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15甲醇汽油的挥发性实验研究

2013-09-23张娟利张书勤张新庄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3年3期
关键词:蒸汽压辛烷值调和

黄 勇 张娟利 张书勤 张新庄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替代燃料,甲醇汽油以其价格低廉、辛烷值高、燃烧性好和高效清洁等特点,成为汽车代用燃料的发展方向[1]。甲醇分子间主要以氢键结合,饱和蒸汽压为32kPa,难挥发;汽油以纯物质存在时,饱和蒸汽压为50~75kPa。甲醇调入汽油后,与汽油中的轻组分形成沸点低、饱和蒸汽压大的共沸物,偏离理想液体的拉乌尔定律,甲醇汽油易挥发。高温下,发动机油路中的甲醇汽油易变为气体状态,由于相同体积下的气相油气浓度比液相时要稀,导致发动机中的混合气浓度较稀,燃油泵工作状态不良,发动机易熄火。

针对甲醇汽油饱和蒸汽压大、易挥发和发动机易熄火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对M15甲醇汽油进行馏程和饱和蒸汽压实验,分析甲醇汽油挥发性差的原因,探讨不同温度及基础油的调和比例对M15甲醇汽油饱和蒸汽压的影响,提出改变汽油基础油比例、加入添加剂及对甲醇汽油进行蒸馏催化改性等措施,改善M15甲醇汽油的挥发性。挥发性是反映燃料的损耗倾向、是否产生气阻和发动机启动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馏程和饱和蒸汽压是评价甲醇汽油挥发性的主要参数[2]。

1 实验结果与分析

1.1 馏程

取100mL M15甲醇汽油放入蒸馏烧瓶中加热,控制冷凝速率为4~5mL/min,记录从初馏点到终馏点的回收百分数,量取蒸馏烧瓶中的液体残余物。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M15甲醇汽油蒸馏数据Table 1 Distillation data of M15 methanol-gasoline

由表1可知,M15甲醇汽油的初馏点与93#汽油相差不大,10%和50%的馏出温度比93#汽油低。由于甲醇与汽油中的轻组分形成低沸点的共沸物,甲醇汽油易挥发,70℃以前的馏出量明显增加。

1.2 饱和蒸汽压

将调制好的甲醇汽油倒入蒸汽压测定器的汽油室中,汽油室与空气室相连接,浸入37.8℃的恒温水浴中,定期旋转振荡,测试蒸汽压。结果见表2。

表2 甲醇汽油的饱和蒸汽压Table 2 Saturated vapor pressure of methanol-gasoline

由表2可知,随着甲醇含量的增加,甲醇汽油的饱和蒸汽压先增大后减小。当甲醇含量为15%时,饱和蒸汽压最大,甲醇汽油的蒸发损耗变大,加大供油系统气阻的产生。

气阻指数表示燃料发生气阻的倾向,与燃料气性质、环境温度和汽车结构有关。气阻指数越大,高温下汽车发生气阻的倾向越大。根据气阻公式,由饱和蒸汽压(79.8kPa)和70℃以前的馏出体积(52%),计算M15甲醇汽油的气阻指数为121.4,说明夏季产生高温气阻的可能性较大。控制气阻指数不大于100,可基本避免夏季高温气阻的发生[3]。

2 挥发性原理

2.1 原理分析

根据Clapeyron-Clausius方程可知,蒸汽压是温度和组成的函数。在一定温度下,馏分越轻,轻烃组分越高,蒸汽压越大,越易挥发。汽油的组分[4]随着气化率不同而改变,轻烃组分由于沸点低、挥发度大而先气化,重烃组分含量增加,蒸汽压降低[5]。

当甲醇与汽油混合形成溶液时,甲醇分子间的氢键被破坏,分子间的吸引力减弱,甲醇与汽油中的轻组分形成沸点低、饱和蒸汽压大的共沸物,甲醇及汽油易从液面逸出,导致甲醇汽油的蒸发性变大。

2.2 温度对饱和蒸汽压的影响

饱和蒸汽压的变化不仅受汽油组分的影响,还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饱和蒸汽压增大。不同温度下溶液的饱和蒸汽压曲线见图1。

由图1可知,温度升高,分子间的热运动加剧,单位时间内从液面逸出的分子数增多,饱和蒸汽压增大。由于甲醇汽油组分复杂,在35~50℃下,甲醇和汽油组分的分子间作用活跃,蒸汽压增速较快,造成甲醇汽油的蒸汽压增大。当温度超过50℃后,汽油中的易挥发物质逸出,蒸汽压增速缓慢。

随着温度的升高,93#汽油的蒸汽压先逐渐增大,在35℃时增速变快,50℃后趋于缓慢。甲醇的蒸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于成分单一,相对于93#汽油和M15,其增速较平稳,变化幅度较小。

2.3 调和比例对饱和蒸汽压的影响

为说明甲醇调和比例对甲醇汽油饱和蒸汽压的影响,取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的数值,作甲醇汽油的饱和蒸汽压与甲醇体积分数变化曲线如图2。

由图2可知,随着甲醇体积分数的变化,不同温度下甲醇汽油的饱和蒸汽压变化趋势一致。添加甲醇体积分数为5%时,饱和蒸汽压上升10%左右;甲醇体积分数为15%~25%时,不同温度下的甲醇汽油的饱和蒸汽压均达到最大值;随着甲醇体积分数的增加,甲醇汽油的饱和蒸汽压逐渐降低,直至接近甲醇的饱和蒸汽压。

3 应对措施

针对甲醇汽油稳定性差、挥发性大和易产生气阻等问题,采取改变基础油比例、加入添加剂和蒸馏催化改性等措施,改善M15甲醇汽油的挥发性。

3.1 改变基础油比例

催化汽油[6]和重整汽油是某企业成品汽油的主要调和组分,分别占62.8%~84.5%和15.5%~37.2%。其中,催化汽油中轻馏分的辛烷值高,重馏分辛烷值低,烯烃含量高,芳烃含量低;重整汽油的辛烷值分布、烯烃和芳烃含量与催化汽油相反。见图3~图4。

采用催化汽油和重整汽油作为基础汽油的调和组分,改善全馏分上辛烷值的分布,降低烯烃、芳烃含量,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同时,甲醇调入汽油后,产生蒸汽压调和效应,甲醇汽油的蒸汽压比基础油有明显升高[7]。甲醇在催化汽油和重整汽油中的蒸汽压调和效应见表3。

表3 甲醇的蒸汽压调和效应Table 3 Blending effect of methanol vapor pressure

当甲醇加入量为5%时,催化汽油的蒸汽压最大,为82.3kPa;甲醇加入量为10%~15%时,重整汽油的蒸汽压最大,约36.7kPa。以93#汽油为例,按照催化汽油与重整汽油的调和比例 (5~5.5)∶1,测试M15甲醇汽油的馏程、饱和蒸汽压、芳烃和烯烃含量等,均符合甲醇汽油的标准。见表4。

表4 改变基础油比例的M15甲醇汽油性质Table 4 Properties of M15 methanol-gasoline by changing base oil proportion

3.2 加入添加剂

采用高沸点、低蒸汽压的添加剂是改善甲醇汽油挥发性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向甲醇汽油中加入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调和为 M15-1、M15-2,降低甲醇汽油的蒸发温度和饱和蒸汽压,提高汽车的冷启动和暖机性能。见表5。

由表5可知,加入添加剂后的M15甲醇汽油的馏出温度降低,使甲醇汽油在常温下能较多地蒸发,油气混合均匀,燃烧放出较多热量,发动机升温时间短,加速性良好,对发动机的磨损影响较小。M15-1和M15-2的饱和蒸汽压低于 M15空白样(79.8 kPa)和M15甲醇汽油标准(冬季≤90kPa,夏季≤86kPa),蒸发性较小,轻质馏分不易挥发,蒸发损耗减少,产生气阻的倾向小,一定程度改善甲醇汽油的挥发性,满足车用M15甲醇汽油的标准。

表5 加入添加剂的M15甲醇汽油性质Table 5 Properties of M15 methanol-gasoline by adding additives

3.3 蒸馏催化改性

汽油中的低碳烷烃和烯烃的辛烷值(RON)大于90,饱和蒸汽压较高,易挥发。而环烷烃和带支链烷烃具有辛烷值较高、饱和蒸汽压低和不易挥发等特点,是理想的汽油调和组分。见表6。由表6可知,将M15甲醇汽油蒸馏分离出轻、重组分,将轻质组分送入装有Hβ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的反应器,在温度90℃、压力1.0MPa、空速1.0 h-1、油气比0.3∶135的条件下进行催化改性,切割出初馏点至90℃的轻质组分。改性后的轻质组分再与重质组分混合得到M15甲醇汽油,饱和蒸汽压由75~76kPa降至64~66kPa。

表6 不同烃类的饱和蒸汽压和辛烷值Table 6 Vapor pressure and octane number of different hydrocarbon

利用气相色谱仪检测M15甲醇汽油,得到主要挥发性组分的色谱峰数值。其中,甲醇、2-甲基戊烷、MTBE、苯、甲苯、正辛烷和对二甲苯等组分是引起M15饱和蒸汽压过高的主要物质,甲醇、2-甲基戊烷和MTBE是三种主要的挥发性物质[8]。

4 结 论

(1)甲醇与汽油混合形成溶液,甲醇分子间的氢键被破坏,与汽油中的轻组分形成沸点低、饱和蒸汽压大的共沸物,甲醇汽油易挥发;

(2)温度升高,分子间的热运动加剧,单位时间内从液面逸出的分子数增多,甲醇汽油的饱和蒸汽压增大;

(3)采取改变基础油比例、加入添加剂的方法,可有效降低蒸馏温度和饱和蒸汽压,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改善甲醇汽油挥发性的方法;

(4)考虑选择Hβ沸石分子筛催化剂,对 M15甲醇汽油进行蒸馏催化改性,减少易挥发组分,降低饱和蒸汽压10kPa左右。

[1]申威,张阿玲,韩为建.车用替代燃料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对比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6,26(11):148-152.

[2]杨建军,黄海波,曾东建,等.低比例甲醇汽油蒸发性研究[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07,4(100):40-43.

[3]吴黎明,王志强,张晴,等.M15甲醇汽油高温气阻倾向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7(53):27-30.

[4]任连岭,熊春华,杨冰,等.汽油的化学组成与理化性质的定量关系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1,40(6):620-624.

[5]朱玲,陈家庆,柳岩,等.汽油挥发过程的试验分析[J].车用发动机,2011,2(193):68-71.

[6]许娟,刘宗社,夏俊玲.催化裂化汽油烷基化脱硫技术研究及进展[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1,40(1):54-57,62.

[7]李文乐.甲醇汽油在国内外应用情况及分析[J].化工进展,2010,3(29):457-464.

[8]杨俊召,贾广信,吴耀曲,等.M15甲醇汽油轻组分催化改性工艺条件研究[J].煤炭转化,2010,4(33):78-81.

猜你喜欢

蒸汽压辛烷值调和
五味调和醋当先
普通玉米、糯玉米和蒸汽压片玉米对生长猪能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Orlicz空间中A-调和方程很弱解的LΦ估计
质量比改变压缩比的辛烷值测定机
PNNL开发车载分离技术将乙醇从汽油中分离出来使辛烷值随需变化
从“调结”到“调和”:打造“人和”调解品牌
蒸汽压片玉米加工工艺及其在肉牛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调和映照的双Lipschitz性质
研究法辛烷值和马达法辛烷值对直喷汽油机性能的影响
页岩中甲烷虚拟饱和蒸汽压的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