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新”式掌门人
2013-09-21曾园俐
■曾园俐
作为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长子,李显龙自幼便吸引了众人关注的目光。当下,这位新加坡的掌门人,以其政治天赋与外交才干引来众人瞩目,而人们也习惯将父子俩的从政风格和国际形象进行比较。
极富天赋接掌大权
李显龙生于1952年的新加坡。据李显龙自己的说法,当他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别人有意无意都会介绍他为“李光耀的儿子”。在接受杨澜采访时,李显龙也谈到这个问题,他坦言特殊出身对自己来说“压力有一些”。然而,即使在父亲光环的笼罩之下,李显龙的表现、所显露出来的才干并没有让父亲以及关注他的人失望。
小学毕业后,李显龙进入国家初级学院就读,后获奖学金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研习的是数学。毕业成绩优异,老师极力推荐其继续深造,走学术之路,但他婉然拒绝了。李光耀很了解儿子,在他的自传《风雨独立路——李光耀回忆录》中提及“当时显龙只不过20岁,却已很清楚自己要做些什么。”或许李显龙从小受父亲耳濡目染,显示出他对政治事务的热爱和为祖国服务之心。1974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他开始了规划自己的政治生涯。1978年在美国堪萨斯州莱文沃堡进修陆军指挥和参谋的课程,并在1979年取得哈佛大学肯尼迪行政管理学院公共行政学硕士学位。
回国之后,李显龙并没有马上步入新加坡政坛,而是选择服务于军队。1984年,身为准将的李显龙辞去国防部长政治秘书的职务后走入政界,同年12月被选为国会议员,而且获得了很高的得票率。此时年仅32岁、位居要位的李显龙,已经成为了新加坡政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次年,他完成了一件备受赞颂的事情,那就是组织近千位各行业专家和学者起草名为《21世纪新加坡》的报告。
报告一出台就轰动整个狮城,因为这份报告不仅是涉及新加坡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大萧条,还涉及如何“再造新加坡”的问题。1986年,业绩出色、才干出众的李显龙被委任为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长。1990年,李显龙成为这个国家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总理,并继续掌管贸工部。在这个位置上历练了长达14年之后,李显龙于2004年8月12日从吴作栋手中接掌新加坡大权,走上权力顶峰,成为新加坡第三任总理,并组织了自己的内阁班子。
褪去光环改变形象
新加坡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及实现经济腾飞,离不开李光耀的功劳。新加坡位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连接点的位置,是个重要贸易枢纽位置。然而,新加坡却是一个袖珍型的城市国家,面积仅有710平方公里的小国却拥有了531万人口。国内资源极其匮乏,连最为重要的饮用水供应都来自马来西亚。
独立后,如何让新加坡成为现代化的国家?任务异常艰巨。
短短不到40年的时间新加坡即成为东南亚乃至整个东亚地区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跻身“亚洲四小龙”。
父亲的光环起着引导仕途的作用但总有褪去的时候。李显龙接掌后,新加坡发展势头依然迅猛:2005年的GDP增长高达6.6%,2006年更攀升至7.9%,2007年稍微回落至7.5%。由于遭受2008、2009两年动荡的外部环境、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新加坡的发展有所减缓。可是到了2010年,新加坡强势反弹,GDP增长达惊人的14%,这样的增长率对于一个发展程度相当高的经济体堪称是令人惊讶的“奇迹”。可以说,李显龙的能力并不是体现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保持新加坡的社会发展态势,而是带领新加坡走出阴霾、走向复苏的领导者魄力——它不让社会流于停滞,给予社会信心和力量。此时,李显龙已经不是那个被称为“李光耀的儿子”的李显龙,他已凭借自己的才干、能力和胆识使光环褪去,成就了自我的实现。
在父子俩的公众形象上,李光耀素以强者的形象出现在国际社会和国内公众面前,因为他不得不以战士的姿态来实现新加坡独立的使命。哪怕在新加坡宣布独立后,为了获取大国对他们的认同,李光耀必须保持这种干练、不妥协的作风。而李光耀的后来者,包括吴作栋和李显龙,由于他们把精力都用于处理国内的事务,亲民的、和蔼的形象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但是情况远比这更复杂。
2011年是新加坡政治发展的转折年份。在这一年的选举中,人民行动党虽然最终仍然获胜,但破天荒地丧失了其中的一个集选区,且得票率是1965年建国以来最低的一次,为60%。这给人民行动党来当头一棒,这也使李显龙认识到,如果不改变被媒体所诟病的“傲慢”作风,无论经济势头保持得多好,都难以赢得民众的信任。
在同僚的眼中,最高领导人似乎总是高不可攀的;在公众的眼中,最高领导人似乎总是与他们有距离感的。然而,对于实行多党制和选举制的国家,公众形象的塑造是重要的。在新时代,李显龙改变了威权主义新加坡领导人的一贯强悍作风,重塑了一个亲民的总理,为民主新加坡的未来铺平了道路。
面簿行销广开言路
好的理念需要好的手段和方法来支持。当“亲民”理念遇上“面簿”后,李显龙打造了一套专属自己的面薄行销术。
面簿为民众带来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总理也是平凡人。其实,在2011年大选之前,李显龙就已经开通了自己的面簿账号,从此搭上通过新媒体沟通的新时代列车。开通面簿以后,他的粉丝数量不到半天就突破一万人大关,其迅猛之势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李显龙对媒体说,“政府作风必须开放和透明才能广开言路”,正因如此,他特别用心经营自己的面簿。
首先,他的面簿记载了自己生活点滴。比如,在春节的时候,他会绘声绘色、图文并茂地在自己的面簿上记载他是如何邀请普通员工、义工到家里做客的。通过这种方式,李显龙像公众传达了总理其实是和老百姓共度佳节、打成一片的。又如,李显龙参加了G 20首脑峰会,他会在面簿上描绘会议的过程,更有趣的是,他还摆上了和夫人在当地旅游时的照片。在这里,没有媒体的镁光灯,没有媒体的大肆渲染,只有真实的李显龙,这就是新媒体的力量。
其次,他的面簿还转发别人的有趣创作,比如漫画、歌曲。李显龙转载了令新加坡人为之动容的歌曲《依然爱你》。此一转发,一天之内便获得了千次以上的“赞”和转载,这也表达了民众对李显龙总理的赞许。这首歌曲短片仅有短短的四分多钟,但是却平淡而又真实地表达了新加坡人的爱国情怀。
再次,他的面簿会在特殊的日子给网民送上真挚的祝福和感谢。比如2013年9月16日,在李光耀过90岁生日的时候,作为儿子的李显龙通过面簿感谢大家对父亲的祝福。这一场景将总理活生生地摆在公众面前:他不仅仅是一个有才干的总理,还是一个有孝心的儿子。
他的面簿还是公众“网络问政”、“网络参政”、“网络议政”的平台。李显龙会在面簿就某些政事发表自己的“非官方”感言,此时,公众可以通过回复评论的途径参加到政事的商议过程上来。
最后,他的面簿也成了新加坡人“诉苦”的平台。网民在分享李显龙的趣闻趣事之时,还会把各种辛酸和抱怨放在总理的面簿上。总理也会不定期地回复网民,这也大大增强了自己亲民的形象。与此同时,假如总理在面簿上反应了“民间疾苦”,那些相关的公务员一定不能置之不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督促公务员做到快速回应民众需求。