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区10 932名普通居民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13-09-21王午喜屈宗杰朱爱冬
王午喜,屈宗杰,朱爱冬
(1.重庆市南岸区妇幼保健院内分泌科 400061;2.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400061)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中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糖尿病的流行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性卫生问题。而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是其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其发病与许多危险因素相关[1]。2型糖尿病(T2DM)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而且因其起病隐匿,早期就诊不易,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2]。因此,针对社区探讨糖尿病发病率和病因,寻找科学依据,对加强T2DM初级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作者于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对重庆市南岸区2个社区共10 932名普通居民进行了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重庆市南岸区2个社区共10 932名常住城镇居民,其中,男4 985名,女5 947名。
1.2 方法 按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制订调查表格。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本地区20岁以上常住城镇和农村居民进行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民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血脂、吸烟、遗传家族史、环境因素、体力活动、个人饮食习惯、家庭经济状况及社会心理因素。
1.3 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按1999年WHO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空腹血糖(FPG)≥7.0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2h血糖(2hPG)≥11.1mmol/L;高血压判定按1999年 WHO诊断标准: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 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 mm Hg;血脂异常根据1997年全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参考标准判定:总胆固醇(TC)≥5.72mmol/L,三酰甘油(TG)≥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mmol/L;超重/肥胖按中国成人诊断标准,体质量指数(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吸烟参考标准:指既往吸烟每天超过1支,连续6个月以上[3]。
1.4 统计学处理 每天返回的调查表格,经专人审核,确认项目填写完整,数据准确无误,无逻辑错误后,由专人及时进行资料整理、统计分析、汇总。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性别与糖尿病患病率关系 在10 932名常住城镇居民中,发现糖尿病患者447名(4.09%)。其中,男182名(3.65%),女265名(4.46%)。女性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年龄与糖尿病患病率的关系 在不同年龄组中,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呈明显升高趋势,年龄越大,患糖尿病风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
2.3 体质量指数(BMI)与糖尿病患病率的关系 在调查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随着BMI的增加,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肥胖人群中,患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表2 BMI与糖尿病患病率的关系
2.4 血压、血脂、吸烟与糖尿病患病率的关系 在调查人群中,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血压、血脂、吸烟与糖尿病患病率的关系[n(%)]
3 讨 论
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3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慢性病和代谢性疾病。据调查,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高达9 240万,患病率为9.7%,超越印度和美国,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4]。这也许是中国近20年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活习惯西方化的结果[5]。本次重庆市南岸区社区调查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4.09%,远低于国内报道,其原因:(1)重庆市为山城,出门运动比较多;(2)重庆社区的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比较好;(3)政府关注民生,用大量财力净化了主城空气,并增添了许多体育、休闲设施。本次调查显示男性患病率3.65%,女性患病率4.46%。女性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中国全国性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6]相反,可能与调查样本不同有关。
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深入,其3级预防已成必行之路,充分认识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以及起病方式对早期发现、干预控制糖尿病十分重要。目前,糖尿病的确切发病机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共识是复合病因所致的综合征,与遗传、自身免疫、环境因素有关。其高危因素包括:家族史、年龄大、吸烟、肥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等等[7-10]。老年人群是DM的高危人群,糖尿病的增龄趋势已被多个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本次调查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可能与大龄者胰岛素受体及其与胰岛素的亲和力下降、肥胖比例增高、体力活动下降等因素有关。肥胖是糖尿病最重要的易患因素之一。许多研究发现,无论男女,不同年龄组中,超重者糖尿病患病率者显著高于非超重者,前者大约是后者的3~5倍。本次调查中,糖尿病的患病率随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次调查显示有吸烟史、高血压、血脂异常的人群糖尿病发病率较普通人群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糖尿病防治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对DM高危人群的干预治疗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环节。作者建议重视糖尿病患病状况,加强社区糖尿病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改变现代追求生活舒适的观念,大力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DM的预防应从年轻时开始,注意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戒烟限酒,控制体质量,积极从事适度的体力活动,以减少高BMI、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发生,从源头控制DM患病率,而延缓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1-12]。应在老年人群中进行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血脂紊乱等知识的普及,指导老年人群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老年人群自我保健意识[13-15]。建议开展血糖、血压、血脂同步普查和监测,在心血管3级预防基础上,进行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冠心病、脑卒中的综合防治。
[1]Jansson SP,Andersson DK.Svrdsudd K1mortality trends in subjects with and without diabet es during 33years of followup[J].Diabetes Care,2010,33(3):551-556.
[2] Pontiroli AE.Type 2diabetes mellitus is becoming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diabetes in school children[J].Acta Diabetol,2004,41(3):85-90.
[3] 苗长青,颜洪海,王丽萍,等.哈尔滨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7):895-897.
[4] 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5] 邹劲涛,胡世红,凌利民,等.广西柳州市糖尿病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5):631-633.
[6] 李淑萍,王培玉,张建,等.北京市朝阳区成人糖尿病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2):83-86.
[7] 王俊丽.488例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0):120-121.
[8] 李静.关于降低糖尿病发病率措施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251-252.
[9] 张阳丹,唐晓君,李革,等.肥胖及血脂异常与2型糖尿病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9):1112-1113.
[10]方福生,田慧,于英,等.定期糖尿病普查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6):642-645.
[11]张蓉.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江西医药,2011,46(1):78-81.
[12]刘道燕,余争平,张刚,等.重庆地区代谢综合征的环境和遗传因素危险性分析[J].重庆医学,2005,34(1):51.
[13]李琳,王素琴,田祝华,等.对非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调查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0,9(2):42-44.
[14]朱聪,张春梅,余容容.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09,16(8):64-65.
[15]袁明霞,袁申元,傅汉青,等.北京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北京社区糖尿病研究 BCDS-3[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18(10):75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