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清、敬、和、美”滋润人们精神世界

2013-09-25

茶博览 2013年12期
关键词:清茶茶道茶文化

舒 曼

2012年,在西安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先生根据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结合茶文化价值理念与时俱进、发展深化的自身要求,提出“清、敬、和、美”作为当今茶文化核心价值理念来加以推广。时逢今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之际,有命题作文“弘扬和培育清、敬、和、美当代中华茶文化核心理念,推进茶叶大国向茶业强国转变”作为高峰论坛的主旨。在行文之前,为了便于行笔,把目前中华茶文化圈内流行的茶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予以说明。

在中华茶文化的发展进程中,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一之源)提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后人曾以“精、行、俭、德”作为优秀茶人的标准和弘扬茶文化的行为准则。“精行”可作品行端正之解;“俭德”可作节俭美德之解。此关键点在于中国人重德。日本茶道精神有“和、敬、清、寂”四规,以此表明互相尊敬、和睦共处和隔绝尘世、清心洁身之意。韩国茶礼也有“清、敬、和、乐”与“和、敬、俭、真”等茶道精神作为茶文化核心价值。当代茶学大家庄晚芳先生把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廉、美、和、敬”,至今仍被中国茶文化界崇之、仰之、敬之。以后尚有诸多茶文化抑或是茶学专家陆续提出了更多的中华茶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如:“俭、清、和、静”之说,“正、静、清、圆”之说,“和、俭、静、洁”之说…… 凡此种种,都是为了通过饮茶的方式,以茶为媒,对社会进行礼仪教育和道德修养。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在“天下赵州禅茶文化交流大会”(首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上,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著名高僧大德净慧长老提出了中国禅茶文化“正、清、和、雅”四大精神,引起了世界茶、佛两界极大关注,得到了广泛认可,同时也已成为当今中华茶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得到传扬。人们之所以对此四字青睐有加,原因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教文化精华都凝练和统摄在了“正、清、和、雅”四字之中。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的精神集中体现在一个“正”字上(正是当下社会需要的“正能量”之解),道家文化体现在一个“清”字上,佛家体现在一个“和”字上,而茶文化中的人美、境美、茶美、水美则用一个“雅”字加以概之。古今茶人无不以品茗谈心为雅事,以茶人啜客为雅士。儒家主正气,道家主清气,佛家主和气,茶家主雅气。这四个字、四种气,大致可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中华茶文化精神,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与典范。

纵观各种中华茶文化精神的提法,暗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无论是“廉、美、和、敬”或“理、敬、清、融”或“和、俭、静、洁”等一系列思想体系,与日本茶道精神中“和、敬、清、寂”,以及韩国茶礼中“清、敬、和、乐”与“和、敬、俭、真”等思想,“其产生的背景,源头在道家,核心在儒家,发展在佛家”。也就是说,中华茶文化的发展是“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倡导清和、俭约、廉洁、求美、求真的高雅精神。

同样如此,“清、敬、和、美”四字,同属中华茶文化层面中“心态文化”和“行为文化”,属于形而上范畴。重新归纳和提出“清、敬、和、美”四字,既是对传统茶文化精神的继承和拓展,也是对当代茶文化核心价值理念高度概括的一种与时俱进。特别于今天,在某种意义上,“清、敬、和、美”要义可以成为社会道德沦丧的化育功能,担当着一种社会责任,更能成为人心归向的指导所在。

何为“清、敬、和、美”?概而要之,简单到可用八个字解读,即不浊、不蔑、不诤、不丑。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渐入一体化的时代,人们道德也开始沦丧,人与自然的契合行将接近崩溃的边缘。这就更需要我们推广中华茶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用“不浊、不蔑、不诤、不丑”的正确思想来加以引导。

(一)所谓“清”,是指以茶性至清为载体,上升到与人生处世哲学有关的“清”字上来。“清”字是中国传统文化道家思想重要体现,也是崇尚“道法自然”的心境所在。道家代表人物张三丰的《清吟》诗,实乃表明了清茶之心的本质,为一种“平常心是道”的素养和生活态度:“清茗清香清道心,清斋清夜鼓清琴。人能避浊潭清静,跳入云山不可寻。”由茶导清,意喻人生应有的清道之心。所谓“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张三丰在这首诗中的“清”字,是在清茶引领下让人渐入生活的妙境。

清者,为廉洁清白,清心养生;为清洁、清静、清寂。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我国古代清官的廉政之举,也是我们当今精神文明倡导的表现形式。1982年,首都春节团拜会上,每人桌前一杯清茶,既高尚又文明。为此《人民日报》头版发文《座上清茶一杯,国家景象常新》,显示出我们国家两个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可喜成果。如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清正、清廉”的廉洁奉公,“清白、清官、清誉”的廉政建设,“清茶一杯”的精神文明思想更值得提倡和加以延续。

一杯清茶之“清”,既使人清爽、清醒、清白、清新、清淡,又使人清洁、清香、清宁、清心、清凉。从另一层面来讲,“清茶一杯”亦反映清心健康长寿的作用。已故领导人朱德把清茶一杯称之为“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

清者自清,关键在于体现道德体系中的“不浑”。

(二)所谓“敬”,是指把“以茶敬客”的思想作为载体,继而上升到对自然万物的敬仰,以及人与人之间互相“敬重、尊敬、恭敬”的友好关系,并作为人们的行世准则。一个“敬”字体现的是茶之于“礼”的互敬价值和人们自身的行为规范。茶,教会每一个中国人待客之道、尊敬之道和礼仪之道。从茶文化的“敬”的角度上讲,茶文化浸润着文明、礼仪、尊重、平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敬道”。

曾经有人对目前就读的中小学生们做了抽样调查,用这样一种方式提问小学生:“不管有何种身份的客人去你们家做客,看到爸爸妈妈所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几乎98%以上的小学生异口同声道:“倒茶!”而对中学生的问法是:“客人到家,爸爸妈妈会让你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回答:“给客人倒茶!(敬茶)”这说明茶文化中的“客来敬茶”的待客之道、礼仪之道是那样根深蒂固在幼小的心灵上,也恰恰说明茶文化的“敬道”具有普世价值。以茶敬客,实际上协调了一种“互敬”的人际关系。茶道中“和”、“敬”、“融”、“理”、“伦”等,侧重于人际关系的调整,要求和诚处世、敬人爱民、化解矛盾、增进团结,以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倘若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都能遵循于茶道中的和敬友爱、平等尊重、和谐相处,将给人类文明带来无限生机。

茶由于本身的自然属性,产生了以茶为载体的茶文化,始终贯穿于社会文明道德的相互敬仰、敬爱为人的行为之中。中国古代“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等均属精神文明范畴,具有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功能。茶文化本是一种“敬”文化——

敬献一杯茶,是尊敬他人的表现;

敬奉一杯茶,是对大自然恩赐灵饮的感恩;

恭敬一杯茶,是对逝者的哀悼和怀念;

礼敬一杯茶,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敬慕;

赞美一杯茶,是对“人品即茶品,品茶即品人”的敬辞。

敬者自敬,关键在于体现道德体系中的“不蔑”。

(三)所谓“和”,是指以茶的“平等不二”和“中庸之道”以及“天人合一”等思想为载体,运用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的和谐关系上来。中国茶道中之所以设置“公道杯”,就是这种价值的体现。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道家谈“和”,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佛家谈“和”,体现在对恭敬心和慈悲心的培养;儒家谈“和”,体现在“人与人”及整个社会的关系上。茶文化主张“以茶修德”、“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基本思想,强调“和谐”、“和敬”、“和美”、“和平”、“和廉”、“和爱”、“和气”、“和俭”、“和善”、“和解”的义理。这些都应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世界的添加剂和润滑剂。

社会要和谐发展,关键在于人心的净化。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特点,具有不同的优势,彼此该怎样相处?是竞争、斗争、你死我活,还是合理竞争、和平共处,和衷共济?中国茶文化选择了“和”——“君子和而不同”。通过以茶悟道,告知人们和谐相处、和睦友善、诚信待人、公平正义和“平常心是道”的道理。实际上,几乎中国传统文化所有精髓,都回归和落脚在了“和合”文化的理论基础之上。不管是茶道,还是人道,都是“和”道,应该是整个社会和这个世界的运行之道——和则两立,不和则两败!

有人说:“一个‘和’字,不但囊括了所有‘敬’、‘清’、‘寂’、‘廉’、‘俭’、‘美’、‘乐’、‘静’等意义,而且涉及天时、地利、人和诸层面。在所有汉字中,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和’更能突出‘中国茶道’内核、涵盖中国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

把“和”的思想运用在茶事中,敬奉一杯茶,平等待人,相互尊重,相互和谐;把“和”的思想落实到生活中,就是净慧长老提倡的“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如何来架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的和谐关系呢?净慧长老有言:“以感恩的心来面对世界,以包容的心来和谐自他,以分享的心来回报社会,以结缘的心来成就事业。”这就是把“和”的思想落实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最佳体现。

和者自和,关键在于体现道德体系中的“不诤”。

(四)所谓“美”,是指茶文化中的茶道、茶艺、茶叶的内外之美,升华到人类社会生活及相关活动的美学境界。茶美、境美、水美、器美、艺美、人美、服饰美、景美,茶文化之美源自于自然之美、庄重之美、简洁之美、宁静之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世界的期盼。美是一种境界,美是一种素养。美,既注重美的形式,更注重美的内在体验。由此而旨归在人的心灵之美,这是美的极致。有人说:“追求美的形式是为了涵养茶人的精神境界,同时借助茶禅的艺术形式使茶事的参与者获得美的感受,以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而台湾林荆南教授将茶美解读为:“美是茶的事物,律是茶的秩序。事由人为,治茶事,必先洁其身,而正其心,必敬必诚,才能建茶功立茶德。”这说明“美”是茶文化所追求的重要一环。

“茶道”意境之所以美,不仅在茶艺的体验上,尤其在“功夫在茶外”的那种含蓄无穷的深处,这就是中国茶道的审美意境。无论是茶道之美,还是茶艺之美,目的就是为了美化生活、善化人心、净化社会与文化,最终回归到自然之美、人心之美、社会之美和世界之美。

美者自美,关键在于体现道德体系中的“不丑”。

“清、敬、和、美”作为茶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其意义和使命就在于促使人们养成健全的人格 ,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定位在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和关怀自然上。

“清、敬、和、美”这四种素养既是中华茶文化精神实质,也是人生自觉和利他的重要思想。如果能善用其心,日久岁深,不但能极大地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也将彻底改变我们未来的生命流向,能够为净化社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灯红酒绿的环境中,有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迫切需要“清、敬、和、美”这四种素养,给更多的人带来乐趣,带来清静,带来幸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和谐安宁和稳定。

“清、敬、和、美”四种素养,可以滋润人们精神世界,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崇尚的“四杯茶”,值得我们去追求和品味。

喝一杯“清”茶,茶汤中充满了人文精神,充满了天地万物的和谐相处;喝一杯“敬”茶,人间恩怨都会变成优化彼此身心气质的清香甘露,人间的互相尊重在把盏相敬中得到落实;喝一杯“和”茶,培养相互间推己及人的和谐胸怀,少一点冷漠,多一份慈爱;喝一杯“美”茶,以茶之美同所有人来共同美化我们的社会、美化我们的环境、美化我们的心灵和美化我们的生活。

“清、敬、和、美”,包含了人类生活中许多美好的情素。“清、敬、和、美”是一种沟通,一种亲近;是雪中送碳、理解关爱的一声问候;是甘苦同尝、荣辱共担的一种默契。“清、敬、和、美”还是一种宽容、善意和温情,有时甚至是一杯茶在手,一种相逢一笑尽释前嫌的气度。

“清、敬、和、美”的反面是“浊、蔑、诤、丑”,人的素养由“浊、蔑、诤、丑”到“清、敬、和、美”是一个长期修行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修养的过程。清敬和美,是为觉悟人生和奉献人生。中华茶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心性素养内容,其目的就是强化当下觉悟,实现从浊蔑诤丑,到清敬和美的转化。

“清、敬、和、美”这一种精神决定了中华茶文化具有哲学、宗教和伦理学的社会化育功能。中华茶文化精神离不开人文关怀,离不开人生日用,离不开禅的关照与感悟,离不开茶的精清、淡洁、涤烦、致和修养功夫。从这个角度来看,将当今茶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定位在“清、敬、和、美”这四个字上,恰到好处,既理事圆融,又雅俗同归。

中华茶文化有“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四大功能,将“清”融入感恩中,感恩大自然赐予的灵魂之饮,感恩万事万物给我们带来福祉;将“敬”融入包容之中,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来敬仰对方,以“宰相肚里能撑船”气度来敬重对方,最终到达互敬互助、互敬互重的彼岸;将“和”融入分享中,想到世间还有诸多苦难,想到社会还有种种缺陷,相互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和谐,最终达到和气生辉、和气生财的目的;将“美”融入到结缘中,以“美”的至味同所有人结茶缘、结善缘,让所有美德净化人生,祥和我们的社会。

总之,无论是“清”、“敬”还是“和”、“美”,其倡导的茶文化核心内容,共同之处就是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和睦,倡导爱国爱民、无私奉献、坚忍不拔、谦逊礼貌、勤奋节俭、廉洁奉公和相互尊敬,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充满活力、诚信友爱的真善美世界。这与当前我们国家所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和释放社会“正能量”是相融合的,既体现了优良传统文化,又反映了时代特点,显而易见,中国的茶文化是始终以建设和谐为基础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建设精神文明一个很好的载体。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这块深厚的土壤,从中发掘像茶文化那样的宝贵精华,并使之为我们所吸收利用。也因为中华茶文化的“清、敬、和、美”思想始终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之中,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给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广泛空间。因此,弘扬茶文化,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公民,是推动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当前很有现实意义。

将清心落实于生活,将互敬落实于当下,将和谐融化于世间,将美德融化于大众。□

摄/足奚

猜你喜欢

清茶茶道茶文化
陈琳作品《一口清茶,板栗飘香》
体验茶道魅力
民情茶室 清茶解民忧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茶道人生
一壶清茶蕴中华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