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令人物呼之欲出的动作

2013-09-22晓君

学习报·八年级语文人文阅读 2013年33期
关键词:陈奂生乌龟橘子

晓君

【名家佳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选自朱自清《背影》)

他心里反反复复,踌躇不决,斗争了整整一个钟头。三点敲过了。他重新睁开眼睛,忽然坐了起来,伸手去摸他先头丢在壁厢角里的那只布袋,随后他垂下两腿,又把脚踏在地上,几乎不知道怎么会坐在床边的。他那样坐着,发了一阵呆,房子里的人全睡着了,唯有他独自一人醒着,假使有人看见他那样呆坐在黑暗角落里,一定会吃一惊的。他忽然弯下腰去,脱下鞋子,轻轻放在床前的席子上,又恢复他那发呆的样子,待着不动。

(选自雨果《悲惨世界》)

他猛拍了钱雄飞的心窝一掌,打得钱双眼翻白。就在这响亮的打击声尚未消失时,他的右手,操着刀子,灵巧地一转,就把一块铜钱般大小的肉,从钱的右胸脯上旋了下来。这一刀恰好旋掉了钱的乳粒,留下的伤口酷似盲人的眼窝。赵甲按照他们行当里不成文的规矩,用刀尖扎住那片肉,高高地举起来,向背后的袁大人和众军官展示。然后又展示给操场上的五千士兵。他的徒弟在一旁高声报数:“第一刀!”

(选自莫言《檀香刑》)

一觉醒来,天光已经大亮,陈奂生肢体瘫软,头脑不清,眼皮发沉,喉咙痒痒地咳了几声;他懒得睁眼,翻了一个身便又想睡。谁知此身一翻,竟浑身颤了几下,一颗心像被线穿着吊了几吊。他用手一摸,身下贼软;连忙一个翻身,低头望去,证实自己猜得一点不错,是睡在一张棕绷大床上。陈奂生吃了一惊,连忙平躺端正,闭起眼睛,要弄清楚怎么会到这里来的。

(摘自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借鉴点】

动作描写,几乎是刻画人物不可缺少的重要技巧。这种描写技巧之所以如此受青睐,主要在于它不仅能够展示人物性情,还能巧妙地表达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品读上面这几个精彩片段,我们至少可以学到三种实用的

技巧。

技巧一:动作之中显个性。性格不同,人物的动作也各有区别。如同样是走路,性格急躁的人总是风风火火,性格温和的人则不缓不急;同样是笑,含蓄的人笑不露齿,直率的人则哈哈大笑。唯有扣住人物的个性刻画,动作才会个性鲜明。正如《檀香刑》里的这个片段,作家并没有直接点明杀人之残酷,但通过一“拍”、一“打”、 一“操”、一“转”等一系列动作,让刽子手杀人不眨眼的形象躍然纸上,也深刻地反映了那个黑暗时代的可怕现实。

技巧二:动作之中见情感。借人物动作表达情感,是记叙文最为常用的技巧。或许就是那么一个寻常的动作,便能将父母之爱、师生之情、同学之谊展示得淋漓尽致。正如朱自清《背影》里的这个片段,写父亲过铁道时,无论是那一“探”、一“穿”,还是那一“爬”、一“攀”,或是一“缩”、一“倾”,让父爱如山的形象顿时如在眼前;写父亲回来时,一“抱”、一“放”的动作,更是令人潸然泪下。父子之情在一系列动作之中展示得美不胜收了。《檀香刑》里的片段也是如此。那边在残酷地杀人,这边却或“高高地举起来”,或“高声报数”,仿佛在进行一场表演,人物内心之冷漠与残酷,由此可见一斑。

技巧三:动作之中露心迹。人们常说,“言为心声”。其实人物的动作,也是心迹的一种表露。正如你高兴时会手舞足蹈、失落时会泣泪涟涟一样。这一特点,在《悲惨世界》与《陈奂生上城》这两个片段里表现得极为形象。前者,用“睁”“坐”“摸”“垂”“踏”等一系列动作,反映出人物“踌躇不决”的内心波澜;后者,用“咳”“翻”“摸”“望”“躺”“闭”等一系列动作,衬托出人物“惊讶不安”的情绪起伏。这种借动作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技巧,含蓄典雅,形象逼真,能令文章顿然生色。

【快乐仿写】

语文老师张sir朗读闻一多的《最后一课》,情绪激昂,极为投入。情到感人之处,不由大声吼道:“是特务的你站出来!”声音刚落,慧文“哗”的一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全班一惊,无不莫名其妙。

张sir事后细问缘由,他说:“昨天支持男足过度,哪知今天上课竟与周公约会去了,听张sir一叫,想也没想就站了起来。唉!”说着肩一耸,头一偏,摆出一个痛苦状,惹得我们大跌眼镜。

(张晶《语文课上趣事多》)

她一手将我的脚捧在手心,一手轻轻搅动盆中的水,自言自语道:“还是有点烫呢!”片刻后,她掬起一小捧水,往我的脚心撩着。暖暖的,柔柔的,像是有一股暖流从脚底滋生,又涌上心头。我低下头去看她,她正缓缓地把我的脚放入水中。然而她并非教科书或文学作品中所写的那般老。她的双手依然细嫩白皙,她的秀发依然乌黑亮泽,她的肌肤依然富有弹性。不!我对自己的想法有些不满意了,不一定青春逝去,容颜不再的才是母亲,不一定鱼尾纹爬上眼角的才是母亲。(胡海滨《因为有爱》)

他习惯性地瞧瞧黑板,眉头悄然皱了起来:“今天谁值日?”此话一出,吓坏了值日生,弄得那位本就胆小的学生连跑带爬地扭到讲台上,不要命地工作起来。值日生虽然有些紧张,却也不敢大意,细心地把黑板擦得发亮才肯下来。罗老师一直静静地站在边上,像观看一场表演似的,待那受难的同胞解放之后,他用手在黑板上轻轻一点,略微一吹,才开始书写他那飘逸的板书。

(张亮文《罗先生轶事》)

那天,全校一千多人聚集在大会堂,翔和几位高手一起出场了。由于比赛实行的是一比一的淘汰制,看到其他同学镇定自若的神态,我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翔的第一道题目是背诵《忆江南》,见到他运气这么好,抽到如此简单的题目,我才暗暗替他松了一口气。可翔左顾右盼,手足无措地乱抓了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来,正当大家起哄时,他竟然念出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句子,弄得台下笑声震天。

(刘霞《都是作弊惹的祸》)

平坦的沙丘,我独自仰望天空,月光被乌云笼盖,星斗也钻进了那厚厚的云层,没有虫鸣鸟叫,也没有风的笑声,一切都是那么静,我不由得打了个寒战,两手紧紧地搂住了膝,不争气的泪水又落了下来,脑海再次被那无颜面对的考试分数填满。你来了,走得很轻,我似乎听不见你的声音,直到你用温暖的大手给我披上外套,缓缓坐在我的身旁,将我搂入怀中:“怎么?还在想成绩的事?”我机械地点点头,不敢再看你的眼睛。“放心吧!一切都会过去的,你不是常说明天会更好吗?相信自己。”

(张航《记忆里的风景》)

星期天下午,我到步步高超市门口,准备进去买吃的。这时,一个小青年从超市里走了出来,他一手提着一大袋食品,另一只手拿着几枚刚找回的硬币,有节奏地抛着。突然,一不留神,“嘣”的一声,手中的一枚一角钱硬币掉到了地上。那个小青年瞅了一眼硬币,不屑地说:“一毛钱,不要啦。”还飞起脚把硬币踢开了。硬币骨碌碌地滚呀滚,一直滚到人行道上。

(张唱《找回自我》)

【片段升格】

想一想,一个人如果不让他活动起来,怎么能够吸引别人的目光?下面这个失误片段,问题存在于哪些方面呢?请稍作思考。

上课的时候,“乌龟”同学总是坐不住,前后左右的同学都是他攻击的对象。兴奋的时候,他敢与前面的男同学一起玩游戏,胆子真不小;不高兴的时候,就爱拿女同学开心,据我统计,以他为圆心,周边三米之内的女生都受过他的干扰。有时,弄得人家哭起来,他还在一边幸灾乐祸,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位同学,既然像“乌龟”,那么他的动作肯定与“乌龟”有几分类似之处,可作者恰恰忽视了人物动作的刻画,一方面没有展示“乌龟”同学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没有展示出他与同学妙趣横生的故事。相比之下,升格之后的这段文字,效果便大不一样了。

他颧骨特高,眼皮耷拉着,特像漫画里的那只“乌龟”,大家也就送给他这个雅号。一上课,这只“乌龟”便开始活动了。刚与后座的男生交过手,他又与前排的女生逗开了,“喂,借红笔用一下。”女生显然不乐意,衣服被扯了半天也不見动静。他并不着急,大咳一声后,轻轻地说:“不会这么小气吧!”看到全班的目光都聚集到了自己身上,女生涨红着脸,只好乖乖地交出了“宝贝”。

这位“乌龟”同学,可谓魅力四射了吧?除了形象酷似乌龟之外,他的动作也颇有意思。教室里,他时而“逗”,时而“扯”,时而“咳”,同学们被他耍得团团转。幽默风趣的言行,让这位活泼可爱的同学跃然纸上。用这样的方法写人,谁不喜欢呢!

猜你喜欢

陈奂生乌龟橘子
橘子沉浮记
从文学到舞台,陈奂生人物形象的转变
——评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
漂浮的橘子
橘子的自述
分橘子
陈奂生与当下农民精神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