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对新生儿撤离呼吸机早期气道效果的观察
2013-09-25黄艾艾林镇群彭燕丽王燕玲
黄艾艾 林镇群 彭燕丽 王燕玲
雾化吸入疗法是现代治疗呼吸道疾病重要方法之一,随着呼吸机的广泛临床应用,雾化吸入也常用于撤离呼吸机的患者,不仅对有效及顺利撤离呼吸机、改善气道环境起到关键作用,还可以通过加强气道的湿化、雾化,促进气管、支气管分泌物排出,防止气道阻塞及肺不张,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新生儿成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本院NICU应用呼吸机的患儿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男39例,女17例,胎龄(37±2.6)周,出生体重(2500±146)g。实验组58例,男30例,女28例,胎龄(37±2.5)周,出生体重(2500±158)g。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再分为2组,A组28例,B组30例。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性别、体重、及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均有呼吸困难、吸气性呻吟、吸气三凹征及发绀等。入组标准:胎龄≥37周,体重2.5~4.0 kg,没有宫内感染,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2 方法 对照组:撤离呼吸机常规应用生理盐水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撤离呼吸机后常规予α-糜蛋白酶+生理盐水进行雾化吸入治疗;B组:撤离呼吸机前24 h开始予盐酸氨溴索(沐舒坦)+生理盐水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雾化吸入后的气道效果差异,并对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进行分析,PaO2、PaCO2及SaO2的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数据描述使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应用方差分析与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频数资料描述采用百分比(%)表示,使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实验组雾化吸入后气道效果比较分析 表1结果表明:实验组雾化吸入后气道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雾化吸入后气道效果比较分析[n(%)]
2.2 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比较分析 表2结果表明:实验组治疗后的动脉血气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比较分析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肺泡内的水气分压是相对恒定的,下呼吸道炎症时渗出增多,甚至出现肺泡水肿,使肺泡内的水气分压增加,氧气分压相应减少,可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1]。雾化吸入给药是一种理想的给药途径,该方法既有效避免注射给药或口服给药所具有的全身副作用,又能够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氧气雾化吸入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颗粒,随着患者的呼吸运动进入肺深部,起到消除炎症和水肿、解痉、稀释痰液、帮助祛痰,并且能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改善肺通道状况。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有利地避免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缩短了病情,是完全可以信赖的治疗手段[2]。随着气管插管呼吸机的应用,破坏了呼吸道黏膜的防御保护机制,造成非定居菌定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免疫力功能低下,在机械通气时下呼吸道黏膜受损,分泌物不易排出,极易发生VAP[3]。因此,做好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氧气雾化吸入有氧气作为动力,将雾化液吹入气道,可以使雾化液进入较小气道,在雾化的同时可以进行吸氧,缺氧者可以同时改善缺氧状况[4],可有效地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本研究运用雾化吸入达到湿化气道、减轻喉头水肿,稀释痰液,降低呼吸道反应性,减轻炎症,改善呼吸道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在雾化吸入治疗的过程中,严密监护、观察及同时详细记录血气分析结果、血氧饱和度变化等。主要风险有护士对雾化吸入的适时、适度掌握不足,患儿痰液粘稠或者患儿呼吸肌疲劳,可能造成严重的呼吸困难、喘憋,甚至窒息等。
近年来肺内给药系统发展很快,由于肺泡表面积大,肺泡上皮细胞通透性高、生物代谢酶活性比肝脏低、经肺吸收的药物无首过效应,肺可能成为全身性给药的理想场所,特别适合于活性高、在胃肠道和肝脏中容易破坏的药物,如蛋白质、多肽类药物[5]。本研究雾化吸入的目的是使药物作用于呼吸道,改善气道环境,进而改善肺的通气及换气功能,减轻呼吸困难,保持呼吸道通畅,平稳过渡到安全脱离呼吸机。通过新生儿呼吸机撤离早期进行雾化吸入气道效果的临床应用,患儿救治成功率不断提高,使更多的危重新生儿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及精心护理,提高了患儿的生存率。由此可见,雾化吸入可以明显改善气道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撤离呼吸机患儿的安全、平稳过渡到舒适脱离机械通气,具有关键的作用。
[1] 燕敬菊,畅国玉.超声雾化吸人疗法在下呼吸道炎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山东医药,2002,42(28):35-36.
[2] 曲红,张晓红.氧气雾化吸入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及护理.吉林医学,2000,27(2):217.
[3] 刘凌,同少峰.儿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检测及药敏分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6):1087.
[4] 刘素彦,阎秀华.雾化吸入的护理进展.实用护理杂志,2002,28(5):58-59.
[5] 徐鑫,汪小海.402A超声雾化吸人器连接呼吸机后雾化效果影响因素的模拟分析.医疗设备信息,2007,22(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