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片为何不“撞杉”

2013-09-22

学习报·八年级语文人文阅读 2013年33期
关键词:花盆松树杨树

荷叶是圆的,韭菜叶是长的,枫叶一副巴掌样……不同植物的叶片形状不一样,即便同一棵树上的叶片形状也会多少有些不同——构树上的叶片,有些是卵形,有些则形如钢锸。世界上究竟有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它们的功能既然都是光合作用,为什么要“设计”出多样的形态?

基因决定叶片边缘的差异

2011年,京都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专家小山知嗣率领的研究小组,找到了与叶片边缘形态有关的一组基因。这是一组被称为TCP基因的特殊基因群,这组基因的活跃程度,决定了叶片边缘锯齿的深浅——牛菜的叶片边缘相对平滑,而玫瑰的叶片边缘却

有很多小锯齿,这样的区别就是这组

基因在起作用。不过植物把叶片“裁

剪”成不同的形状,是因为生存的需要。

流行哪一款,环境说了算

水分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根本,植物叶片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生活环境中的水分状况。

在干旱炎热的地区,植物都拥有极强的储水能力,这些植物的叶片普遍都变得很厚实,在形状上更接近于棒状,或者密实得像橡胶片一样。这类叶片的内部具有发达的海绵组织,用以囤积大量水分。除了这些储存水分的厚叶片,还有以松树为代表的针状叶、以柏树为代表的鳞状叶,这些叶片丢失水分的比率很低(蒸发量很小)。对比一下走进松树林和杨树林的感觉,你肯定会觉得到杨树林更凉爽一些,因为杨树会让更多的水分变成水蒸气,同时也就带走了更多的热量。当然,相对松树来说,种植杨树也就更费水,杨树会大量抽离土壤中的水分。

除了与水分的斗争,叶片还要应对温度的压力,特别是来自低温的压力。相对于干旱和水分来说,温度对叶片的影响会小一些,但是,在寒冷地方生活的植物叶片更小,表皮层也更为发达,这样有利于它们保持适当的温度。

植物叶片的形态(注意,是形态,不是形状)确实会受到环境的实时影响。比如说,在低光照条件下,桃树的叶片会变得更薄、更宽大,同时还伴随着叶绿素a和叶绿素b配比的变化,以此来弥补光能密度不足带来的损失。当然了,叶片的形状还是桃树叶片的模样。

特殊用途,特殊形状

还有一些叶片具有特殊的用途。我们熟知的捕蝇草和猪笼草的叶片会变成“夹子”和“瓶状陷阱”,用来捕捉昆虫,补充营养。眼树莲属的植物就更为高明了,它们的一些叶片变成了盒子状的“小花盆”。在这些特殊的叶片中,可以储藏水分,甚至有的品种还有共生蚂蚁搬来土壤填入“花盆”,眼树莲的附加根就扎入这些“花盆”里。一个个叶片成了真正的储藏室,不仅可以额外得到蚂蚁搬运来的泥土中的营养,还可以靠储藏的水分度过干旱季节。

同木不同叶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多半也是因为遇上了特殊情况而发展出来的特别能力。比如,我们常见的圆柏,它的植株基部的叶片是刺状的,而植株上部的叶片则是鳞状的。实际上,经过亿万年的自然选择过程,每种叶片都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殊结构。目前,我们只能从了解它们的具体功能入手,研究功能与基因,为改造人工作物和“制造”适于太空生长的植物打基础。

(选自《读者·校园版》)

【阅读练习】

1.文章的标题有哪些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解釋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叶片为何不“撞衫”

(2)不过植物把叶片“裁剪”成不同的形状,是因为生存的需要。

3.请结合文章内容阐释植物叶片不“撞衫”的原因。

(参考答案见下期二、三版中缝)

猜你喜欢

花盆松树杨树
松树郁郁 松树苍苍
跟踪导练(五)
搬花盆
杨树山漫画作品欣赏
杨树上为什么会有许多“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