、群众、廉政问题上暴露出的危险的反映,也是对执政党面临的党内管理危机的一种概括,“四大危险”有自身的特点。

(一)客观性

全球化时代下,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大环境是相同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的人类思想在各国政坛都客观存在。可以说“四大危险”的存在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各国政党必然面对的问题。

当前,中国党员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牢记宗旨,立足本职岗位踏实工作。但客观上也的确存在少数党员干部思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错位的危险迹象。在思想教育方面,一些党员干部由于习惯在比较顺利的环境中成长,缺乏艰苦环境下的锻炼,滋生了严重的个人主义、家长主义思想。在执政能力方面,有的党员不愿意学习、不善于学习;缺乏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和管理沟通协调能力。在群众问题方面,有的领导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对群众安危冷暖少有问津,对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久拖不决。在腐败问题上,有的党员干部经不住金钱、美色、权力的考验,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腐蚀了党的肌体,给党的形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四个方面客观存在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党面临的四大危险,若要不能妥善处理,就会出现亡党亡国的可能。

(二)相关性

“四大危险”各有不同,彼此之间相对独立。它们之间又彼此关联,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互为因果,相互交错,相互影响,相互强化 [2]。

如果领导干部时常精神萎靡、缺乏崇高的理想,一旦滋生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那么极有可能走向腐败的深渊。同时精神上的颓废也将导致工作中的差错,久而久之,必将无法妥善解决群众所关心的问题,渐渐远离群众。如果领导干部缺乏科学的管理能力,那么在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时,就不能给予满意的答复,必将疏远与群众的距离。执政能力的不足也可导致个人意志的消沉,在美色与金钱面前就无法抵制诱惑。同样的,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与其他危险之间也是相互影响与强化的。

(三)失民性

无论是精神上的懈怠、能力上的不足还是群众上的脱离和消极腐败,这四种危险都存在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失民性。

“精神懈怠危险”反映出观念上的失民性。一些领导干部从思想上就没有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对于百姓问题不闻不问,一旦发生重大问题就习惯装腔作势、百般掩盖、推卸责任。可以说精神上的危险是源发性的危险,一旦解决不了,必将后患无穷。

“能力不足危险”反映出工作上的失民性。领导干部的工作是面向社会群体的,因此领导能力的高低、管理是否科学直接决定着与群众的远近关系。“脱离群众危险”反映出作风上的失民性。“三公消费”、包养情妇、以权谋私等这些工作和生活上的不良作风都是丧失民意、民心的具体表现。从近期被撤职的领导来看,他们无不都存在作风不正问题,其结果必将失去民众的信任,其违法违纪的行径必将暴露于众。

“消极腐败危险”反映出权力上的失民性。官场之所以是腐败滋生的高地,原因就在于某些领导干部乐于滥用手中职权,依仗位高权重来进行金钱、美色交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新一代领导人以空前的魄力和决心,对领导层的腐败现象进行了坚决的打击。“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腐败问题得不到有效处置,“亡党亡国”的危险就迫在眉睫。

三、加强党内管理,化解“四大危险”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要更加加强自身的建设,以科学、完善的管理化解“四大危险”,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加强党内理想信念教育,化解“精神懈怠危险”

精神懈怠是任何长期执政的政党都要面临的重大考验。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研究了世界政党现象后指出,一个政党在革命时期充满理想,夺取政权后往往兴高采烈,继续为理想而奋斗,但这不过是一个“惯性”运动,不久就会出现激情的消退。世界上一些老党大党之所以在连续执政七十多年后迅速垮台,重要原因是党内出现了普遍性的精神懈怠。我们党执政已经六十多年,党内也有了精神懈怠的迹象,主要表现为: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忽视对理论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党内的精神懈怠已经影响到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化解党内精神懈怠的危险,从根本上说,要在党内倡导理想信念,把思想和力量统一到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上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巩固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根基;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社会的实际和党员干部思想接受的实际,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夯实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基础。

(二)创新党内人才竞争机制,化解“能力不足危险”

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我们党要站在时代前列,领导人民建设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提高执政能力。提高执政能力,既要提高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更要通过人才竞争机制使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逐步推进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把竞争机制引入干部选拔中去,使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提高了全党的执政能力,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但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违反党内民主原则、“一把手”直接决定领导干部升迁的弊端。解决党内“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内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创建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创新人才竞争机制,要完善选举制度、提名人制度、公示制度和罢免制度,“让能干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可以说,党内民主发展越充分,越能化解“能力不足的危险”。

(三)加强党的群众工作管理,化解“脱离群众危险”

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实践已经证明,政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脱离群众的危险也就越大,因而,化解“脱离群众危险”,是大党老党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首先,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执政党要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工作予以大力支持,充分利用和保护好信访工作。党的领导干部要勤下基层,注重调查研究,只有切切实实地了解群众真实情况,才能化解群众问题。其次,要抓好发展,以发展的方法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没有坚实的经济实力,改善民生尤其是解决困难群众的民生问题将是一句空话。只有实现跨越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才能为解决困难群众的民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再次,善于探索规律,把群众工作做成一门艺术。最后,要严于自律,敢于同各种脱离群众的不良现象作斗争。不断铲除滋生消极腐败现象的土壤,从机制和制度上解决问题。

(四)做好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化解“消极腐败危险”

纪检监察机关担负着对反腐倡廉工作的组织协调职责,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必须进一步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提高纪检监察机关的权威。首先,要改革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减少查处腐败和实施监督的中间环节及各种因素的干扰,强化其独立性;其次,要适当扩大赋予纪检监察机关对同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知情权、批评权等,强化其权威性;最后,进一步加强对纪检干部队伍的调整和培养力度,强化其专业性。

四、结语

历史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3]807。只有勇于面对“四大危险”,认真研究自身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以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党才能继续领导中国人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断前进,党的肌体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美]刘易斯·柯赛.社会冲突的功能[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2]林忠耿.简论化解四大危险[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1,(4).

[3]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许广东)

猜你喜欢

执政党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党”意识
柬执政党赢得议会全部席位
政治社会化视阈下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研究
建构科学合理的政党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强大应变能力使党总能踩在“点”上
列宁关于保持党的纯洁性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