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灌溉规律分析
2013-09-21李军平
李军平
(宝鸡峡管理局,陕西 宝鸡 712000)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各不相同,因此麦田的灌溉要求不一。在北方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生长季节的降水量是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生长和高产的需要,必须进行多次灌溉。我省关中地区年降水量大约在600mm左右,但雨量的分布极不均匀,常出现秋雨多、春冬干旱,夏与不稳定的情况,如表1所示。小麦生长期降雨年平均为251.7mm,小麦的耗水却为465mm,相差213.3mm,尤其从拔节—成熟这一期间,耗水量占整个总水量的62%。这期间正值春季干旱,小麦生长经常受到水分不足的威胁,影响产量的提高。所以进行小麦灌溉时非常必要的。
1 播种灌
播种灌水,又称底墒水,是在秋旱特别严重、土壤表层含水率很低,小麦出苗有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小麦足墒下种是保证全苗夺高产的关键之一。群众经验说:“麦种泥窝窝,来年吃白馍”。播种水的作用,主要是提供麦粒发芽出苗所需要的适当水分,同时有利于提高耕作播种质量,改善苗期的营养条件,促进苗全、苗匀、苗壮。据试验,当0~10cm土层内的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5%~78%时,小麦出苗最好,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发芽出苗。一般认为土壤表层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时,应灌好播前水。据调查,棉花、小麦灌底墒水,在秋旱年份能增长40%。
播种灌水必须注意灌水时间。灌水的适宜时间,应根据土质、整地方法和播种时间来确定。沙土地可在播前灌水,晚茬地可在作物收获前灌水。播种灌水定额一般为50~60m3/亩。要严格控制定额,否则会推迟播种时间也造成水量浪费。
2 冬灌
冬灌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很有利,增产效果显著,是小麦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灌水,其原因是:
(1)有利于盘根分蘖。从表1记载可以看出冬季降雨宝鸡峡灌区平均19.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2%。这对小麦的盘根、分蘖极为不利。而冬灌过的小麦,由于得到充足水分,不仅满足小麦的生理需水,而且促进了肥料的溶解转化,有利于小麦早分蘖、多分蘖,根系生长好。
(2)蓄水保墒,起到春旱冬抗的作用。春季小麦返青后,耗水量大,而又常出现旱象,冬灌过的小麦,由于冬季地面耗水量少,可以储蓄到来年春季,起到隔年墒。据宝鸡峡灌溉实验资料统计分析,在3月上旬测定1m以内土壤水分的平均值:冬灌溉过的为19.0%(占干土重),较不冬灌的16.7%高出2.3%。
(3)冻消松土,改良土壤结构。冬季麦田的冻消作用于土壤含水量大小有关,如土壤表层水分过低就起不到冻消松土作用。冬灌过的麦田土壤水分含量高,经过冻消作用后,地面形成一层假团里层,有利于增温、保墒。特别对回茬麦田,整地粗糙,土块大,空隙大,经过冬灌可塌实土壤改良结构,促进买根生长。所以群众说冬灌是:“无墒灌墒,有墒灌土。”
(4)平抑地温,减轻冻害。地温的变化主要受气候的影响,但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地温的变化。因为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大,水的吸热量多,吸热散热也慢,所以冬季气温变化虽大,但含水量大的土壤温度却变化较小。因此,冬灌能起到平抑地温的作用。据测验,一般冬灌比未灌的麦田地温高1~2℃。
表1 宝鸡峡灌溉区各地年、季间降水量平均分配百分率
从表2实验资料可明显看出,冬灌宜早不宜迟,冬灌时间对小麦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如11月份冬灌的,历年平均增产率最高为15.88%,12月份次之为8.7%,元月、2月则极不稳定,这说明在关中地区最适宜的冬灌时间应在11~12月内进行。
冬灌的用水量,每亩60~80m3为宜。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灌水量一般要少。冬灌还可以结合施肥,更有利于小麦越冬生长。
表2 宝鸡峡灌区历年小麦冬灌时间试验对比结果
3 春灌
春灌包括:返青、拔苗、抽穗灌浆、麦黄等不同生育期的灌水。
(1)返青水。返青水有促返青、巩固冬分蘖,争取早春分蘖的作用。返青水的效果受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是否需灌返青水,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没有冬灌或者土壤墒情较差,分蘖不多,群体不够大的麦田,都可浇返清水。一般关中浇返青水的时间在土壤冻结层全部化透以后,活在表土下5cm平均低温稳定在5℃以上时开始灌水为宜。浇水顺序一般是先浇土质松散,地势较高,墒情较差的麦田,并注意浇水后适时中耕保墒,追施肥料。返青水罐定额一般在30~50m3/亩适宜。
(2)拔节水。小麦拔节孕穗期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很旺盛,消耗养分和水分都较多,对水,肥及光照等条件十分敏感,这个阶段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31%左右,同时此期温度上升快,蒸发较大,应结合施肥浇好拔节水,以满足拔节后根、茎、叶、穗多种器官迅速生长的需要,这对争取穗大、粒多创造高产有很大的作用。因此,这一水是小麦生长中的需水临界期。拔节水的适宜灌溉水时间,应根据苗情和墒情而定。本着壮苗晚浇:弱苗早浇;群体大晚浇:群体小早浇的原则。如土壤水分下降到占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下,应及时灌水。
(3)抽穗灌浆水。小麦抽穗期,叶面积要增大好几倍,这时气候升高很快,叶面蒸腾和土壤蒸发都很大,耗水多,土壤水分充足,才能够促进小麦的生长。如缺少则造成扬花不好,受精不良,穗上粒少,产量低。小麦进入扬花、灌浆期后,若土壤水分不足应按墒情及时灌水,但灌水量不宜过多,每亩控制在30m3/亩即可。
(4)麦黄水。这是小麦腊熟期的一次灌水。此时土壤水分适宜,可以加强光合产物的积累和运转,对促进籽粒饱满,提高产量有一定作用。在我省关中地区,小麦蜡熟期常有干热风危害。由于空气湿度猛烈下降,空气温度急剧上升,可使小麦强烈蒸腾失水,使根系吸水能力小于蒸腾,造成青干,籽粒瘦秕,干粒重下降。所以,灌麦黄水一般可增产10%左右,同时,还能给晚秋作物播种提供良好的底墒条件。麦黄水最好在小麦收获前10天左右进行,灌水量不宜过大,一般每亩40m3左右为宜,并要注意天气预报,做到无风抢浇,雨前停浇,避免倒伏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