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生态环境中心的环境教育
2013-09-22北京市地震局张英
北京市地震局 张英
京都生态环境中心
京都作为耳熟能详的《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地、日本的古都,有着环境节能、生态保全研究的传统与风气,如京都大学非常重视环境教育,不仅每年出版校园环境白皮书,还率先试行征收环境税。值得一提的是,暑期校方为实现节能指标,采取电梯减半运行,空调设定温度,规定时期关闭办公楼等举措;也有着诸如京都环境保全中心等教育场所,作者通过参访,以管中窥豹。
活动海报
京都生态坏境中心(环境保全中心)是为纪念防止地球温暖化召开的京都会议(COP3)而建造、具有展示、教育功能的综合性设施,旨在为城市、组织和市民之间彼此交流、合作提供一个活动场所。这是环保节能型建筑的典范,采用了很多环境友好型的技术和产品。从项目开始规划时,一些有学识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及环境NGO人员就参与到项目中、整个方案可以说是大家共同参与完成的。设计初衷是计划将建筑本身也建成一个可供展示的样板建筑,所以外墙上采用外部隔热和建筑主体蓄热辐射冷暖空调房相结合的方法;其次,还采用了太阳能发电,液压热泵、冰蓄热、雨水再利用、光引导百叶等自然能源措施,旧木料再利用,酚酞泡沫塑料隔热材料、氨冷媒预制混凝土板材等材料的应用,尽量使用环保型材料,同时还引用很多可以降低环境负荷的工艺技术,努力做到把这些节能措施、环保技术以简单明了易懂的方式展现给大家。现对市民免费开放,主要参观者为学生。
日本非常关注垃圾问题,该中心在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的时候,并不是简单罗列枯燥的数据和事实进行灌输,而是通过诸如设置分别装有不同年代、有代表性垃圾样品的垃圾箱,通过形象直观地展示,让受众了解到不同年代垃圾的种类、数量及其变化,使学生自觉关心垃圾问题,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树立环保理念,并从自身做起进行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走在由垃圾组成的展示品间,非但丝毫不觉得传统意义上垃圾的脏、乱,反而更能发现某种美的存在,这也提示我们应尽快改变传统观念中对垃圾的看法,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植物材料展示
生态树展示
建筑物墙壁使用材料的展示很直观,家庭生活垃圾的展示同样很有创意。除此之外,还有活动室,有课外活动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来访者也可以自主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进行学习;楼顶花园也很有特色……总之,建筑构造生态、展示设计合理、学习活动丰富、教育效果良好。
墙壁使用材料展示
生活垃圾展示
几点启示
1.加强环境教育基地的软件建设。国内一些环境教育基地从硬件上来讲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在推广普及、标准化建设的同时,要避免重复、过度建设,而是应该在其他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如合理规划设计环境解说系统,开展解说员培训,促进其专业发展,通过环境解说解说设施标准化、解说词规范化,共同促进公众环境教育的开展。
活动教室
图书馆
2.与学校课程相联系,开展课外活动。环境教育基地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而有效地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及其他受众通过参与其中而自主学习,实现自由发展。
3.对灾害教育的启示。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对“病”、“灾”的忌讳,加之灾害教育表面看起来不如环境教育“美好”,比较神秘、可怕,人们往往不愿意主动、积极地接近防灾减灾工作,同时,防灾减灾类的社团、志愿者等非政府组织发展较滞后,但从一定意义上讲,灾害教育也可以很美、防灾技能可以救命。灾害教育可以从环境教育中借鉴一些已有的经验,如教育活动应联系生活实际、形式应多样化、多设计体验式活动等,同时注意场馆建设不可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