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绿化道路规划设计探讨—以汉阴县双河口镇绿道为例
2013-09-25胡小凯吴昱涵梁园芳
胡小凯,吴昱涵,梁园芳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陕西 西安 710075)
1 概况
双河口镇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城北部、秦岭南麓28km处,镇域总面积79.82km2,镇区规划用地面积30.77hm2[1-2]。双河口镇因地处楼房河、梨树河两河交汇处而得名,全镇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在近年被列为陕西省政府确定的30个省级文化旅游古镇之一重点予以打造。
本研究力求充分利用双河口镇文化旅游古镇建设的良好契机,立足于全镇地理环境和各类资源特色,依托“秦巴驿站、将军故里”的文化品牌特色,运用乡村绿道规划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在双河口镇打造具有良好的生态性和交通性、突出的历史文化特色及地域识别性的镇域乡村绿道系统。
2 功能定位
2.1 连通城乡绿网,推进区域生态良性发展
双河口镇地处陕南秦岭山地区,境内有楼房河、梨树河两河交汇入清泥河,主要地形为山地,地势北高南低,高峰林立。境内生态环境良好,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为65%,适宜于各种动植物的生长。从环境角度分析,绿道的创建在城乡区域层次,可有效地重组双河口镇的自然生态系统,使镇域内的山林、农田、水系等串联为网,并与镇区绿地体系连为一体,起到保护与改善镇域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2.2 连通历史遗产,重塑“秦巴古道”文化特色
在历史陆路交通不发达时,双河口古镇上通西安,下达安康,是贸易往来的必经通道,也是繁华的商埠重镇。通过线形文化景观绿道的重塑,将镇域内的古建筑、遗址、名胜等点状历史遗产进行连接,建设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与展示功能的绿道体系,对保护双河口镇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绿道的建设不仅可缓冲人为活动对历史文化遗址所带来的破坏,还能够以线性的遗产廊道重塑双河口镇“秦巴驿站”的特色,使古时的通商要道转变为今日的文化之旅,也使古驿站重聚人气、重现风采。
2.3 连通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古镇品牌
双河口镇地处秦巴山区,使这里保留了大量原生态的民俗、生态环境及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可游性。但受交通条件的限制,线路沿线的景观基本未曾进行过开发。从游憩角度分析,以乡村绿道为切入点进行文化旅游古镇的建设,可为城乡之间、景区之间建立有机的连接,增强游览线路整体的有机表达,提高双河口古镇文化旅游的品质及影响力。
4 区段划分及设计引导
4.1 区段划分
图1 双河口镇绿道规划设计区段划分
4.2 设计引导
4.2.1 梨树河—清泥河绿道设计引导 梨树河、清泥河由东北向南穿过镇域,是区内重要的生态廊道。沿两河有镇内主要交通道路汉双公路,河道两侧还分布有双溪寺、驿站遗址、水么滩古栈道遗址、白龙洞遗址、地母庙等众多文化遗产景观,是镇域重要的旅游主线。规划梨树河—清泥河绿道控制宽度为河道中心线两侧向外拓展各200 m,内容包括对沿线河道的整治、沿线林带的建设、沿线乡村景观风貌的整治、历史文化景观的串联等内容。
图2 梨树河—清泥河绿道剖面示意图
①河道整治
河道整治包括河道清淤、河岸绿化、水污染治理等。整体风格应以能够体现陕南地方特色的自然风光为主,区别于城市滨水河道中的人工味。在条件允许的地段全部采用原生态的自然驳岸,并沿岸种植具有乡土气息的水生、湿生植物。同时,将沿途的水景资源与周边地区的植被、地貌等其他资源进一步融合,营造富有山间田园景致的生态水系。
在滨河的文化景观节点处,河道两岸可适当增加木栈道、亲水平台等景观设施,使绿道的建设不仅可丰富滨水景观、也可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一处可赏、可玩的线性绿色空间。
②沿线林带建设
河道沿线的风景林、经济林、防护林的建设包括在梨树河—清泥河绿道的规划控制范围内,对林相较差、老化的林带及品种单一的纯林进行改造,以及沿途荒坡裸岩的复绿等。通过封育保护、疏伐套种、补植套种等方式,进一步改善沿线林带模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使河流两侧的林带成为展示双河口镇自然风貌的门户。其中,风景林的建设以观赏效果较好的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在河道两侧营造季相变化丰富的景观林带;经济林以杏、梨等经济型乔木为主,为退耕还林的农民提供经济产业的支持;防护林以性状优良、长势较快的乡土树种为汉双公路两侧的行道树,起到隔离、防尘等防护功能。
③沿线乡村景观风貌的整治
以体现地方性文化为前提,对沿线村落、尤其是汉双公路两侧视线可达的乡村景观进行统一规划,改善沿途建筑外立面参差不齐、无序列性、外观杂乱的现状,赋予其陕南民居特有的文化元素和主色调,使这些村镇成为绿道中的亮点、美点。
④历史文化景观的整治
对绿道控制范围内的历史文化遗存应在保持其原真性的基础上,对其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进一步的美化及充实遗址景观的外环境。同时,沿线设置游步道串联各具特色的古栈道、古桥、古树等历史文化遗存,形成一条系统的、具有可达性的历史文化型绿道,同时,在途经村镇、旅游景点的地段,应与游憩场地安排相结合,设置游步道、休息设施等,并在绿道内规划统一的、具有地域识别性的景观标示系统。
4.2.2 楼房河绿道设计引导 楼房河由西北向南汇入梨树河,河道两侧分布有八角庙、灵官庙等旅游资源。河道两侧山势较高、交通不便、用地局促,故规划楼房河绿道控制范围为河道中心线两侧向外拓展各50m。规划楼房河绿道除具有与梨树河—清泥河绿道相同的河道整治、沿线林带建设、沿线乡村景观风貌整治等内容之外,以徒步景观道为特色组织线路,增加楼房河两侧文化遗产资源、乡土景观资源的可达性。
规划徒步景观道因山就势、随水而建,按河道两侧山体的自然走向和连接各景点而设。整条步道采用点线结合的方法,不但将此条线路上的各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也要使步道本身成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游览风景线,突出山水野趣,增加森林的色彩、层次和变化,达到“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的景观,为双河口镇增添一处具有自然野趣、融户外运动、休闲度假、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线性景观廊道。
图3 楼房河绿道剖面示意图
3.2.3 镇区绿道设计引导 梨树河与楼房河在镇区北侧交汇入清泥河,河道西侧为双河口镇的老街区,东侧为规划新区。规划镇区绿道控制范围为河道中心线两侧向外拓展各50m。内容包括滨水景观建设、老街区景观风貌整治及规划新区景观建设。
①滨水景观建设
对镇区河道进行清淤处理,修建防洪堤,并通过绿化景观对硬质驳岸进行软化处理。沿河道打造亲切、宜人的滨水景观,并通过空间的渗透使滨水绿地与老街区自然相接,提升老街区的景观品质。
②老街区景观风貌整治
图4 镇区绿道剖面示意图
在完整保存老街区的街巷格局和建筑形态等的基础上,通过建筑风貌控制、历史文化景观的再生等方式,对控制范围内的老街区景观风貌进行整治。重点对滨水的建筑立面及景观进行设计,传承老街区的文化底蕴。
③规划新区景观建设
河道东侧规划新区的景观建设以陕南新式民居为建筑特色,打造具有地域性的居住区景观风貌。在新区通过丰富的植物配置创造以绿为底的居住区环境,通过绿化环境的建设以满足儿童游憩、老年活动等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需求。
4 小结
双河口镇绿道规划设计基于现状特征从功能定位、区段划分及设计引导三方面提出了镇域内乡村绿道的建设构想,对于乡村绿道理论及陕西省乡村绿道网建设具有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意义。但绿道规划设计方法仅仅是绿道建设的一个方面,在实际应用中还需采取政策、法律、经济、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才能真正推动乡村绿道系统的建设与繁荣,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
[1] 刘文辉.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82-83.
[2] 刘文辉.浙江省乡村绿道发展模式创建[J].城市规划,2010,34(6):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